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基于商标功能变迁而产生的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有利于自由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但随着现代社会对商标权人的保护越来越强,各种利益冲突也不可避免,如果不加限制地对一切未经许可的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都构成"淡化",则会造成一种"知识霸权".因此,在适用反淡化理论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以维护公共利益,限制不合法的垄断.  相似文献   

2.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淡化行为是一种减少或削弱驰名商标显著性的侵权行为,以制止混淆为基础的传统商标保护理论对此不但无能为力,反而成为认定该种商标侵权的障碍。加强和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已不容置疑,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层次,扩大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范围,对未注册商标提供反淡化保护以及将其保护延及网络域名等等进一步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混淆理论通过跨类混淆来达致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联想理论重视商标持有人的利益诉求,强调对驰名商标的"绝对保护"而不论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联想理论不足以独自证成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往往通过经济学上的搭便车理论和其他理论来为其佐证。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在联想理论和混淆理论间摇摆不定,导致执法和司法的混乱,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呈现过滥的趋势。搭便车理论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证成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但更优的方式不是通过社会行政和司法力量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而是通过将社会成本转换为私人成本的方式避免联想和淡化,避免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扩大适用。  相似文献   

4.
驰名商标代表了良好的信誉和对消费者的特殊吸引力。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搭便车”行为是对驰名商标的淡化,具有很多危害性。通过建立防御商标制度,禁止以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域名注册,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的名称的一部分使用,加强行政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可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商标淡化理论的起源、发展及相关立法的考察,界定商标淡化的法律内涵,勾略商标淡化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阐述了商标淡化理论的法理基础。指出商标淡化是指非权利人在非类似、非竞争的商品、服务或其他领域上不当使用驰名商标或与驰名商标相近似的商标,从而削弱或降低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及内在价值,影响该驰名商标在公众中的形象,阻碍了该驰名商标在新兴商业领域中使用的行为。商标淡化理论是建立在商标表彰性功能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商标侵权出现了新的形式。一些网络经营者将他人商标尤其是知名商标用作元标记,引起消费者的混淆,以牟取不正当利益。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搜索引擎商标侵权。通过对此类商标侵权的显著性、在先混淆、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及对驰名商标的淡化等方面来说明这种新型的侵权形式会造成消费者的混淆误认。美国、欧盟、台湾等地区的反淡化法等先进理论可以为我国商标法所借鉴,建议在商标法中增加在先混淆和商标淡化理论及合理使用制度,对搜索引擎公司进行一定的限制以及在责任判断标准中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以便更好地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驰名商标跨类保护所依据的理论有混淆理论和淡化理论,二者以保护商标的不同功能为基础,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区间。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没有区分二者的不同有关。混淆保护以混淆可能性来要求商标驰名度,所以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驰名要求,依据混淆理论所获得的驰名商标权利不具有绝对排他的属性。淡化保护对商标驰名度有较高较确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只有在全国范围内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才能享受淡化保护,淡化保护下的驰名商标具有绝对权的性质。只有区分两种保护的不同并明确其适用条件才能理顺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商标淡化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淡化指商标的显著性特征以及商标的内在价值因他人无正当理由的使用而遭到削弱或降低的现象,有弱化、恶化、退化三种表现形式。虽然存在着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与现代的商标淡化理论的争议,但前者对于不会引起混淆的擅用商标不当获利的“搭便车”现象显然无能为力,无法取代后者。从驰名商标到著名商标,再到声誉商标;从非竞争性的商品与服务到竞争性的商品与服务;从淡化与混淆的分离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美、法、欧共体、WTO都有自己独特的实践。切合我国国情,商标反淡化对象应确定为驰名商标;范围只考虑非竞争性的商品与服务;增加商标被淡化为通用名称的救济措施;规定商标的合理使用权。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商标反淡化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的方法、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商标反淡化法律保护制度的建构。考察了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理论依据——商标淡化理论,在阐述商标淡化的表现形式、危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标反淡化立法保护的现状,探讨了商标反淡化保护的适宜对象、网络保护、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等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商标反淡化法律保护制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我国对商标淡化行为的立法现状,指出了我国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存在的矛盾,从而论证了我国引入商标淡化理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同时,提出我国商标法应当增加关于商标淡化的条款,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增加一般条款,以防止驰名商标被淡化。  相似文献   

11.
以商标性使用为注册商标侵权(包括混淆侵权和淡化侵权)的先决条件会不适当地限制注册商标权。“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概念片面地关注“被诉标志”是否侵犯“注册商标”,而忽视真正的法律问题应是“被诉标识行为”是否侵犯“注册商标权”。而商标正当使用应该着重考察行为的正当性,而不应纠缠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判断混淆或淡化侵权是否成立时,应从被诉标识行为整体(即被诉标志使用的整个具体商业情景)出发,而不应以“商标性使用”作为先决条件,不合理地限制注册商标权。  相似文献   

12.
商标注册是取得商标专用权从而获得法律保护的必要前提.企业对其使用或者准备使用的商标及时注册是十分必要的.使用未注册商标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总的来说存在的弊端却很多.特别是我国许多企业由于商标意识淡薄,已经培植起一定信誉的商标遭受抢注的现象十分普遍.为此,应强化企业的商标注册意识,把握企业商标注册的完整内涵,并以注册商标为基础,实施企业商标战略,争创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3.
商标法具有保护商标专用权的目的,具体体现为商标法中保护商标专用权的原则和制度.保护商标专用权是商标立法的基础和核心.保护消费者利益也是商标立法中调整商标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商标法的重要目的还体现在保护合法竞争、促进有效竞争,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制止不正当竞争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方面.研究商标法的目的,有利于深刻地透视商标法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4.
浅谈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本身就体现着商业价值,具有的超常创汇能力。但是,驰名商标也更加容易招致假冒、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侵害。因此,有必要建立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本文从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立法现状出发,探讨了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途径,旨在提出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商标合理使用这一概念从著作权法上发展而来,其合理性一直以来广受争议,司法实践认识也差异较大。我国商标法修正案增加的第59条被认为是对商标合理使用的立法承认。然而,从合理使用制度在著作权领域的起源开始,它在性质上就是一种对权利的例外约束,是对承载独创性和创新性智力成果符号的限制。反观商标合理使用理论,通过符号论视角从概念逻辑分析发现,简单的概念移植带来了逻辑上的混乱。第三人使用的并不是承载商誉和指代功能的符号,而仅仅是标志,其本身不在商标权范围之内,商标权限制无从谈起。因此有必要对标志使用与商标法的关系正本清源,以非知识产权使用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立法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和司法已基本成熟。我国商标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虽然有所涉及,但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立法在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性质、法律后果的承担、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还存在立法缺失,致使企业驰名商标的自我保护和司法保护缺乏法律依据,实践中造成混乱和困难。因此,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防御商标制度看防御商标存在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御商标能够主动预防他人利用驰名商标的影响力对商标进行淡化等行为,从而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同时能防止消费者对驰名商标产生混淆、误认或者产生某种联想,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国家相继取消了防御商标制度,这也造成了长久以来对于防御商标存废问题的争议。结合日本的防御商标制度来分析防御商标的利弊,以探究防御商标对当下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意义,并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制度和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