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审视现在、引领未来的科学方法论的重大理论价值。这一科学方法论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从人民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推动社会历史进程必须遵循以人民为旨归的发展逻辑、以社会场域为基点的实践逻辑和以整体思维为引领的历史逻辑,是科学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评价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全方位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研判世界变化大格局、推动中国发展大历史、实现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  相似文献   

2.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核心,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实践唯物论的讨论中,有的论者断言实践观点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实现了本体论的转换,即从传统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唯有实践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我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抬高实践,贬低辩证法。针对这种错误倾向,本文着重论述:离开辩证法,就没有科学实践观,并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辩证法和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本质特征,只有它们彼此相互贯通、相互结合,发挥整体功能,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质和总体精神面貌的一些根本观点和看法。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一体性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以及"马克思哲学"的"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的逻辑结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要既反对绝对理性主义的教条主义,也要反对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幽灵化"和历史虚无主义。此外,也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形态变化绝不是库恩所说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5.
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和重点。要深入理解“六个坚持”的内涵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鲜明政治立场、基本立足点、原则方向、主要着力点、科学思想方法和格局眼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重大意义,也才能始终做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并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有着强烈的一体化本性的 ,即马克思的遗产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思想体系和科学体系)留给我们的。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必须内在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本性。可以说 ,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一体化本性的光辉典范。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这一本质特性 ,无论对我们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活动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会必然走向大众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的过程,无论是开展研究,还是推动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前提和把握其内在的科学规律.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固有品格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的深入分析,提出:明确使命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追求;以人为本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诉求;整体推进是深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立足发展是深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8.
树立科学发展观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艳芬 《理论界》2005,23(1):18-19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明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基本观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实践中摒弃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实践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江泽民同志总结马克思主义150多年的发展史和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凝聚着一个深刻道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离开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造的观点,就谈不上坚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人类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系统整体观、人文价值观、社会实践观、文化创新观。运用人文科学的思想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系统科学观,在人文科学的建设中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人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其在人类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解读时代特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不能仅仅止于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优越性;而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结合时代特征,探讨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各种对话"困境";并在批判、继承与建设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具体对话平台。通过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国内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团体等进行科学对话,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并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危机,它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理论法宝,它可以指导我们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存在方式,如果我们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所指向的道路前进的话,也就是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康庄大道前进的话,就可以拯救中国,拯救人类和世界!  相似文献   

13.
安维复 《社会科学》2012,(4):108-113
一般以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哲学是两个互不搭界的研究领域,但希恩认为,这是来自于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双层误解。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包含着以科学为基础的世界观蓝图,而主流的西方科学哲学由于追求逻辑的纯洁性而遗漏了太多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作为科学哲学的伟大思想,这部著述提请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奠基于严格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人的解放理论,即科学的人论,那种沉迷于"资本实证论"的算法演绎和离开资本逻辑的生存论分析,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这对于我们复活自然辩证法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路径以及开拓科学哲学研究的中国路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一书以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题,以作为"大写的逻辑"的《资本论》为突破口,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法、科学观、社会观和历史观,以及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等做出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从而大大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它启示我们,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根本在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自觉;重点在于对经典文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道德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是全球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原则,而全球道德建设必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的人民立场,以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文化意蕴,对推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范式”内含于“哲学范式”中,是哲学范式的一个研究取向和重要内容。问题范式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和创新之间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首先是如何增强问题意识,问答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逻辑基础,问题表征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在问题范式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上进一步分化,出现了“比较对话”、“语境回归”、“问题研究”和“形态重建”等各具特色的研究取向,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域视野。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系列体现自身本质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表现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表现为其所具有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表现为其历史传承、主题、主线和体系结构综合揭示出的理论体系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融合、理论和实践不断与时俱进、内容及体系严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开放性及发展性的理论体系。这一系列基本特征也呈现出整体性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马来平 《文史哲》2002,(2):119-125
西欧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的社会性问题上提出了不同凡响的理论与观点,学界褒贬不一。社会建构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向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开阔了科学与社会互动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我们对科学认识真理相对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意识。其关键是确立列宁提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坚持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础,发展的实质是自我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切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哲学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在政治经济学部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深化了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深化了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