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高校管理的"行政化"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诸多乱象之源,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行政化"的表现及后果、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历史文化渊源与现实的心理、体制基础,提出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对策思路。反思之余,本文认为,我国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任重道远,只能循序而渐进。  相似文献   

2.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教育行政改革的关键。高校应不应该去行政化,如何去行政化,学界虽然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学者们的观点见仁见智,如以此用来指导当前教育行政改革实践,尚未形成系统认识,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和冷静、系统、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要"去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在理论上的探讨已比较充分,但现实中的观照却很少。现实中有一个各级行政领导严重残缺不全的特殊的高校样本,在客观上起到了"去行政化"效果。分析这个样本,并从中获得一些通用的启示,对于推动高校"去行政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源于管理体制的过度行政化。我国大学行政化表现为政府对大学管理的行政化和大学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大学行政化导致学术腐败、大学精神沦丧等严重后果。大学行政化的根源在于高度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人事、法律制度,传统的"官本位"社会价值取向加剧了行政化趋势。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在于理顺政府、高校及其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从现实条件分析,大学去行政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高校"行政化"是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存在的顽疾,并已成为我国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适应时代发展的桎梏。大学作为国家行政体制的一部分,政府以行政管理方式将其作为行政组织机构加以管理,高校自身又以官僚科层制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大学内部各项事务,因此具有双重"行政化"的特点,即"被行政化"和"自行政化"。"被行政化"令高校按照教育和学术规律自主办学的空间越来越小,"自行政化"使追求大学精神和学术创新的不俗人才越来越被边缘化。只有厘清高校的"行政化"之弊并找出"去行政化"之路,我国高校才能恢复作为学术性单位的独特属性,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和学术成长规律自主办学,并逐步形成"高校法人,办学自主,教授治学,专家治校,党委保障、行政服务,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高校生态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社团",根本说来是一个探索和传播真理、创造和传授知识的自由的科学共同体或学术共同体。"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被视为经典的大学理念。现代大学引进我国之后,受数千年绵延下来的传统文化以及近代中国政治现实的影响,大学体制在历经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之后,最终形成了当前"行政化"色彩较浓的客观现实。由于大学行政化存在较多弊端,需要在回归大学本质的基础上,看到大学理念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对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掀起了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学术讨论。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大部制改革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学部制改革对我国高校的去行政化改革实践作了探索。目前,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未来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尚需深化。无论是二级学术机构的学部制改革还是职能机构的大部制改革,其主要目的都是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扭转资源与权力的不合理配置现象,实现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8.
“去行政化”是近年我国舆论界和学术界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热议中最为突出的字眼,是针对高等教育实际办学中出现的种种不应存在于高校这一学术机构中的行政化倾向而提出的强烈呼吁,目前高校在“去行政化”方面并没有实质进展,要么停留于高台讲章,要么流于形式。这样一条通达实现高校变革的合理途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则困难重重。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传统书院倡导个性自由,重视学术创新,强调人文情怀,为现大学文化创新提供了许多启迪和参考。本文通过问题提出、传统书院文化的繁荣发展及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高校"去行政化"的意义、目标已无须赘述。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去行政化后学校的管理状态,但很少有人提出具体措施。换言之,如何结合国情进行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改革中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毕竟我国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国外大学有太多的差异,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在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中造成极大的阻碍,甚至产生新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内涵和"去行政化"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传统观念的影响、路径依赖等三方面论述了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来促进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作为承担大学教学与科研职能的教师,要具有开展创造性学术活动的学术水平,具有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有效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的教学水平,其职业发展理应包括教学发展与学术发展两个方面.然而,中国大学教师的学术发展处于自由自发状态,教学发展虽然有制度保障,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职业发展陷入困境.大学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作为解除职业发展困境的有效路径,既可以使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又可以使教师教学发展与学术发展融为一体,是实现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存储系统建设是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选择先进性、高可靠性、高扩展性、易管理的存储解决方案是大学图书馆存储系统建设的重要原则.文章分析了目前大学图书馆存储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SAN技术及其特点,并以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提出了基于FC SAN的大学图书馆存储系统的具体解决方案,指出方案实施后,大学图书馆存储系统可完全克服原有系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 ,个人以生命的形式存在着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四种基本的“力”构成的 ,即生存力、生殖力、生产力和意志力 ,它们在网络结构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动态平衡中构成人类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其中 ,生存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动力 ,它决定着意志力、生殖力和生产力的基本价值趋向 ,是网络动态结构中的枢纽和核心 ,其它三个动力系统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人类的生存力。诸力在人类历史进程各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现代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而人类的生存力却遭到了严重破坏。适当地扼制欲望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生存力  相似文献   

14.
编辑作为高校学报数字出版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于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学报数字化编辑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在探讨高校学报数字化现状的基础上,从策划能力、信息感知能力、技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方面对高校学报数字化编辑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高校学报数字化编辑的培养措施。高校学报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数字化编辑队伍,编辑自身要制定职业发展目标,保持不断的学习意识,与时代接轨,高校要为编辑提供学习和对外交流的机会,还要建立针对编辑的考核体系。要不断加强高校学报编辑的职能,做好高校学报数字化编辑队伍的建设,为繁荣高校出版事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相似文献   

15.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推进高校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是关键。高校领导班子必须注重加强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聚才用才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才能领导和推进学校科学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氛围"到"制度"再到"品牌",是大学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征。大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氛围营造为基础、以制度建构为导向、以品牌塑造为手段的动态三维结构。文化是大学氛围、制度与品牌的共同内核,是大学生存发展变迁的主线。大学文化与大学氛围、大学文化与大学制度、大学文化与大学品牌相互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表明,大学发展的最终依据是文化传承、文化变迁与文化创新,因而就文化机构而言,大学发展的最理想形态是"文化有机体"的生命存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启发学术文化自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建设文化校园,实施文化育人,是中国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尽管高校学报的生存面临着挑战,目前学报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高校学报不仅是教学科研成果宣传和交流的窗口,同时对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学报生存环境的恶化对学报质量的提高起着阻碍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专业办学特色更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探索会计专业办学特色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势必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应明确发展方向,积极寻求突破,为重塑自身新的信息服务中心形象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论学报办刊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高校学报的传统办刊模式已经限制了其竞争实力的提高。如何转变办刊模式,增强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高校学报生存、发展的重大课题。学报应在刊物的形式、刊物的内容、刊物的发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