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直接源头之一,为了满足诗歌语言艺术化的追求,其诗句中的倒置现象较为普遍,或为诗歌协韵而倒置,或为表达的需要突出某一内容而倒置,或为追求语言的形式关而倒置。这种倒置对后世诗歌语言艺术化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世传《清代野记》一书,最早为民国四年(1915)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题“梁溪坐观老人编述”。该书所记为有清一代,尤其是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间朝野轶闻。或为朝廷大事如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或为乡曲巷谈诸如文艺、交游、人物、风俗以及官场百态、社...  相似文献   

3.
沈顺福 《中州学刊》2023,(5):119-125
人的自然生存产生于人心,或为气质之心,或为自然意志。这种原初的心灵往往导致自然的或私意的行为。为了将自然人的生存整合为整体,人类发明了道德规则如道。道德规则通过法则的形式规范了人的行为并由此将人类整合为一个有秩序的整体。为了替道德规则进行辩护,理学家提供了超越之理,并据此证实了道的合法性。超越之理的出场将人的自然性转变为超越性。这种转变便是哲学中的超越。通过普遍之道与超越之理所组成的普遍存在,人类从自然人转变为道德人。这便是普遍性超越。普遍性超越最终依赖于个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4.
张秀英 《学术论坛》2007,(3):169-173
《诗序》的编撰年代问题自汉代以来就为研究者所关注,且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文章在认同《诗序》非出于一时一人结论的基础上,经考证认为,《诗序》说诗有文献可考的时间上限有两种可能:或为《文王》诗说资料,或为《武》之乐章义,这取决于《吕氏春秋.古乐》所言是否为周代史实。而《诗序》的编纂下限,至晚到东汉郑玄之前。  相似文献   

5.
花东甲骨中的繇辞主要有永、正、若、用等,它们或为单字,单独使用,或为多字联合使用。另有一些类似的辞例,也可能属于占兆的繇辞。  相似文献   

6.
《典论·论文》有云:“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语出《东观汉纪·光武帝纪》)此语现在通常解释为“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会把它当成价值千金来享用。”(如十三所院校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林俊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等)我认为这样解释很别扭。观《文选》李善注:“杜预左氏传注曰:亨,通也。亨或为享。”胡克家《考异》卷九云:“享当作亨。善引左传注:‘亨,通也。’而云‘亨或为享’,正文是亨字甚明。后来以亨改享,各本皆然,与注不相应,非也。”胡言是。善注言“亨或为享”  相似文献   

7.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由于后学各取所需并片面解释、发挥,遮蔽其思想本意,致使本就充满矛盾的康德美学愈加难以阐析:主观与客观、形式与表现、存在与思维、审美与伦理等矛盾丛生。康德以后,美学的学术潮流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从一个方向走向相反的方向,或为主观,或为客观;或为本质,或为现象;或为生命本身,或为精神理性。尽管康德本人认为只有鉴赏力本身的幻象才能产生辩证法,也即审美的"二律背反"才是辩证法,但实质上他的矛盾体本身就具有对立统一的特质,从其中能很好地体现美本身的多样性,从一个多维的侧面能证明美的东西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辩证的。文章从审美与伦理的对立关系中阐释其辩证特征。  相似文献   

8.
女媭究竟为何许人也?因先秦诸典籍仅见于《离骚》,故后儒及今人各有臆说.要之,或为屈原之姊,或为屈原之妹,或为女人名,或为女伴,或为妾.唯清人周拱辰、林昌彝及今人刘永济三家主其为巫,惜其论据终嫌薄弱,遂使此说不行于世.本文申论女媭为巫,只是拟从较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入手,虽攻旧垒,力避覆辙.今缕述于后.一、"女媭"非战国时代人名女媭之名虽见于战国时代之《离骚》,但其命名方式绝非战国时代所有.试以《山海经》中以"女"字标名的名字为例,如: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江南地区明显地表现出封建末世的衰兆 ,社会问题丛生 ,新旧矛盾交织 ,广泛存在于城乡各地的停棺不葬问题即其突出表现之一。导致停棺不葬的原因 ,或为贫困无力 ,或为惑于风水 ,或为地方恶势力的阻葬。这种停葬现象 ,蔑视孝道 ,冲击传统礼教 ,同时污染了环境 ,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因而引起政府与地方社会的严重关注。政府屡颁禁令 ,而地方社会则通过成立善堂、善会的办法 ,协助官府消除停葬风习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吴文英,其《梦窗词》幽邃丽密,号称“七宝楼台”,索解之难,论者咸以为比于唐诗中之玉溪生。又自宋迄清,问津者寡,“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憾,固所难免。洎晚今朱孝臧、俞陛云、陈洵、夏承焘、杨铁夫、刘永济诸先生出,或为之笺,或为之注,或为之说,虽笺释全集者仅杨氏一家,其他所笺、所注、所说多寡有差,皆非全豹,而梦窗之词,乃始可读。惟筚路蓝缕,艰难实多,诸所笺说,间有疑义。兹就积年研读所得,撰为札记若干篇,陆续发表,以祈海内方家之教政。前已有二篇分别发表于中华书局《文史》第四…  相似文献   

11.
“禽兽患死,而不知哀死;人知哀死,而不必患死”(《周易外传》)。“人知哀死”,这才有了哀祭文学的滔滔大观。它或为诗,或为文,或为联语;以文而论,又有诗、碑、哀辞、吊文、祝文、祭文等多种。本文通过对哀祭文学的请名称的咬“文”嚼“字”,循名责实地去考察一下涵化于其中的中国人的一些文化心理。评“吊”吊文较早的意思是吊丧。《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由此上溯,吊还是一种“问终”之礼。《说文解字》上说:“弓(吊),问终也。从人弓。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故人持弓,会驱禽也。“这便道出了远古葬时的…  相似文献   

12.
楚竹书通假本字的存现状况可分为四类:于甲骨文、金文及楚竹书皆有存现,甲骨文、金文已见而楚竹书未见,甲骨文、金文未见而楚竹书始见,甲骨文、金文及楚竹书皆未见。本字甲骨文、金文存现而楚竹书未见或为文献出土滞后的暂时缺失,或为本字之义全部借用他字表示而未见存现,或为本字在战国时代不表特定意义而未出现。本有其字的通假多于本字后起者,表明通假是当时尚未造出用表某义的本字而采取的临时应对措施,更是楚竹书用字不规范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续资治通鉴》西夏史事点校疑误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肇祖、聂崇岐先生点校的《续资治通鉴》 ,由于部帙较大 ,存在一些讹误之处。其中西夏史事的点校 ,就存在误标、失校、错改错补、脱漏之处 ,涉及人名、地名、职官、重要数字诸方面。造成上述讹误之原因 ,或为它本所误、或为校订欠慎、或为因袭《续资治通鉴》之误、或为标点使用欠规范等。本文只为与关注《续资治通鉴》和西夏史的研究家共学共勉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宋代以前,人们对《渔父》的著作权从未提出过怀疑。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然明代张京元(《删注楚辞》)以后的注家却有人开始对其著作权问题提出怀疑。他们认为《渔父》非屈原所作,或为宋玉、景差等楚人所为,或为汉人伪作(如清代崔述《考古续说·观书余论》及胡适《读楚辞》和陆侃如等)。马茂元先生主编的《楚辞注释》亦认为“本篇是楚人悼念屈原之作。”  相似文献   

15.
清初明遗民的"云游"行为及其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定芳 《人文杂志》2005,(3):112-119
明清易代,对于汉族士人尤其是明遗民来说,不仅意味着民族政权的移易,而且象征着汉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甚至中断之虞.作为明朝的孤臣孽子、汉文化的代言人,明遗民的漂泊人生因此而肇始."游",遂成为一种生存常态.只是在遗民那里,"游"的意味殊为繁复或为灵魂流浪、精神漂泊,或为凭吊仪式,或为悲情宣泄,或藉以阴结豪杰、图谋再造.  相似文献   

16.
明人创作了2900余首宫词,对宫词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提出“壶史”“皇家大竹枝”等概念,题材以宫中行乐和宫怨为主。这些宫词在诗法上或为叙述性纪事,或为抒情性写怨;在作法上含蓄、浑厚;在内容上或揭露明代宫女的悲惨命运,或抒写了一代兴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徽商从业人员的组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商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同族或同乡。这些从业人员或为伙计 ,或为雇工 ,或为学徒。他们的身份地位、职责和待遇虽然各不相同 ,但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求得发展的机会。这对徽州商帮的巩固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徽人中虽有驱奴经商的现象 ,但并不十分普遍。入清以后 ,徽州的主仆名份制度日渐松动 ,役使奴仆经商的做法已难于维持  相似文献   

18.
(一)福州是闽越汉三族的结合作福建在周朝称“七闽”,最古的名称叫做“闽”,其先民。闽族大致分布在闽江下游,临水而居,文化发展相对缓慢。但是,闽族生活的地方北山面海,气候优越,四季如春,有着生息繁衍的好环境。又因闽地处东南沿海,历史上有几个较为安定的时期,因而战国后期越族,晋朝和五代时期中原汉族大量南迁入闽。越族人的八闽当从战国中期开始。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在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到了秦末,勾践的后高无话,带越国王…  相似文献   

19.
许培新 《东岳论丛》2013,34(4):60-63
清初山东中西部方言的代表作品《聊斋俚曲》,是明清山东方言研究的重要资料,其"V+(一)个+VP"结构中"个"为量词,"V+(一)个+VP"为述宾结构,VP或为受事宾语,或为表情状、程度及结果的宾语,而只有当V不带时态助词"了","个"前"一"脱落,且VP为表示反复进行的"否定副词+动词","V+个+VP"固化为四字格时,"个"才虚化为助词,VP为表动量的补语。这一结构所表现的特点,代表了其时山东方言的某些重要演变。  相似文献   

20.
黄周星是清初重要戏曲家之一,关于他的传记资料不少,但陈轼《道山堂集》中的《黄九烟传》似未见治戏曲史者征引。该传对黄周星明亡后供职于南明隆武朝的仕历与死因的记述,或为他人所未及,或不同于流行的说法,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