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税收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经济发展决定税收增长,另一方面,税收也反作用于经济,起着调节经济的作用。本文研究的是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对地方税收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的现状,然后建立相关模型对相应的统计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最后结合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地税收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设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是广东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茂名具有建设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后发优势。同时,茂名滨海新区建设也面临严峻挑战,建设茂名滨海新区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一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二是科学规划,明确滨海新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的定位。三是从长计议,理清开发思路,率先推进"两核"建设,有序推进"十大战略性工程"建设。四是发挥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明确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的原则,确定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广东茂名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历程及对茂名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入分析在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因素,并提出体制机制创新思路,驱动滨海新区加快发展,打造茂名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茂名发展至今,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等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显现。建滨海新区就是为了延伸发展空间,缓解资源压力,培育城市新的增长极。在滨海新区布局产业,依据“钻石理论”的指导,宜选择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它既有利于破解茂名产业现存问题,也有利于推动茂名跨越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时需注意政府角色、海洋产业结构、人才资源、环保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实施“滨海发展战略”和建设“茂名滨海新区”,是广东省委、茂名新一届市委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审时度势,推动茂名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奠定茂名未来百年基业的战略构思和战略行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抓手。把茂名打造成世界级石化基地、可以为实施“滨海发展战略”和建设“茂名滨海新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茂名市以"兴现代产业"为着力点,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力推进以石化产业链、装备制造业、食品深加工及矿产品精加工为主的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茂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分析茂名产业升级的金融需求和现状,提出茂名地区商业银行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新 《学术探索》2004,(4):28-31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必须竭尽全力、积极有力地培植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依托,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者就如何从税收的角度促进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提要】发展重化工业产业集群,可起到规模经济,贸易创造,促进竞争等静态的与动态的效应,是促进茂名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茂名工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茂名具有发展重化工业产业集群的坚实基础和比较优势,只要坚持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不断做强做大重化工业主业,不断壮大石化下游产品后加工产业,就可形成强大的重化工业产业集群,把茂名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世界级规模的重化工业基地,加快建设粤西经济强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和推进器。让利引领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法宝,是打造投资者乐园、建设魅力新茂名的根本保证。政府举债和让利在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法国构建欧洲最具活力的竞争力集群的经验和茂名滨海新区建设的大背景,就政府如何发挥举债对经济拉动的引擎作用、坚持让利引领招商投资,打造茂名特色的竞争力集群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彭志宏 《南方论刊》2011,(11):18-22
针对茂名滨海新区海陆一体化经济发展条件,对茂名滨海新区进行SWOT分析。构建茂名滨海新区海陆一体化经济发展总体框架与空间结构模型,提出滨海新区海陆一体化经济发展目标,并提出茂名滨海新区空间组织模式应以茂名海岸带的港口为中心,茂名海岸带为纵轴线,两端为茂名东组团与茂名南组团,而茂名北组团与南海方向为横轴线的“十”字形模式。指出茂名滨海新区海陆一体化应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应重点发展的六个目标,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海陆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东作为临近滨海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有利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如果能够抓住天津滨海新区全面开发建设的良好机遇,实现与滨海新区密切联系和产业有机对接,对于促进山东产业结构升级,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空间经济、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提出运输成本和聚集经济对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对于山东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指出滨海新区建设将促进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产业向外围转移,带动周边区域配套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区域运输成本的降低,可以促进山东次级聚集发展,推动山东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山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滨海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地税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税收收入、调控宏观经济职能作用,进一步树立大局观念,创新征管理念,把握征管尺度,争取优惠政策,转变征管思路,有效助力茂名滨海新区旅游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钧  程前 《南方论刊》2013,(4):28-31
广东省批准茂名滨海新区成立,使茂名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联系,茂名金融业发展存在许多制约茂名经济发展的因素,加快产、融互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投融资体系,培育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茂名滨海新区建设的推进和茂名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  相似文献   

14.
创新岚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合作税收政策体系,凝聚税收优惠政策合力,对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将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现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借鉴台湾地区促进产业升级的有益经验,建立了一套系统性强、涵盖面广、措施多样、激励力度大、操作性强的岚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合作的税收政策体系。并应用价格弹性模型和经济模拟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评价,认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处于"强S型增长模式",即税收优惠政策对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力"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江 《南方论刊》2011,(11):23-24
本文分析了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存在的差距,提出了筹集资金用于支持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2012年统计数据对广东茂名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单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果:经济发展促进茂名港口物流的发展,反之则不成立。促进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以滨海新区建设为契机,以港区联动为推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港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将港口作为发展物流的突破口,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晓鹏 《南方论刊》2012,(1):34-35,42
滨海新区建设是茂名"十二五规划"期间重点打造的建设项目,是茂名闯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的尝试。滨海新区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招商引资、工业建设的层面,而应该以创新原则引导和推动滨海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本文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途径创新、制度创新四个方面论述如何以创新原则推动滨海新区建设,并指出以创新原则推动滨海新区建设的根本在于创新地构建"政府—社会"关系,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滨海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从而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共同推进滨海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为茂名走创新发展之路的样板。  相似文献   

18.
现代工业走向集群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经济(包括企业集群经济)内涵、特点的学习、认识,结合茂名的实际,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茂名必须抓好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重化工业衍生产业集群、产业转移集群三大集群经济的要求,要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协调指导服务作用,充分利用茂名特色资源优势,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选择、承接好珠三角产业转移,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以三大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给力招商引资 打造滨海茂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茂名市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综述,分析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茂名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可依据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成为茂名乃至粤西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文化建设是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要确立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翼均衡发展的理念。社会主义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传统优秀文化、外域精华文化构成了新区文化的主要内容,要根据新区组团片区的目标定位合理布局这些文化。通过设计新区文化载体、兴办新区高等教育、发展新区文化产业及开展新区文化活动等途径,促进新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