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中国经济最紧迫的课题即加强外部风险防范,对各种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外部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并形成预警机制。国家经济安全的外延扩展,其与国家利益的依存度增大,则经济安全系数愈低。经济风险与经济安全成反比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链效应,综合表现为“钟摆效应”;其博弈游戏性质揭示着参与国际分工愈深,不安全性就愈强。外部经济风险的逃选与聚敛现象作用于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对其防范的关键是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构建国家经济安全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国家经济安全出现许多新特点 :国家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凸显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 ;国家经济安全更具动态性 ;国家经济安全日趋复杂化 ;国家经济安全既有普遍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手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等等。各国必须据此调整自己的经济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东亚不同的经济合作模式,即“10+1”、“10+3”以及“10+6”中的经济利益。分析结果表明,从直接的贸易投资利益、间接的宏观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经济利益来看,中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利益最大,其次是在东盟的经济利益,而且中国在日、韩、东盟的经济利益都远远超过在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经济利益。然而,从国家经济安全利益来看,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对于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安全至关重要,而日、韩、东盟则对中国的成品油进口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比研究中国从“10+1”到“10+3”、以及从“10+3”到“10+6”中的经济利益增量以及成本增量,本文认为,“10+3”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一种经济合作模式,其他合作形式对中国也有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应适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王可达 《探求》2002,(2):32-35
我国如何应对入世挑战 ,保障我国经济安全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阐明国家经济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 ,从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国企改革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因素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4):34-37
经济全球化消解了市场和技术等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限制,是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变革。21世纪以来,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空心化发展、财富不平等上升、全球经济治理缺陷、难民和劳工冲突等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在世界经济多边体系发展受阻、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的大变局中,需要更深入地审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困境,寻求跨越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亚太地区与新兴大国崛起的经济权力时代,奥巴马政府以经济治国方略观将经济与市场力量置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地位,调整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推动贸易、投资与商业外交,以援助、制裁、伙伴关系等经济工具应对中国崛起、乌克兰危机等对外政策挑战,加强外交能力建设。这些举措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战略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发挥政治影响与维护安全利益形成制约的作用。为此,我国应以公私伙伴关系深入推进对外战略转型,推进贸易、投资外交,以经济资源与手段、经济伙伴关系应对安全挑战,加强自身外交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经济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安全面临的形势及其表现特征,准确界定其研究范畴;在此基础上,从海洋战略资源利益、产业生产与发展利益、海洋科学技术安全及海洋航道运输安全四大领域设计了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的指标体系,并对其权重、预警阈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进而为维护我国海洋经济安全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安全是一个伴随改革开放的"全过程"问题。它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和新安全观的核心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要正视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结构性和复杂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切实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经济一体化与地区安全之间有何关系?安全关系原本比较紧张的国家之间能否进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经济一体化对地区安全有怎样的影响?很多地区一体化的实践对此都难以做出回答。然而通过分析南方共同市场的已有经验,我们发现,安全关系相对紧张的国家之间不仅能够进行经济一体化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对改善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南方共同市场成功实现了经济关系对安全关系的"外溢",使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按照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划分,可以将国家经济安全分为金融、产业、战略资源与社会免疫安全四个子系统。在构建中国经济安全关键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法、专家评价法与问卷调查法,对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或重要性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安全领域在国家经济安全中所占权重为28%,位居第一;社会免疫安全占27%,排名第二;产业安全占26%,位列第三;而战略资源安全占19%,排在最后。但前三者差距并不大,与常识并不一致。影响金融领域安全内部指标因素按权重大小依次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国债负担率、货币供应量增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与外债负债率。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联系都表明二者存在密切相关性。一些发达国家将国家经济安全风险防御重任赋予国家审计。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安全正在倒逼国家审计承担责任,但由于我国国家审计风险防御系统存在缺陷,风险防御能力较低,国家审计只有转变和创新审计职能才可肩负此任。我国政府应尽快考虑和部署国家经济风险防御战略,构建国家经济安全平台和完善国家经济安全防御系统,建设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监测和防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国家审计应当成为经济安全风险防御和风险评价的核心主体。  相似文献   

12.
资本账户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具有双向性,一定程度的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安全能力,但也会影响甚至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实证研究也表明,在经济安全条件系统中,衡量指标具有逆向性,即观测值越大,越降低中国的经济安全条件;在经济安全能力系统中,衡量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正向性,即观测值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安全能力,为此,必须确保资本账户开放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发挥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13.
美欧债务危机后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表 《学术交流》2012,(7):93-96
美欧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安全问题受到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当前我国经济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产业和贸易安全;人民币过快、过度升值;资本账户开放过早、过快,我国金融市场过度依赖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等所带来金融安全问题;战略性资源安全;经济信息安全问题。如何认识和合理规避这些风险,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机制,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保持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孟晓旭 《日本学刊》2023,(1):33-64+149-150
大国竞争背景下,日本违背经济规律,侧重安全和政治逻辑,加速构建经济安全战略,其目标是在“战略自主”下摸索新的经济安全道路,追求实现日本经济的自律性、不可或缺性和主导性。对内,日本积极完善战略体系,加强战略管理,提升安全能力和强化战略支撑。对外,日本以“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为指导,在关键领域实施对华“脱钩断链”和“友岸外包”政策;以日美合作为中心,追求对接美欧经济体制和市场规则,深度融入欧美经济圈,并战略性扩展与志同道合的国家进行经济安全合作,重塑自由主义国际经济安全秩序。日本经济安全战略存在明显缺陷,内含的强烈地缘政治竞争和安全战略博弈意图也会导致大国竞争在区域层面更为激烈,给地区发展、安全以及中日关系造成更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步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成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明显的底色.这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绝不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在促进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异化了科学技术,衍生了科技安全问题,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安全带来了严重冲击和挑战.对于正在融入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我们应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维护人道的、正义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科技安全原则;提高科技安全意识,加强科技安全研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科技安全综合实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安全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  相似文献   

16.
王超  徐税  张雪萍 《学术交流》2007,(3):105-107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意义重大,实施生态经济管理是促使沙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进行生态经济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实施生态经济管理要加强生态产业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经济:改变经济增长逻辑的经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经济的诞生是新创成长型中小企业推动和既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内部创业推动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表现为以创新为基础创业活动的全方位发展;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创业型经济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有利创业的推进机制。创业型经济改变了经济增长的逻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由单引擎推动向双引擎推动的转化;另一方面,使创业推动由单边推动转变为双边推动,增强了经济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崔健 《日本学刊》2022,(1):71-89
从运用经济力维护国家安全的经济安全视角来看,外国直接投资所具有的直接、间接经济力与国家安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外资的管理。长期以来,放松规制是日本外资管理政策的主基调,但是近年来,从经济安全视角出发,为了防止重要技术外泄等,日本政府在2007年、2017年和2019年进行的相关制度调整呈现出不断加强外资管理的迹象。这一方面是受到国际秩序变化、国际社会对军民两用技术重视度增强以及国际上外资管理趋强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形势下日本初步形成了经济安全战略思想。当前日本实施外资管理政策面临如何解决好外国直接投资引进与管控之间、维护经济安全的技术政策与坚.持自由贸易原则之间的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蕴含着日本外资管理政策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国经济与开放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大国经济由于国内市场巨大 ,国际市场的重要性相对降低 ,对外开放度较低。作者分析了大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较低的原因并指出大国经济也可以是高度开放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黄莺  张严冰 《南亚研究》2011,(3):100-115
印度的地区和自身经济发展政策深刻影响了南亚经济合作进程。近20年来,印度对南亚经济合作的重视逐渐超过对政治、安全问题的顾虑。在其积极推动下,南亚经济联系有所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经济融合的整体水平仍不尽如人意,表现出内聚力弱、外向性强的特点。总体而言,印度在地区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印度与南亚其他国家产业基础差距较大,贸易互补性不强;贸易成本较高;南亚其他国家对印度的投资吸引力较弱,以及地区政治、安全因素干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