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上古汉语“夫”字与人类学上之成了礼关系密切,基本义指“成年男性”。通过对汉藏 语系各亲族语言中有关“人”之语音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本词应是“夫”义扩大而来,因此, “夫”字应是汉藏语系内共同的基本词汇之一。族源问题与语源问题常常互相渗透,不能作如 是观,汉藏语系内各亲族语言同源之研究就很难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2.
“书写”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一个关键术语。他将书写视为语言之根,以此反叛语音中心论,主张一切都是书写;并以无意识中的心灵书写开启语言的自由的生命力;他进而透过有形的语言,进入无形的语言世界,以“总书写”来命名那种无形的宇宙的根本推动力。以其书写理论入手,德里达展示了解构主义冲破一元中心传统的力量。同时,德里达围绕着书写与书既相斥又相依、既悖离又返回的关系,完成其自我解构。这种自我解构策略,正是我们真正理解德里达解构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汉日同形词“再三”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库实例,从共现动词、语法功能、复句前后关系3个角度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与“再三”共现的动词语义大多和表言语、思考、交际的动作行为有关,在非自主动词的共现上日语比汉语明显,该差异可从两种语言的认知模式上找到原因;在表转折关系复句中,日语[再三]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再三”;汉语进入“V+再三”格式中的动词在音节和语义上有选择限制;日语[再三]的否定和肯定形式表相同义,但生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4.
[犭臣犬]簋盖铭中的“燹牵”二字,可释读为“芬芳”,“芬芳馨香”大概语带双关,兼指器主举行的祭祀及其德行的芳馨之气。铭中“寐”字应是“亩”(廪)的形声异体,当读为“桌(禀)受”之“禀”;“百生(姓)”的含义是“族人”,而非“百官族姓”。  相似文献   

5.
山水诗与山水画自古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和美术教学中厘清二者关系,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与画有着重要意义。山水诗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山水画脱胎于山水诗,而又在山水诗写作时代结束后,作为中国画科的重要一支愈发成熟芳香,因其不带功利性的对自然山水的描摹而流传至今。二者兼具自由性,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并在情...  相似文献   

6.
[提要]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思想包含着强烈的对话解释学、对话哲学与关系哲学维度,实际上这些维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而它们的内在联系的基础就在于“我-你”关系对话。布伯这种“我-你”关系与作为伽达默尔解释学核心的解释学“我-你”关系得以成形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同时与伽达默尔解释学“我-你”关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考察义乌方言入手 ,讨论现代汉语“V·de”结构及“de”的性质。现代汉语“V·de”结构与义乌方言的类似结构有着非常规整的对应关系。现代汉语里的“de” ,不管书面语作“得”还是“的” ,语音形式只有一个 ;在义乌方言里一个“de”却对应着两个不同的读音 :[tai]或 [ ]。两个读音泾渭分明 ,从不相杂。义乌方言的这一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它将引导我们分析各家的观点 ,并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成才与就业》2008,(6):54-55
分类特点难点要求语音、文字掌握拼音方案.掌握常用汉字正确读音.书写规范。音、形、义,如:炙一灸;形似、音似现象,如隅一偶。辨识、记忆、理解,运用举一反三方法进行归类。语汇(包括成语)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语,如:“弥满”与“弥漫”。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搭配关系  相似文献   

9.
[典型作文题]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0.
上古汉语中“来”母字的构成及其演变一直是汉语史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上古汉语部分“来”母字在苗瑶语中的对应出发,指出上古汉语的部分“来”母字不但对应于当代苗语三大方言中东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有的学者为[r])和西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而且与中部方言的舌根音声母[v]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指明这一对应关系在今后汉语史研究中将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还不VP(吗) ”反问构式已分化为表催促和表辩驳两种构式:前者表达意愿模态,VP为[+动作][+自主]动词,“还”与“不”之间凝固程度较高,透明度较低;后者表达真值模态或道义模态中的必然性或当然性,VP主要为[-动作][-自主][+程度]的形容词、心理动词,“还”与“不”之间凝固程度较低,透明度较高。二者无论是在重音、停顿、组构成分的性质等形式上,还是在语义、语用功能方面都存在差异,且一般人也看不出二者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所以,不具有同一性,应该视为不同的构式。作为语言单位的构式遵循从单义到多义的演变规律,单义或多义只是程度问题,可借鉴语言单位同一性理论分析构式同一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线段自映射的共轭与其“值特征矩阵”的关系,本文的结果是相应于文[1]~[5]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许多专书认为“人声”是一种以其“短”而独立存在的声调。“人声”和别的调类的区别凭借音长,别的调类相互间的区别凭借音高。换言之,平上去人四声有两套划分标准。那么,怎样证明“人声”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短调”呢?一些专家称,是调长的对立。可是笔者发现,证明其“对立”的论述与音理不合,所谓“对立关系”不能确立。可行的解释应是,声调是以音高为声学特性的语音单位,人声音节上的声调和别的调类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平上去人”的“人”并不是一个独立调位,而是声调系统中某调位的条件变体。  相似文献   

14.
在“父神”上帝死亡之后,奥尼尔试图重建“母神”信仰:对“大海母亲”的信仰与对“圣母玛丽亚”的信仰。前者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性联系,后者中蕴涵着“爱”与“宽恕”的价值追求。此二者对处孕“人和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即造就“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语言交际中的共同语与方言的固习性之间的关系 ,并从肖伯纳戏剧《卖花女》切入 ,阐述了标准英语与方言的优劣。笔者调查研究了在英国剑桥学习的 3 0名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语音情况 ,结果显示汉语方言中鼻音n与l边音分辨不清者 ,对英语中 [n]和 [l]的正确发音具有持久的障碍性 ,即“乡土根性”。克服这种障碍的最佳办法并非语言环境 ,而是语言学习中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关系,是一个组织内部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情绪、劳动效率,从而促进人们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随着共同任务的完成,又不断地优化和加强既有的人际关系.人群关系学证明,“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群体内的气氛、成员的工作情绪和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与否.”[1]“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谐的文化氛围是塑造秘书人员良好责任意识的重要形式和有利的情景因素.”[2]然而机关秘书,尤其文字秘书,其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往往并非如此,有的…  相似文献   

17.
宋金元时期是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融合的时期,其间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你”在领属格的位置上,受阿尔泰语领属格辅音词尾-n的影响发生了鼻音音变,即“你”由[ni]-[nin],因而出现了借音字“恁”和新造字“您”。“您(恁)”与“你”功能的侧重点虽不相同,但二者还是有叠床架屋之嫌。元代以后,随着汉语受阿尔泰语影响的减弱,“您(恁)”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其使用的区域范围逐渐缩小。现代汉语中,“您(恁)”没有能够进入到通语中去,只沉积在个别方言区,如山东鄄城、郓城、阳谷等地。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与道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讨论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认为人生一方面应充实生命力,一方面应遵循道德原则。保持生命、发展生命与遵循道德是相需相成的。在特殊情况下,生命与道德二者“不可得兼”,则应“舍生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要坚持道德。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道德本于生命而又高于生命。但在一般的情况下,应实现生命与道德的统一,既要充实生命,也要努力提高道德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一 引言1986年,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提出汉字构成的记号理论。他说:“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1]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唐兰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中国文字学》中就提出记号文字的观点,裘先生又把构成汉字的符号分成声符、意符、记号三类,可是,他们的理论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与积极响应。笔者至今没有见到系统论述记号…  相似文献   

20.
南宋《岁寒堂诗话》“韵”、“味”诗学审美范畴的品质与关系有着丰富性和复杂性。二者与气、格、意、情之间联系紧密又相从相生,以此为基点,我们得到了这部诗话新的的美学意义:诗话明确了诗味追求的途径,对宋诗学格韵理论进行了新的实践,同时用“中的”理论正确指导创作,扭转了批评时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