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筑文化"趋同"是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由于建筑技术在建筑文化形成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建筑文化的营造中尤显重要.技术与文化同生共进的密切关系,使建筑文化在体现技术逻辑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时代性以及地域性特征.以建筑空间形态文化为例分析建筑技术对建筑文化的影响,提出应理性认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充分理解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随心生"的理念以及"新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工业文明的来临 ,现代建筑在世界各个城市兴起。现代化建筑因“国际化风格”面临着无限困境。随着“后工业社会”与高科技时代的发展 ,后现代建筑对现代建筑进行着超越与反驳 ,但后现代建筑的性质又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可以说后现代理论是强大的 ,而现代建筑的地位是后现代建筑无法超越的。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建筑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完成的反叛和超越。它抛弃了后者对功能主义、纯粹主义、标准化和模式化的追求,转而走向复杂、含混、多元、反讽和戏仿等后现代风格。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型绝非仅是美学风格的转型,更是在西方社会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以及由精英主义转向民粹主义的大背景下实现的文化政治的转型。从建筑领域审视这场现代与后现代之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方社会近百年来的这两种最主要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整体主义美学思想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研究建筑中的多元建筑文化问题,认为在国际性、趋同性中追求地域特性和个别性,是建筑艺术发展的重要风貌.作为情感符号、凝固音乐的建筑,理应在多元并存的文化氛围中有充分的整体性的发展.但也要注意防止在多元建筑论掩盖下的守旧,甚至迷信思想的泛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建筑细部、建筑地域性与建筑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阐明现代建筑如何通过建筑细部体现建筑文化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与对现代性的批判相伴随,西方城市文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了其独特的后现代特称,它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意蕴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现代西方城市文化在消解与无序中被不停地复制和摹写。作为城市文化的主体也表现出了一种边缘化的特征,由“作者”变成了“解释者”。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个阶段,前现代文化处于未分化状态,现代文化走向了分化,后现代的文化则显示了去分化的趋势.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文化经历了从未分化到分化再到去分化的三段论.虽然在局部、细节中可能会有例外和偶然,但其主流、概况却不出这一基本框架.这样就可以提炼出三个分别标示这三个历史阶段文化状况的关键词,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存在断裂,既是一种否定又是一种接续,犹如“蛇咬尾巴”,构成了正、反、合的逻辑圆圈:前现代突出的关键词是“是”,现代盛行的关键词是“非”,后现代流行的关键词是“去”.  相似文献   

8.
面向未来的景观建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景观建筑就是将景观分析融入建筑设计的建筑形式,可分为历史型、纪念型、展示型、游乐型、公共空间型、宗教型、居住型七大类.景观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其地域特点与人文关怀.中国当代景观建筑存在着一些弊端,而中国传统的景观建筑理念值得借鉴,继承传统而又融入现代元素,才能设计出中国特色的景观建筑.未来的景观建筑应是体现人文关怀、结合地域文化、运用生态技术的新建筑景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环境中的体现与应用,以及对建筑环境文化与审美意境的分析,阐明了儒家的礼制观念、道家、释家思想文化方面的渊源关系.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建筑环境表现出了与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为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风景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文化内函,产生风格各异的风景建筑。文章分析了自然经济时代和工业社会时代风景建筑的文化属性,提出了现代风景建筑以藏为主,与自然相和谐等一些特征。同时也论述了在现代保护名山胜景历史文化遗存的必需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一组充满了歧义的概念“星丛”。“现代”等概念是一组历史性概念,内涵丰富,变动不居,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大体上说,“现代”是一个区分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性概念,“现代”意味着古代传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现代性”是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概念,是指现代社会的内在质的规定性和演进逻辑,“现代性”既有进步意义也有负面效应;而“现代主义”则是一个具有思想文化意义色彩的范畴,主要是指审美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指审美现代性。“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萌生于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2.
从建筑与其他艺术的异同、建筑美的类别、建筑“丑”等方面入手,提出建筑在艺术范畴中的特殊规定性,建筑审美含有形式、造型、性格、象征四个层面,它既具有类别意义,亦具有层级意义,而建筑“丑”也自有其存在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1月,惠州学院主办了2013"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理论的建构与创新,特别是对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展现了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化缺失是中国当下建筑存在的突出现象,它可从民族、地域、历史、景观、社区等几个方面见出。意识到这一点,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建筑中有价值的东西,对中国当下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以建筑设计为例,传统建筑文化因素的摄取,对中国当下建筑的发展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诸多评论家用不同的理论和视角对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进行了解读,当代文学批评的各种声音似乎都在《黑暗的心》这部作品中得以回应,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极佳注脚,并引发了一次次争论,因此,对国内研究《黑暗的心》的成果进行述评是必要的。对中国学者而言,众多的研究视角中,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现代主义这一视角。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现代性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一元论说,儒家与现代化常常处在一种紧张、冲突的关系状态中。而要化解这些问题,较好地处理"儒家与现代化"这一关系论说,我们必须跳开现代性的"一元论"和"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从一种"多元现代性"的立场对儒家在未来的境况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建筑表现着城市文化。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反过来影响着人本身。上海近代建筑是上海近代社会的产物,也是形成上海近代文化和人们的观念形态的环境要素。这就是近代上海建筑的深层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美的失落--浅析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女性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时期,西方诗歌中的女性意象从浪漫主义的“美”转变为现代主义的“丑”。本文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从三个视角分析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女性意象:一、作为异化大众的女性意象;二、作为性和情爱对象的女性意象;三、作为叙述意识的女性意象。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女性意象转变的原因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一、艺术风格的转型;二、诗人对现实环境的异化感;三、父权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理性"原则层次定位角度,结合哲学、文化、历史背景及现代主义建筑和广场理论来探讨现代城市广场理论,从城市广场的历史演变中来阐述广场的规划和设计的特殊性并分析了当代城市广场理论和设计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