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200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董事会监督效力对于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董事会规模、薪酬委员会的设立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董事长总经理的二职分离、董事会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高管薪酬均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薪酬与高管薪酬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为考察域,从公司特征、均值回归路径和投资策略三个方面研究了绩差上市公司的均值回归现象。研究发现,能够实现均值回归的绩差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较高、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情况较少;董事会规模大、高管薪酬高、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回归周期较短;总资产周转率低、独立董事比例高、高管薪酬低的民营上市公司能够实现较高的均值回归超额收益;股权集中度低、董事会规模低、高管薪酬低而独立董事比例高的绩差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改变主营业务来实现均值回归;市场对绩差上市公司的均值回归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根据公司特征选择投资策略是有效的。本文研究意义在于为绩差上市公司选择均值回归路径提供了借鉴,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基于绩差上市公司的可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6):227-233
以2007—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人股权激励对企业R&D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内部人股权激励与企业R&D投入强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层持股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监事会持股比例等对企业R&D投入强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对企业管理层、治理层等内部人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R&D投入强度。因此,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适当提高公司治理层持股比例;完善企业经理人市场并实施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完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使用混合截面数据,选取中国深、沪两市4369家上市公司样本,对高管人员激励(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机制.实践中,应继续加强显性激励契约的有效性,同时提高隐性激励契约的透明度,实现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黄蕾 《兰州学刊》2011,(5):48-52
文章以我国沪、深股市发行的2006至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高管现金薪酬与公司绩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揭示公司治理、公司业绩风险及企业性质三个方面对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公司高管人员的现金薪酬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关系;股票期权激励与高管人员的现金薪酬为正相关关系,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交互项与高管现金薪酬呈负相关关系;高管现金薪酬与企业经营风险间存在显著关系,公司业绩与经营风险之间的交互作用与高管薪酬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股权性质为国有上市公司时,股权对公司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当股权为中央国有股权时,其对公司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比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与私营上市公司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研发投资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源泉,高管的行为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采用2007-2010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研发投资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程度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现金薪酬和高管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正相关.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现金薪酬部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具有激励作用,高管持股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表现出了激励作用.高管的现金薪酬部分只有在非融资约束型上市公司中起到了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数据来检验高管薪酬与企业外部长期投资选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企业外部投资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二者函数图像呈倒U型曲线,且公司投资与高管薪酬关系集中于曲线中心线右半边,即高管薪酬随着公司长期总投资的增加而减少。而外部市场对公司投资决策的消息并不作为重点加以关注;外部更注重影响高管薪酬的直接因素。此外还可以发现,董事会在考虑高管薪酬变动时,对管理者做出长期股权投资还是长期债权投资,即公司投资的性质十分关注,而对于决策做出后,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的数额变动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8.
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以高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等指标为解释变量,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薪酬、经理年龄与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未流通股比例与高管人员薪酬水平负相关。其中,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的薪酬水平对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者投资机构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投资者在改善企业高管激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双重维度考察股权投资介入对企业高管激励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国内股权投资机构普遍倾向于采用提高薪酬水平和拉大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差距的方式来实现激励目标,而对于高管股权激励方式则较少使用,并且这种趋势随着股权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上升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5—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对业绩预告精确度的影响,以及在机构持股比例不同的公司高管薪酬对业绩预告精确度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高管薪酬越高,企业发布业绩预告的精确度越低;相比低机构持股比例的公司而言,高机构持股比例的公司高管薪酬对业绩预告精确度的负向影响更小。研究表明,高管存在薪酬操纵动机,并不符合最优有效契约理论的观点,反而提高了企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是近几年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依据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选择:100家已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卜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比例偏低,持股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存在区间效应.本文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管权力视角下的股权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者权力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定的制度背景,以高管持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高管权力视角下的股权激励效应问题,进而分析股权激励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3.
高管层股权激励是国际一个的长期性争议性话题,特别在金融危机下,高管层股权激励争议性更大,本文从高管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发展与现状这三面来思考中国高管层股权激励未来的变革与出路。  相似文献   

14.
河南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主要与其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质量的指标相关,与企业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上市公司业绩指标的相关性存在规模效应,并受国有持股比例的影响。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持股0.05%以上的样本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质量较好,其高管持股可发挥长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企业高管常常自己决定自己的报酬.随着高管不断加薪,舆论也越来越关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问题.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江西省上市公司2005-2011年年度报表披露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和AMOS软件,采用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对公司的高管薪酬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两职兼任、净资产收益率、企业资产规模、上年度高管薪酬、上市年限和高管平均年龄对高管薪酬有正向影响;高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国有股比例对高管薪酬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2005-2008年A股上市公司的混合横截面数据作为样本,采用OLS和WLS方法考察了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之间的关系,检验了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督角色假设.实证研究发现:基金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显著增强高管报酬对绩效的敏感性;基金平均持股比例与高管报酬负相关,并增强了报酬--绩效的敏感性,但两项统计结果并不显著.总体而言,基金对高管报酬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术茂 《理论界》2005,(1):160-161
国企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对辽宁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主要存在经营者薪酬偏低、薪酬与业绩相关性不大、年薪制不完善、经营者持股比例小等问题。薪酬体系应体现收入与业绩相结合、长短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年薪加股权的薪酬制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小先 《东南学术》2011,(5):168-175
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或将导致信息不对称扭曲资产价格,对投资者造成伤害。本文将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加入管理层持股比例指标,建立起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下的资产定价模型,分析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所造成的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透过股权集中度的视角,对样本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进行统计性描述,并进一步进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相对集中于第一大股东、高度集中于前五大股东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突出表现;样本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总和CR5所代表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倒U型特征;减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尤其是减持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建立适当的股权制衡机制将有利于上市公司自身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