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国有企业以银行贷款形成新增资产的产权问题研究陈征平当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中,首先就是对国有资产产权的界定。但在产权界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者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进入国有资产的更新改造投资。并在获得收益而还本付息之后的新增生产能力的所有权全部划归国...  相似文献   
2.
清代云南铜业持续近百年的鼎盛发展,是在传统手工业与分散劳动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皇朝中央政府的经济参与及"放本收铜”经济举措的实施,使其具有了统一组织、指挥与协调的联合劳动的社会化规模及效应,尽管其时尚未发生生产力手段性质的转换,但在制度因素方面、在社会生产的组织经营管理上,则已出现了超越于现实生产力的现代化进展.由于以往对政府经济参与行为在理论上、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对其有关的政策举措或经济管理方式未能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这不能不说是经济史研究的一种缺憾.本文据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云南地方与中央关系,其实质即唐继尧地方实力派与西南军政府之关系。以往由于简单地将唐继尧归为军阀一类,对其与孙中山处同一阵线进行的西南护法、对孙中山西南军政府的支持及相互关系等有关问题的研究显得不足。作者在文本及档案资料基础上,通过对该时期史料的重新梳理与进一步解读,希图更全面地揭示出当时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复杂与多面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西南边疆外源型的滇越铁路于1910年以突变方式建成,然受本土物质消费水平限制,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西南边疆的现代交通建设依然乏力.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现代交通的超常发展,凸显了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速成与时效特性,而战后又重归落寂;在此过程中,传统技术方式亦显现了自身的活力,驿路交通则始终持存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集聚的广袤地区.  相似文献   
5.
近代民族主义与龙云地方“独立”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征平 《学术探索》2009,(2):104-111
近代由民族主义激发的追求国家统一乃时人一普遍心理,地处边远之云南亦不例外。以往学界对龙云地方政权更多强调的是其“独立”特性的一面,然具实研究,其时龙云政权的建立不仅与北伐时期国人向往统一的民族主义心理同步发展;并且由同一民族跨境集聚的地区民族特性所致,龙云政权在地方意识上又多了一点由自然地理分布形成的西南地域观而少了一些行政划分的省界观念。  相似文献   
6.
资本积累能力的蓄积与合理流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过渡的物质基础与动力.云南作为皇朝经济的边缘地区,清代中期以来便已形成与核心区域传统社会中农业为主的不同的产业结构模式,即矿业和农业共同构成云南的经济基础,成为区域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清代皇权对云南实行的经济统制制度,使其基本产业的剩余产品难于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积累.直至1840年之后,随着皇朝原有制度模式的松动,云南自我资本有效积累的能力才逐渐成长,并朝着较为合理的积累流向演化,但也因此造成云南地区直至20世纪初期资本的积累规模与产业转换能力仍处于较低的能级水平.  相似文献   
7.
西南边疆近代交通起于中法战争之后法属滇越铁路的修建,西南边疆社会的路权意识亦随之觉醒,也使滇越铁路从修筑到之后的运行,就始终伴随着边疆人民的路权声张及对交通权益维护的问题。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的近代交通建设,不仅凸显了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社会凝聚力的增强,也前所未有地提升了西南边疆与内地的紧密关联度。  相似文献   
8.
云南因地理地形条件的复杂 ,作为交通建设的另一重要形式———桥梁建筑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与内地桥梁建筑相比 ,于明清大规模桥梁修筑中 ,云南就表现了其桥梁建筑类型的多样性与建材使用更加灵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诏社会性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史料及前人已有研究 ,认为对南诏社会性质的认识 ,很难就所谓“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的片面阐释就得以完整说明。指出其社会性质函盖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准军事制度的主导地位、城市封建领主制出现、奴隶制的发展、封建等级制的兴起等五个特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西南边疆各少数民族多居处山地,交通险阻导致对外交往困难,物物交换成为当时较为普遍的交易形态。清代后期,由于封建经济把持,以及交通阻隔造成的交易半径狭小,尽管汉族商人对地区内跨民族交往具有促进作用,但各少数民族经济在辛亥革命前依然呈现了自成体系的基本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