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人民币多重均衡汇率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克 《东岳论丛》2006,27(1):27-30
多重均衡汇率的政策意义在长期内可表述为:政府的汇率政策辅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仅在短期内可以增加就业和提高经济增长率,并且也将在长期内将宏观经济提升至一个较高的发展轨道。因此,只要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可被承受的范围之内,政策即可以通过选择一个较低的汇率来加速长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的新框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从汇率的基本功能出发,以物价水平(P)和汇价水平(e)为自变量,建立了有关汇率和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汇率是一个杠杆,均衡汇率是在名义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基础上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所对应的那个汇率区间,即均衡汇率可以是多重的,而不是唯一的。提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强大是在汇率升值过程中实现的。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人民币兑新台币的均衡汇率的研究成果较少,而且在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方面均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本文选择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借鉴LeVan、CouhardeLuong(2006)的做法构建一个包含内外均衡的理论分析框架,推导出金融因素、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是均衡汇率的决定因素。本文进一步选择资本回报率、净出口占GDP比重、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代表金融因素、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并基于海峡两岸1994~2012年的数据,测算人民币兑新台币的当前均衡汇率和当前均衡汇率失调程度、长期均衡汇率和长期汇率失调程度。最后,本文提供促进人民币兑新台币实现均衡汇率的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非 《中州学刊》2003,(6):48-50
笔者结合中国实际 ,构建了一个用于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模型。在对计算结果和198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失调情况作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以人民币均衡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调整依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调整与均衡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栋  薛斐  胡靖 《东岳论丛》2006,27(1):31-36
从要素禀赋及其变迁的角度定义均衡经济增长可能知道,与要素禀赋相适应的经济增长就是均衡经济增长;而与均衡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即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基准。我们认为,我国的要素禀赋在最近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必然需要进行调整。而要在汇率调整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就需要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搭配。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宿玉海 《东岳论丛》2003,24(6):60-61
当前人民币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美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出于其自身利益;人民币均衡汇率最佳;现行人民币汇率导致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7.
曹垂龙 《东南学术》2007,(2):110-115
均衡汇率"杠杆论"指出,汇率是比价,更是杠杆和政策工具,这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开阔了视野.本文对汇率的杠杆属性、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的约束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认为,今后较长时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宜采取适当低估,并逐步升值的方略,即让人民币从目前比较低估的状态向比较不低估的状态进行缓慢升值.  相似文献   

8.
汇率的高估或低估总是要有一个参照基准.而均衡汇率概念本身具有多种定义,这使得汇率均衡性估计本身首先面临着基准不一致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汇率联系着贸易相关国家经济均衡态势这一特殊属性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沿用一般市场均衡的市场出清基准来建立均衡汇率概念.对一国汇率均衡性的判断必须立足于一国经济的总体均衡态势、经济景气要求和国际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2%以后,关于人民币升值讨论仍在继续,因此通过均衡汇率来考察升值和升值幅度的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Edwards的均衡汇率模型作为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根据1994年以来的季度数据,使用ADF单位根检验、H-P滤波和协整分析方法,计算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值,并用实际有效汇率与所测得的均衡汇率进行比较,分析失调的原因,最后认为人民币合理的升值幅度在6%左右。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选择汇率目标区,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单向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为此,需要在理论上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政策体系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从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转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大多数国家的选择。2005年我国进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也加快了改革步伐。在以“双顺差”为特征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人民币浮动汇率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应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汇率谜团到汇率决定的社会福利平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及汇率制度之争的根本在于真实汇率的确定,而众多的汇率理论及实证模型得出的结论难以统一,有的甚至背道而驰。汇率及汇率制度理论发展至今,仍然存在诸多谜团。总结汇率理论及理论、实证汇率模型的根本假设在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和生产力差异。从汇率形成原理和人类经济发展角度以及东西方文明的最高诉求而言,以其作为汇率及汇率制度理论的基本假设,都不甚合理。社会福利平价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有关汇率及汇率制度的新的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揭示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的本质,特别是关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汇率确定及汇率制度选择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朱君 《兰州学刊》2010,(10):40-44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抬头,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如何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净出口作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存在显著影响,而从长期来看,改善中国贸易收支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综合评价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和选取驱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经济基本面因素,重点讨论了技术进步指标的编制;进而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框架下,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量化分析了1994年1季度至2010年2季度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过程,并注意到解释实际汇率存量和流量因素的区别;最后将实证分析结果用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均衡与失调的判断。实证发现:样本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共经历了3次高估和3次低估;2005年7月新汇改时的升值长期看来并不显著;而2008年1季度到2010年2季度数据显示人民币并未出现美国等西方国家所宣称的低估。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币NDF汇率(Non-deliverable Forward rate,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的替代变量,通过对该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建立汇率预期随机波动模型以刻画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波动特征。研究表明,NDF汇率的波动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变化相吻合,管理当局应对此类预期给予重视;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剧烈,具有厚尾、波动群集性、持续性的特征,且具有波动的杠杆效应。这些性质导致市场中一旦出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预期,其趋势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管理当局应谨慎看待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市场预期及由此形成的升值压力,既肯定其中理性及客观的因素,又需对其非线性、过度波动的特征及其危害有充分的认识。采取积极、稳步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该是符合各方利益、且能够避免诸多不利影响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6.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汇率预测的重要方法。应用协整理论对人民币/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形式进行检验可以发现,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定时期内在人民币汇率上不成立。应用神经网络技术构造的非线性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其预测的效果要明显优于随机游动模型。因此可以认为在引入了非线性的机制后,基于汇率理论的结构式模型在预测汇率变化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欧元启动后兑美元的汇率一直高开低走,但从2002年7月中旬开始,欧元在纸币与硬币顺利流通、美国经济滑坡等利好因素下,汇率持续上扬。欧元是一种没有统一政治实体的“联盟货币”;区内统一的货币政策与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英镑不可能在近期加入欧元;这些是影响欧元汇率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今后欧元汇率仍会在长期的振荡调整中徘徊并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8.
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意义是广泛而深刻的,政府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产业进行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预示着我国固定汇率制时代的结束,浮动汇率制的开始。这一选择是大势所趋,但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如汇率形成机制,完善金融市场,进行金融工具创新,以及对汇市进行科学干预等。汇率制度改革要考虑改革成本,要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更需要关注汇率机制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面临两难困境一事表明,东亚汇率制度选择必须进行区域汇率制度合作。东亚经济条件的实证分析表明,东亚汇率合作中最优汇率制度安排应该是共同钉住货币篮子汇率制度,以推动东亚汇率制度一体化,最终实现亚洲单一货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