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多元化文化精神的后现代主义 ,从总体而言 ,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消解和批判意识 ,是对现代主义启蒙理性的解构试验。这一特征同样鲜明地贯穿于后现代政治哲学中 ,“后理性政治”首先是一种对理性主义的政治哲学态度 ,它既对以往启蒙理性政治学持激烈的批判态度 ,但又绝不苟同于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 ,而是通过对政治理性的后现代主义界定来重建新理性主义政治学的某种“努力”和“企图”。对启蒙理性主义的批判 ,肇始于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 19世纪初 ,当德国的文化及其各分支如哲学、文学 (诗歌、散文、小说 )、艺术(如音乐、戏剧…  相似文献   

2.
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康德因为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完成了对古典哲学的清理工作而享有崇高的哲学地位。与康德的“三大批判”遥相呼应,现代西方哲学实际上也因为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三大批判”而引人注目。传统哲学的基本信念表现为本体论上的实体主义、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富于批判性的现代哲学家在每个环节上都向传统哲学提出了根本挑战,从而走上了对实体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的“三大批判”。一、实体主义之批判从本体论上看,西方古典哲学是一种实体主…  相似文献   

3.
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家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存在者并由此提供出了人的存在的超越性维度,指出了人生的意义是追求人与超验世界的合一。凡人把人定义为肉体的存在者或局限于肉体欲望的存在者,凡人沉湎于感官知见、感官欲望,因而就有启蒙、教化对于凡人的拯救。现代西方哲学从不同的方面解构了理性主义哲学家的理性形而上学,阐明了被人们遗忘了的生活世界,从而揭示了人的存在的在世结构,但与此同时,人也成了在世的匆匆过客!  相似文献   

4.
列奥·施特劳斯立足于《圣经》和古典政治哲学传统,从哲学、宗教和古典政治哲学三方面对现代性展开了全面的批判。从哲学的角度看,现代理性主义颠覆了知性与理性的关系,从而无法理解超理性事物。从宗教的角度看,现代理性主义因为无法理解自然和启示,进而只是拒斥而没有驳倒宗教传统和启示信仰。从古典政治哲学的角度看,现代理性主义使得理性成为意识形态、工具理性和教条主义。总之,现代理性主义终于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使得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不可能。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尤其在哲学发展史上,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信仰之极便衍生出理性,理性之至却横生出信仰。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神学家那里,也出现于哲学家、科学家那里。最为突出的,莫过于被称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的安瑟尔漠用理性去维护信仰;而将西方理性主义发展至顶峰的黑格尔最终把理性等同于上帝;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以科学探索为己任的科学家却笃信冥冥之中有那么一个“上帝”。这些看起来充满矛盾的现象却真实地发生了。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信仰与理性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当我们一旦发现信仰与理性…  相似文献   

6.
超越传统理性主义陈新夏告别传统理性主义是当代哲学一个鲜明的口号。哲学向传统理性主义的全面挑战始于上世纪而盛于本世纪。在西方,无论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思潮,都有相当色彩的非理性甚至反理性特征。近些年来,挑战传统理性在我国亦有了反响。应肯定,这是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一问题与心理学具有特殊的关系。理性和非理性作为人类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心理学研究的直接对象。由于对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学描述和解释不同,因而这些描述和解释可能程度不同地成为理性主义或非理性主义的支持理论。当理性主义或非理性主义的倾向贯穿这种支持理论的始终而成为该心理学学说的基本线索、而这一心理学学说又以其系统的论证成为理性主义或非理性主义的辩护学说时,则这种心理学也就成为理性主义或非理性主义的心理学形态。具体分析和比较这种心理学形态,揭示理性…  相似文献   

8.
从古希腊到19世纪初的传统西方哲学,总体上看是主张世界本原论和理性主义的统一。一方面,相信世界本原的存在,把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相信人的理性可以认识世界的本原,把完善理性工具作为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现代西方哲学破除了世界本原论和理性主义的统一。科学主义思潮拒绝研究世界本原问题,坚持实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西文哲学由近代走入现代,这是一个从理性主义发展成为非理性主义的巨变过程。这一点在德国现代哲学史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相形之下,本文所要论及的卢卡奇则显得颇有几分“反潮流”气派。因为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是古典理性主义传统的日趋衰微与没落和各种非理主义思潮的愈益勃兴与泛滥。与此相反,卢卡奇则是仅有的一位从非理性主义阵营中冲杀出来,转而捍卫德国古典哲学辩证理性精神的德语思想家。 纵观卢卡奇的一生,其思想发展总过程可以说是这样走过的,即从对理性的非理性主义批判到对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批判。一方面,在青年时代,他曾展开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浪漫主义批判,从而奠定了20世纪非理性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当他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卢卡奇不仅一再对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过清理和批判,而且第一个展开对生命哲学、存在哲学的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形成是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启缘由,近代哲学家们大多秉持理性主义进步观,推崇理性的至高权威,将理性置于征服自然、规制全新社会秩序的制高点。马克思认为理性背后驱动物质利益追求的资本逻辑才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形成的原动力和根源。经历哲学批判和政治批判的不断探索,马克思最终将批判深入至"物质的生活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追求剩余价值与不断扩张的演化趋势和逻辑造成人的自由自觉发展逻辑的断裂,解开了人们异化命运的真正奥秘。马克思自觉意识到资本逻辑的运行存在由基本矛盾导致的内在边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底线、自然资源有限性导致的外在边界,体现了其对资本逻辑批判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论哲学的双重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一 哲学的品性,简单地讲就是哲学的本性、特征、品格等等。哲学的品性是丰富多样的。最主要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哲学具有艺术的灵性;二是哲学还具有科学的理性。艺术灵性与科学理性的统一,笔者谓之为哲学的双重品性。 哲学的品性,实际上反映的是哲学家对哲学的理想、要求和主张等等,表现为哲学家对哲学的定义。但是,对于哲学的定义,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然而,哲学家们  相似文献   

12.
张雪魁 《社会科学》2012,(6):127-133
历史地看,现代经济学策动过两场理性主义运动:一是古典理性主义运动,它根源并隶属于苏格兰启蒙哲学传统;二是新古典理性主义运动,它根源并隶属于法国启蒙哲学传统。这说明,现代经济学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曾经分别隶属于两种不相容的理性哲学传统,也就是说,现代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这一核心假设曾经经历了一次"知识论转向":从原生态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有限知识传统转向了新古典经济人的完备理性和完备知识传统。对于这次"知识论转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理论后果,哈耶克形象而准确地称其为"一场知识骚乱"。揭示经济人的这个"知识转向史",特别是这场"知识骚乱"的性质,是深入解释现代经济学发展演变逻辑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理性观念的整体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传统中存在与西方哲学经典概念理性相对应和意义趋同的概念,这就是中国本土的"理性",也存在哲学理性观的历史演变。这种历史演变经历了先秦时期理性观念的分型确立、秦汉时期理性发展的伦理化取向、魏晋至隋唐时期理性发展的本体化取向、宋明时期理性发展的本体化与伦理化相整合的取向、近代时期理性观念的转型与新变五个发展阶段。中国理性观念的本质特征表现为道德理性主义,这与西方理性观念的科学理性主义本质特点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4.
现象学的观念源于虚无 ,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可见性 ,隔离世俗的世界。当代法国哲学也脱离在场 ,还原出另一个异域的世界 ,一个想象、诗、艺术的世界 ,大多数 2 0世纪后期的法国哲学家都倾向于这个世界。它是一个差异和缺失的领域 ,也是对实在和理性的悬隔。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留给我们一条踪迹 ,一条归隐之路 ,它表明 2 0世纪法国哲学家的努力是要使人类重新审视那些被传统理性挤到异域中的意志、直觉、想象等这些隐敝的“文明事实”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 ,当代法国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启蒙时期的政治理性开启了近代政治理性主义的先河。以往的研究尚未从政治哲学高度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理性进行过整体把握。如何从政治哲学视角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乃是当今政治哲学研究的一大课题。挖掘启蒙时期的理性及其与当代政治哲学发展之间的关联,对于推进这一学科的系统化建设和评判现实的政治合理性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的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西方理性主义受到非理性主义的严重挑战,但非理性主义反对的其实是机械论的唯理主义,真正的理性主义精神仍在继续发展。本文对此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等四个方面作了概括和论述,认为理性与感性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方面,我们应努力平衡之。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史步入现代后,发生了理性主义的断裂,大陆哲学朝着非理性主义的方向急转直下。黑格尔哲学处在这个“极”的地位上。黑格尔是一个唯理性主义者,他声称“哲学的目的即在用思维和概念去把握真理”,轻而易举地把一切非理性的因素排出了认识的领域。现代西方许多哲学家不满这种极端的理性主义,他们用直觉等等取而代之。这种认识路线的一正一反,基本上体现出西方大陆哲学从黑格尔到现代哲学认识论的发展脉络。但是,无论是“正”还是“反”都未免失之偏颇,或许更科学的认识有待于“合”的降生。显然,我们首先应该对黑格尔关于直觉的看法论说一番。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黑格尔及性哲学之后兴起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在人本哲学和科学哲学领域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辩证地分析其存在,批判其不足,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发展一种辩证的、互补的关系,是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19.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我们讲哲学上有这样那样的“对子”,诸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元论和二元论,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等等,现在,我看还可以加上一个“对子”,那就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如果说,别的“对子”,人们已有较多讨论,较多了解的话。那么,对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个对子,似乎讨论和了解都还不太够,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理性主义(Rationalism)在西方哲学中常常有两种不同场合的应用。一种是在同经验主义相对立的意义上的应用,意指人的知识的源泉是先验的理性,理性是真理的标准,在国内学术界通常…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从文艺复兴时代的启蒙理性的滥觞到生活世界的重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认为启蒙理性所建立的知识架构、价值体系和世界图景,经过科学观念的扩张和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近代理性哲学的发展而走到自己的逻辑终局。现代哲学对生活世界重建的不同路径,既体现了现代哲学对近代哲学反叛的总趋势,又勾划出现代哲学不同流派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