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近代工业化发轫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纵观其发展的艰难历程,我们不应该忘记它的奠基人——李鸿章。他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国内封建主义两股反动力量的遏制下,明智地抉择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道路,开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崛起,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农业中国应如何实现工业化并赶超欧美先进国家?这是近代以来困扰中国百年的历史性难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紫翔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了中国通过工业化建设实现独立富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工业化应是"全方位改造"的理念,考察了近代中国农业与工业的四重矛盾与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土地要素改革、经营方式改革以及工业化精神解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工业化"方案。李紫翔对近代中国农业改造问题的认识有其独到之处,但也存在低估中国农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对苏联集体农庄的弊端认识不足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重商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工业化思想最早发轫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早期洋务思想。从工业化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第一次在中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在新生产力的代表大机器工业的引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过程。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早期洋务思想所体现的建立近代机器工业的要求是当时中国经济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因素,标志着中国经济思想开始由传统农本思想转入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轨道。但是,早期洋务思想基本上只限于浮泛的机器制造的议论,在理论上尚不能代表工业化思想的形成。到了19世纪末叶,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随着西方经济理论的引入和传播,随着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出国留学、出使游历欧美各国,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获得了有关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展也进入了形成阶段。它以力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商思想为特征,并具备了相应的理论色彩。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的工业化思想与武汉早期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长义 《江汉论坛》2004,21(3):70-74
张之洞的工业化思想初萌于广东,成熟于湖广总督任上。张之洞督鄂期间,扬弃了“以商立国”的重商主义,确立“以工立国”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近代产业结构观,并提出先重后轻、“自相挹注”的重轻型发展战略。推动了武汉早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武汉迅速成长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工业城市。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奠定了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格局。促进了武汉近代商业的发展,为武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其工业化思想的局限,则成为武汉近代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是一个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内涵的经济进步过程。19世纪中叶以后,工业化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与社会经济的这一变革潮流相适应,工业化思想亦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流。中国工业化思想最早发轫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早期洋务思想。早期洋务思想所提出的变革生产力、发展近代机器工业的要求是当时中国经济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因素,标志着中国经济思想开始由传统农本思想转入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轨道。以后,在19世纪  相似文献   

6.
孟玲洲 《兰州学刊》2014,(3):44-48,120
在近代济南"低度工业化"局面下,城市传统手工业依靠"低度工业化"提供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依据工业化的结构来调整行业结构和生产结构,与现代工业形成产业互补关系,寻找生存空间,并且注意吸收工业化所提供的优势资源,来改变自身的相对落后性,经历了技术上的现代性转变,逐渐向机器工业过渡。在工业化的多重刺激下,城市传统手工业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适应与创新是其生存之道。这体现了近代城市手工业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不能用保守与落后概而论之。城市传统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反过来对近代工业化的推进产生了积极作用。现代化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利用了手工业所提供的资源。在一定的地理与市场空间下,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与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百余年城乡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表明,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是导致中国形成"两极产业结构"进而形成"两极城乡结构"的主要原因,而近代历史中形成的"两极结构"又恰恰成为建国后中国进行赶超型工业化和限制型城市化的宏观背景。因此,中国要优化现在的城乡经济结构,必须认真研究近代时期的被动工业化和畸形城市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目前中国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形态演变:基于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农业劳动向工业劳动转化过程中的一种劳动者形态。农民工的劳动者形态与工业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农民工演进形态的关系作专题讨论能更好地揭示农民工的劳动性质及其劳动形态的特殊性与多样性。近代中国工业的独特性塑造了中国农民工的近代形态,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发展赋予了中国农民工的当代形态新内涵,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长期性导致中国农民工的长期性。与全球化下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农民工面临着从外延扩大到提升劳动素质的内涵成长为主的模式转变。提升农民工的劳动素质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立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和市场化对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的储蓄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西方储蓄思想及理论的传入则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主要形成了节俭的储蓄行为及习惯。随着振兴实业及早期工业化思潮的深入,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的节俭逐步被储蓄概念代替,企业储蓄的论述在近代储蓄思想中占相当大部分。而到20世纪20-40年代中,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储蓄理论,进一步将储蓄纳入宏观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0.
宁全红 《兰州学刊》2006,20(11):44-46,105
本文简要回顾了晚清时期中国引进西方公司制度的历程。一些资料表明,作为一种有效筹集资本,极大的促进西方近代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在引入中国后即被“扭曲”。在近代中国各种条件的“滋润”下,一些企业中贪污腐化严重,阻碍了对于清政府命运至关重要的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因而,本文呼吁大力开展西方公司制度的中国“语境”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二元工业化是在城市工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现有的地(市)、县(市)和乡镇为依托,构建并发展广大农村的工业园(或产业园),有效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人口聚集,推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并实现农业产业化,达到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目的。二元工业化结构的构建必须以产业化为基础,以实现劳动力转移为根本,以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为目标,通过工业化(或产业化)过程最终建成高、中、初三级城市模式,达到解决二元经济问题,实现二元向一元、同质的现代经济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的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讨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开拓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紧密联系的。云南因特殊的地理资源条件,其时在政府的倡导下,首以矿产业作为工业化改造的先导部门。而由于地处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边缘地区以及半殖民地的经济性质等,也形成了云南矿业早期工业化中不同于常规理论的某些历史特性。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时期是我国近代工业化的发端时期,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灾荒最为频繁严重的阶段之一。通过对这个阶段的灾荒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天灾人祸时常互为因果,而且这种天灾人祸同清朝社会法律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制度的不足在于重程序而轻实质、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科学而轻人文,故其要朝着理性与价值相统一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善于汲取包括儒学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精神文化成果。儒学的人文关怀对现代制度有补给意义,其人本观与人权、民本观与民主、义利观与市场经济体制,皆有某种程度的相容性。东亚现代工业化的实践证明,作为后发的国家不能简单地移植西方现代制度,只有将其与自己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才能够享用现代制度所带来的福音。  相似文献   

16.
农民群体分化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完成农民从体现传统社会特性的“村民”角色向体现现代社会特性的“公民”角色的转型,即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民群体内部发生了分化,而且其不同群体市民化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我国的农民市民化必须结合实际,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按步骤、分阶段推进,而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徐峰 《北方论丛》2008,(2):78-82
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影响带动的历史过程。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国内近代工业已经产生并有所发展,但还不足以对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提供强力的动力支撑。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最先是由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启动的。这种商业具有工业化的背景,它不是以中国国内近代工业为基础,而是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这是中国对外开埠通商,纳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代体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人们对近代体育也有了进一步了解,近代体育项目和以其体现运动内容为主的近代体育思想也广泛兴起,中国近代体育进入到一个初步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进步体育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体育研究,以及对推动我国人文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9.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模式及利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现阶段的一个重大课题。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以涪陵榨菜产业为对象,从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三个视角对榨菜加工企业与菜农利益联结进行竞合博弈分析。不同利益联结模式中榨菜加工企业与菜农利益实现情况不同,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会倾向于向紧密性的企业化、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利益联结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和传统产业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新世纪一个显著的特征和客观趋势,代表着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实际,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同时用信息化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