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尔库塞的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病态表现及由技术统治造成人的新异化的批判之中。它深受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的影响。马尔库塞传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传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现代工业社会批判和社会主义革命相联系,并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实现自由、幸福和解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赫伯特·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霍克海姆的支配理论,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论述和剖析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的生存状态,展现了技术异化在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上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马尔库塞积极倡导通过新感性和爱欲解放、艺术革命与总体革命等途径摆脱技术异化,以期实现人的全面解放,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彰显了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同时丰富了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丹 《北方论丛》2011,(4):133-135
马尔库塞的美学乌托邦思想的建立,深受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理想社会图景建构思想影响。面对着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的全面异化,特别是文化已成为一种对现存社会秩序非批判的认同性力量,马尔库塞力图通过美学乌托邦的建构来消除异化并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在马尔库塞看来,美学乌托邦建构的核心便在于爱欲本能的解放和艺术审美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之间的理论差异与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强调经济活动对人类历史的作用,并以此解释资本主义社会;马尔库塞则坚持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归因于经济因素,而应归因于人的本能活动.从反思现代性这一现代社会理论的规范着眼,马尔库塞理论体系的构成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有着密切内在联系,是马克思学说当代效应的一个重要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批判,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高兹则在《历史的道德》中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揭示,阐述了个体存在主义的异化观.高兹通过对马克思异化观的重释,提出了消费异化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异化观;同时,高兹的异化理论对异化的分析不够彻底,未能认识到产生异化根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相似文献   

6.
在共同指向资本主义的批判中,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二者在异化主体问题上存在对抗性的认识,产生了异化劳动与爱欲压抑的关于异化内涵的不同理解.马克思把异化劳动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异化的根源归结为私有制下的强制分工,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才获得了最完备的表现形式,把异化劳动作为经济范畴进行研究;马尔库塞以先验的价值判断,把异化的根源归结为科技理性的意识形态化,把单向度的人作为哲学范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进入到垄断和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的许多新的剥削与控制形式,不仅使异化继续存在而且有普遍化的趋势,其内容、形式及作用也都有了新的表现.在此情形下,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异化的形态、归因和消除路径等问题的深入阐释,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之后,并没有放弃异化理论.其实,早在《巴黎手稿》的《穆勒评注》中,马克思就已经转换了异化逻辑,从自我异化逻辑转到了交往异化逻辑即关系异化逻辑.而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马克思的关系异化理论更加成熟.无论是摆脱了抽象类本质的异化劳动理论,还是对人的依赖关系的论述,都表明马克思这时在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异化理论已经成为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及发展趋势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并没有抛弃异化理论,而是把异化理解为一种社会与历史总体的异化,贯穿其理论的始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总体的框架内展开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为了克服康德、黑格尔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二律背反难题所提出的范畴,这一范畴以实践为核心实现了对社会和历史的整体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社会总体和历史总体两个向度。从社会总体来看,马克思是把劳动、消费、分配、交换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异化过程来加以理解的;从历史总体来看,马克思是以异化的逻辑来统摄人类社会三大形态的转变和过渡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通过对比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的理论分析,主要以《巴黎手稿》为文本依据,在人的本质、本质的丧失、异化的根源等问题上,梳理出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分析马尔库塞人学思想对当今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阿多诺与达伦多夫在1968年关于当代社会性质的争论,是德国战后社会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我们今天的理论探讨仍富有启发意义。达伦多夫认为,马克思之后的西方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并动摇了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的基础,因此西方社会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的后资本主义阶段。阿多诺首先从社会理论的方法入手,认为达伦多夫的非辩证理论忽略了社会的客观结构,固执于个别的和主观的要素,因此不能把握当代社会的本质。按照阿多诺的辩证的社会理论,当代社会仍然处于马克思诊断的有效范围之内,仍是资本主义社会。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表现出了诸多新的特征,如技术向生产关系领域的渗透、需求被操控、阶级关系的国际化等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极具现实感、责任感的思想家,马尔库塞一生的哲学运思都围绕着人的本质和现实中的人的自由解放问题。通过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以及席勒的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解读,马尔库塞找到了他一直追寻的"真正的人",即"感性的人"、"本能的人"和"审美的人"。然而,由于他始终把人的本质作为一个事实,一个知识性对象加以考察,没有"回到事物本身",因此没有找到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正确道路,最终在审美中走向了"乌托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除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现实要求。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异化劳动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不和谐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现象,因此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防止和消除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范晓丽 《齐鲁学刊》2005,42(5):119-122
马尔库塞继承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哲学关系的看法,指出马克思辩证法是一种历史方法,它涉及到历史过程的特殊阶段;劳动的存在是人的历史性存在,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而作为历史条件的现实的否定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主要特征。马尔库塞把马克思辩证法当做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琳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40-42,107
马克思的价值批判蕴涵着他对现代社会中人之生存的物化和异化状态的反思和批判,在马克思的《资本论》手稿中,他着重分析了交换价值带有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特征的特殊性,指出交换价值形式是人的物化存在形式。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货币(交换价值)制度,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异化状态下的自由与平等的丧失。而作为价值总体的资本,反映的是资本与劳动之间以交换为形式产生的对立,而这种阶级对立的解决将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经历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劳动是人的最高本质”到“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最终形成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即从实践出发解读人的本质。这是马克思对以往人本观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历史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就其出发点来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调整,但就其实质而言,则是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人与人之间异化的一种反思和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它为人类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全面实现提供了一个变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的全面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必然现象。人的异化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三方面进行分析,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对异化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生态观是一个阐释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论体系。它以自然观与价值观为理论支点,以发展初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为现实背景,从既承认自然的价值又强调人的能动作用的理论阐释中表露出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倾向。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生态观中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基础,即区别于复古主义,又区别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价值学说。深入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价值基础的思考,有助于深入挖掘其生态思想的潜在价值,从社会整体价值观层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