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暴力不仅是法律关注的一个现象,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极大地危害着社会治安、家庭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助人活动,可以为受暴者提供专业性的服务,为反家庭暴力提供专业支持。家庭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条路径介入反家庭暴力,能从深层次上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影响和干预家庭原有秩序,维护家庭的健康有序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直接对受暴者的身心造成伤害和威胁,而且还破坏家庭的稳定,同时也同社会的和谐发展背道而驰。本文对家庭暴力的成因及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制止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暴力,是人类不平等和不文明的行为,是导致家庭不和谐或破裂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既是保障家庭暴力受害者人身权利,实现人人平等、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社会学角度对严重破坏家庭关系行为的家庭暴力问题进行研究。本课题通过走访、座谈、抽样调查、汇总和分析全省县以上妇联两年的家庭暴力投诉数据、列举触目惊心的案例等方式,从社会学角度对我省家庭暴力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本文指出传统思想的影响、立法的不完善、家庭暴力的控制机制失范是家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立法工作和司法力度 ,完善家庭暴力的社会控制机制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才能杜绝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根源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庭暴力是一种古老的、但一直延续至今的家庭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它是家庭生活的黑暗面,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和受害者的种种顾虑而被掩盖在厚重的家庭生活内幕之后,因此很难获取有关家庭暴力的准确数据。但我们从一些小范围的研究报告中仍能收集到有关家庭暴力的一些数据。一、家庭暴力概览过去我们在考察家庭暴力时,大多只注意到丈夫殴打妻子或妻子殴打丈夫,这固然是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家庭暴力还包括父母殴打子女,兄弟或姐妹之间互殴、虐…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近年来成为破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毒瘤。反家庭暴力也就成为各国公民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防范、约束、制裁家庭暴力实施者,是全社会人民的要求。就家庭暴力的概念、特征和对策的分析,希望提高受害者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希望全社会起来共同反对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7.
“家庭”和“消除家庭暴力”已是当今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为此,笔者浅析一下农村家庭暴力犯罪的状况及其对策。一、家庭暴力犯罪的类型及原因对家庭暴力犯罪从起因上分析,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1、家庭内部为经济利益引起争端,导致暴力犯罪。家庭这一组织中往往存在着家庭共有财产和个人财产并存的现象。随着分家析产、买卖、转让、赠与等家庭民事行为的发生,引起家庭成员财产利益发生变化。家庭成员往往为争夺房屋、宅基地、家俱等财物产生纠纷,导致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一类型在家庭暴力犯罪中比例最大。据有关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8.
论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不仅危害家庭 ,同时又危及社会稳定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家庭暴力的成因 ,指出了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经济、文化根源 ,并从立法、司法及法制宣传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家庭暴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对吉林省家庭暴力现象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机制的引入,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且使家庭不稳定,社会不和谐的后果恶劣且持久。近两年吉林省针对家庭暴力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相继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条例,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对家庭暴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是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由来已久,素有“全球重症”之称。全世界每年有300400万妇女受害干家庭暴力。据1990年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有30%的已婚女性挨过丈夫的打。由于家庭矛盾的隐蔽性,家庭暴力往往被认为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迹私事,法律对此鞭长莫及,只有在造成恶性犯罪之后才被重视。虽然妇女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她们一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必要的法制观念,而一旦不堪忍受则采取杀夫等极端行为,由此引起的女性犯罪也在大幅度增长。家庭暴力作为…  相似文献   

11.
赵晓红 《北方论丛》2007,(6):149-151
家庭暴力是世界性社会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如何根治这一"家庭癌症",学术界见仁见智。然而,无论是舆论监督,新型家庭道德观的建构,还是道德伦理约束,都不可能真正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而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和法制的完善。在"反家庭暴力法"这一国家立法尚未出台之前,治理家庭暴力需要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如《婚姻法》、《诉讼法》等),挖掘现有法律资源的潜力,使治理家庭暴力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在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基础上,应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借鉴国外相关法律经验,尽快建构"反家庭暴力法"体系已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充实了我国家庭法律规范,对于基于亲权关系形成的家庭成员内部,有了明确的法律上的界定和规制。根据该法规定,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因此,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是属于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但社会是多元的,具体社会情况的复杂程度也远远超出了法律所能涵盖的范围。家庭暴力是发生在有血缘或亲缘关系、互负家庭义务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违法行为。如何恰当地适用法律让加害人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产生良好的社会后果,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才是每一个法律人所追求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正义。根据家庭暴力自身的特殊的违法性特征,综合分析研究家庭暴力的违法性特征,有助于理解和执行《反家暴法》。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夫妻暴力行为普遍而多发,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性日益凸显.作为"家务事",它直接影响个人的家庭幸福和事业进步;作为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是一种古老的,但却一直延续至今的家庭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它严重地侵犯了其他家庭成员的自由和权利,破坏了社会秩序,为现代民主法治精神所不容,我国新婚姻法因而赋予了公安机关对之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但鉴于家庭暴力与其他社会暴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具体适用行政处罚时,我们应认真考量。  相似文献   

15.
遏制非犯罪性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现象是当前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基于大量的家庭暴力行为还达不到刑罚和治安处罚的标准 ,使得从非公法领域探讨遏制家庭暴力现象极为必要。英、法、加等国遏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值得我们借鉴。结合当前实际 ,在我国立法实践中明确规定设置临时避难所、司法力量的适度介入以及家庭暴力构成离婚的法定事由等法律制度不失为遏制家庭暴力现象的良策  相似文献   

16.
论《婚姻法》关于家庭暴力问题的规定与解决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忠勋 《理论界》2003,(5):74-75
长期以来,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着力解决的历史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这一问题似乎只在20世纪末以来凸显出来,是因为在过去被其他问题如战争、经济等问题所掩盖,是一个地道的历史问题,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逾变复杂化而已。本文着重就家庭暴力概念、渊源、性质及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进行探析并求教于国内同仁,以求其是。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由婚姻或亲密关系,血缘和法律而联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家庭暴…  相似文献   

17.
孙丽艳 《理论界》2006,(9):77-77
家庭暴力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历史因素、家庭现实因素,还有不容忽视的家庭成员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云 《学术探索》2004,(10):56-59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侵害对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和自由权的侵权行为。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法律原因、观念和心理原因等。对规制家庭暴力应建立预警系统 ,创设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救助机制 ,大力提高女性成员的主体意识、平权意识 ,采用充分发挥社会传媒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通过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强化政府职能、强化社会支持功能等途径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问题比较突出,它不仅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伤害和威胁,而且还极大地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甚至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而目前我国立法及司法现状,对家庭暴力的成因和法律救济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2年中国法学会的调查,我国遭受家庭暴力的人数多达4.5亿,其中90%是女性,女性已成为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者.家庭中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是对女性人格尊严、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权利的粗暴侵犯与践踏,也是对女性的心理等方面的严重损害和摧残.家庭暴力不仅给女性自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危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折射出了女性当下整体的生存状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遏制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