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主席“要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的教导,给学校的教育革命指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阶级颠复无产阶级专政,从来没有放弃过教育这块阵地,因此,以批林整风为纲,深入开展教育革命,实行开门办学,建立教  相似文献   

2.
新民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沦陷区建立的一个政治组织,是华北日军进行殖民统治和“思想战”的工具。新民会在沦陷区建立起了以宣传“新民思想”、“中日亲善”、复古、反共为主要内容,以青少年为主要实施对象,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青少年训练为主要方式的奴化教育网,对整个沦陷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其奴化教育手段多样、身心并重,给沦陷区人民造成极大伤害,也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大片土地,河南境内的豫北、豫东等地区相继沦亡。随后,日本侵略者在河南沦陷区建立了伪教育主管部门、伪河南省教育厅、日伪新民会及民间其它伪教育团体等奴化教育机构。侵略者依托这些奴化组织,制定奴化教育方针,强化奴化教育内容,以掠夺中原文化、服务其侵略战争,使河南教育遭到严重破坏。这都体现了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在日本华中派遣军的直接操纵下,集特务、警政、行政于一体的控制机制逐步建立起来。日伪统治暴虐的程度、控制的力度和渗透性可谓空前绝后,日本特务、顾问、宪警成为南京社会的主宰。傀儡组织和伪政权承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制度,直接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政略。日特、宪警、保甲互为补充,对南京城乡实行严密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最大的伪组织——新民会通过出版报刊、书籍兜售其卖国理论;展开“社会教育”,欺骗大众;开设学校、青训所,毒害青年。它是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实行思想奴化活动的帮凶。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为此必须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工人阶级在毛主席号召下占领教育阵地,领导斗批改,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迎来了教育革命的蓬勃发展。但是,教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力论述了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当局的“理番政策”及其对台湾少数民族的影响。在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过程中 ,日本“理番政策”的手段是剿抚兼施 ,其间根据情势的变化有所侧重 ,以图达到培育“日本情结”,使台湾民众心甘情愿做日本“顺民”之目的。在日本“理番政策”作用下 ,台湾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及社会文化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本文认为 ,这些变化反映了台湾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对新的情势的一种调适与反应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主管外交,形成了一整套外交思想。他主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图自强:以条约为手段,制约外国势力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达到使列强彼此牵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更确切地说是从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到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的6年间,广西桂林以“抗战文化城”蜚声全国。当时云集桂林的“文化人数以千计,闻名全国的也不下二三百人”;众多的抗日进步社团、报刊、出版机构十分活跃,抗日救亡运动和文化事业云蒸霞蔚,空前繁荣,成为国统区抗战文化最主要、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中心阵地。它同重庆、昆明等地的抗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伟大胜利,开创了教育革命的新局面,推动着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封、资、修的教育体系已经土崩瓦解,崭新的无产阶级教育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巩固起来。但是,教育阵地过去长期被剥削阶级所垄断,封、资、修的意识形态在教育领域盘根错节、年深日久,“教育界的资产阶级偏见特别顽固”。“陈旧的东西总是企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最近,有一种否定教育革命方向的奇谈怪论,如诬蔑开门办学“学不到文化”,是“实践——实践——实践”,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实行开门办学真的学不到科学文化吗?否!问题的实质不在这里。毛主席教导说:“我们  相似文献   

11.
沦陷时期南京商人为主导、商团幕后支持的货物囤积、黑市交易、走私贸易、反限价斗争等投机行为,实质为南京商业界与日伪争夺战略物资和自由贸易控制权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对保卫沦陷区人民财产安全和维持民族商业正常运转功不可没,且从不同层面冲击了日伪物资统制体系,加速了其经济基础崩溃的步伐.所以抗日战争是一场真正的全民动员,未沦为汉奸和屈服殖民统治淫威的中国人,都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炮制伪满洲国后,为泯灭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思想意识,成立了伪满协和党,开展以伪满“建国精神”、“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思想宣传。然而,伪满协和党仅仅存在两个月即被废除,马上又以伪满协和党为基础成立伪满协和会。伪满协和党作为伪满协和会的前身,目前国内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将从伪满协和党的筹建、活动及结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阐述伪满协和党演变成伪满协和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凭借其强大的实力,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一举击溃国民政府,结束对华战争。但日本的这一战略在中国军民的顽强的抵抗下,不久就宣告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不得不改“速战速决”战略为“持久战略”,并将这一政策与建立傀儡政权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傀儡政权是日本“以华制华”政策的核心,正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力扶持下,先是出现了华北、华中的地方傀儡政权,进而汪精卫又建立了统一的汉奸傀儡政权,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日文史料,介绍了目前鲜有人论及的本世纪上半叶日本及台湾总督府在潮汕地区的活动情况,集中考察了日本及日系朝鲜人和台湾人在汕头成立的日本人协会及其日本人居留民会。也讨论了朝鲜人和台湾人在潮汕地区的活动及人口和职业状况,同时叙述了伪汕头市政府的主要人员及他们附逆成立的东亚联盟汕头支会的有关情况,这对于了解和认识潮汕地区近代化过程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略论日伪对南京的物资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资统制是日本军国主义掠夺沦陷区财富的重要手段。梳理日伪在南京的物资统制,可以为研究抗战时期殖民地经济提供很好的个案观察。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先是与日本联手统制物资,继而建立了自己的统制体系。日伪的物资统制,以保障日军的战争需求为目的,对中国沦陷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公开掠夺,给沦陷区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日伪联手乃至汪伪独立统制物资的过程,更加清楚地揭示出伪政权的傀儡性质。  相似文献   

16.
西部抗战文化以抗战文化作为反侵略斗争的锋利武器,配合抗日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在民众动员、推动文化工作者团结抗战、声讨日伪及战地服务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战斗作用,对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西部抗战文化无论是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伪满洲国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赫哲族的殖民统治,日伪对赫哲族实行了军事上集村并户,经济上出荷渔猎产品并实行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同时利用鸦片来毒害赫哲族身心健康,并诱惑赫哲族做人体试验。日伪残暴和野蛮的统治,使赫哲族受尽了奴役和摧残,以致在沦陷为殖民地的14年里,赫哲族的人口大幅度地减少,民族濒临灭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后期,汪伪政府曾推行过一场所谓的“新国民运动”,直至汪伪政权垮台,该运动才收场。其实质是汪伪政府为维护统治秩序、配合日军行动而奴化国民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华北地区的侵华日军为达到长期霸占中国沦陷领土目的,除依靠各伪政权对"沦陷区"民众实行殖民统治外,还妄图从思想上进行欺骗和麻痹。因此,由日军幕后操纵的各种伪政治性组织遂应运而生。日伪新民会,即是其中仅次于伪政权的一个政治性组织,凡存在日伪政权的地区大都伴有同级伪新民会。不同时期,侵华日军因战局变化曾几次对伪新民会组织机构、人事制度等进行调整。通过对伪河南新民会的考察,我们不仅能勾勒出日军在华北地区势力消涨的轨迹,同时也可以揭示日本侵华策略演变的大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