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天”归一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凝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主要包括三种含义:宗教意、自然意和伦理意,此三意之天,可以简略称为“三天”,“三天”的相互制约,尤其是相互转换与融合的过程,凝缩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为了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迫切需要把这些特色词语恰当地翻译成英语,准确传达中国独特的文化信息。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诺德提出的“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对汉语特色词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在海外的翻译和评价历来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外掀起了毛泽东诗词译介的高潮。其译介形式主要有:毛泽东诗词英译单行本,毛泽东研究专著中收录的毛泽东诗词,诗词选集中收录的毛泽东诗词,传记作家的毛泽东传记中涉及到的毛泽东诗词。这些译诗尽可能向原诗靠拢,尽量减少误译,最大程度地向西方读者介绍毛泽东诗词、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中国文化,同时也为日后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毛泽东诗词英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要传播毛泽东诗词文化的精髓就要对其文化意象进行有效传递.在合成空间理论框架下,通过“意”与“象”两个输入空间的相互映射以及在合成空间内的运演,文化意象得到构建.在英译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将原诗中的“意”与“象”的映射空间用目的语文化语境下的“象”进行还原,使文化意象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5.
“三美”原则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标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首先要考虑“意美”,同时要兼顾“音美”和“形美”。《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名作,笔调细腻,自然婉约,许渊冲应用“三美”原则,对《声声慢》进行了英译,其英译作品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6.
孔子罕言天道。孟子几乎不提天道。荀子主张远离天道。在原始儒家那里,天的内涵有二,即自然之天和本然之天。前者指苍苍之天空。后者指天生之本性。古人以为天等自然事物有生命。天故有神。遥远的天空因此具有神秘性。“绝地天通”后,儒家接受了天人相分的观点,以为天人不同、天道不影响人道。远离天道、不迷信天道的最终目的是崇人道、尽人事。勿信天、远天道及重人道才是原始儒家鲜论天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音美"、"形美"、"意美"的英译是呼应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精神内涵的关键所在,传统古典诗词英译过于强调经验理论的照搬照抄,忽视了中西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致于英译效果难言满意。描写翻译理论为古典诗词英译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语境化注入,关注诗词本身所彰显的文化历史境况,为消解英译中文化的误读以及审美的缺位奠定基础,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本文以许渊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探讨基于描写翻译理论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为我国英译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许渊冲的英译诗《声声慢》为研究对象,对该英译诗所体现的“三美原则”和“化之”之艺术进行探析。认为这首英译诗充分发挥了译语的优势,将原语婉约含蓄的美升华为译语直白而准确的美,将原语静态实物描写的美升华为译语动态、通感的美,同时具有语音音律关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赏析英译诗也需要审美的眼睛,以矫正对诗词翻译的偏见。  相似文献   

9.
意境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受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当中比喻、拟人、夸张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是中国诗词史上第一次以“昆仑”为题并将其作为吟咏对象的作品。该诗气势磅礴、立意高远,可谓是中国诗词中豪放之典范,表达了毛泽东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宏伟抱负和“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崇高追求,具有高超的艺术魅力、超凡的思想高度和卓越的政治价值。国内外多名译者翻译过《念奴娇·昆仑》,但由于身份不同、专业素养和翻译思想以及读者意识方面的差异,译者行为存在差别。本文以三个译本为例对《念奴娇·昆仑》进行译者行为研究,通过分析五位译者的翻译外社会行为和翻译内语言行为,探索翻译内外联系和不同译本特点。研究发现,五位译者的翻译内行为与翻译外因素息息相关,其译本各有千秋,不同程度地传达了毛泽东诗词的意旨、风格和诗人形象,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量用典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典故的恰当处理对毛诗的翻译至关重要。把毛诗典故分类,从五种《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中选取代表性的典故的英译,列表分析典故的翻译,发现虽然这些英文版本的译者、译者的国别及出版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对典故的处理方式有很大的共性。这些方法对汉语诗词中典故的翻译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之一就是擅用大量具有模糊性的词汇,尤其是数词,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因此,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然要落实到其中数词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对诗词中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应以忠实原作为前提,遵循数字翻译原则,并根据数字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原文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起无论将汉语翻译成朝鲜语,或者将朝鲜语翻译成汉语。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常常把原文的语言表达形式改动一下,要么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出现的词语,要么将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在译文中删去不译.这种增减译法是很自然的,而且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尤其语言形式完全不相同的汉语和朝鲜  相似文献   

14.
释“禽”     
“禽”字金文的早期形体上为部件,的含义为天盖状。“禽”的金文早期形体为用长柄上有网的工具在天空中擒鸟状。“禽”的金文后出形体将早期形体中的部件“”形变为“今”,从而将原来是会意字的“禽”改造成形声字。《说文》对“禽”字的训释和形体分析的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15.
结合古代诗词和文献语料并参考辞书,对“青天”之“青”的意义提出新的看法:“青天”之“青”不表示蓝颜色,而是描述天空呈现出的状态。反映了古代人对天的视觉和心理意象,包括:高远辽阔、神秘静穆的神性特质,也包括清明透彻的世俗观念。  相似文献   

16.
英译唐诗宋词时,能准确传达一字一词、一境一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许渊冲先生用他的“三化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既译词句,也译情感。选择“三化论”视角,通过举例赏析,主要探究“意美”传递与“等化、深化、浅化”的有机结合,分析许渊冲诗词英译中所采用的英译策略,旨在丰富翻译美学理论的具体实践,启迪译者灵活、准确地再现原诗词的美学内涵,也让译者体会只有细细琢磨和推敲才能得出较为理想的译诗,才能更深刻地感染读者,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相似文献   

17.
将中国哲学史上随时代发展含义有所不同的自然、宗教、政治、伦理道德等范畴 ,以人类的存在和道德关系为标准 ,区分为自然天、主宰天和形而上学的天。揭示出“天”向形而上学演化的过程 ,阐明了东方宇宙观、自然观、世界观与“天”的密切联系 ,探索以“天”思想解决现代环境与人类关系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历史、译者、翻译版本、翻译方法、国外传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以下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中外译者对毛泽东诗词文学性的态度;中外翻译的目的;集体翻译与个人翻译的差异;不同版本的"副文本"特征;"文革"期间,毛泽东著作对外译介"空前绝后",为何国外的毛泽东诗词译本基本上也集中出现在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翻译作为文化现象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毛泽东选集>及毛泽东诗词中之战斗性语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既是大众的文艺,又不啻为战斗的号角.灵活多样常规翻译技巧的采用与翻译中的创造性与创造性叛逆相结合,在促进异国读者了解此种语言文化中的寓意、感情色彩及产生的作用等的同时,也造成了源语某些方面文化色彩的黯然流失.因此,不断地进行比较研究和甄别对研究该战斗性语言英译裨益颇多.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曾多次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其中影响较大的英译本为杨宪益夫妇的节译本和詹纳尔的全译本。从人名翻译、诗词翻译和谚语翻译三个方面对两个英译本中的高难词句翻译进行比较,认为两个英译本都传达出了原文的基本思想,但也有不同之处:杨译本笔译流畅,含有异国情调;詹纳尔译本文通字顺,忠实于原著,很好地传达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