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桂中、桂北地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表现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提供了政治和法律保证;民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从根本上改善了民族关系;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进一步沟通了民族地区与外部的联系,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团结;民族干部队伍的壮大和素质的提高,加强了党和人民政府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文章还阐述了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社会主义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作为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开端,社会主义相继在中国等一系列的民族国家中取得了胜利,从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民族。这个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不是民族发展的终结,而是民族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出现了新型的民族和民族问题,提高了民族问题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能否正确处理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要正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时期,究竟是民族发展繁荣时期,还是民族融合、消亡时期?弄清这个问题,对改善民族关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总方针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一段时间里,由于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在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中,曾经刮起过一阵“民族融合风”,急于实现民族的融合和消亡。特别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为了达到乱中篡权的反革命罪恶目的,竭力鼓吹“都社会主义了,还有什么民族不民族”,大肆散布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民族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民族的概念最早是列宁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1917年7月)中提出的,后来斯大林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1929年3月)一文中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问题。在我国,李维汉同志在1961年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族理论界重新提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进行根本的社会经济改造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我国民族结构的深刻的质的变化。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结构是由社会主义民族((?))、部族及一定数量的民族集团和民族性集团组成的。在我们的科学文献中,对社会主义民族的实质问题已广为阐述,而对社会主义社会民族结构的其他成分则较少注意,并且在解释上各抒己见。因此,必须弄清楚,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什么是部族,什么是民族集团和民族性集团。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东欧剧变中,爆发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这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的关系产生严重关切。人们在思考:这种民族危机是不是社会主义造成的?社会主义能不能解决民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对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探索,应当是必要和适时的。而为了便于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从资本主义与民族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7.
民族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民族问题的正确解决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党提出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和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党中央在不同的时期,确定了不同的民族工作任务。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新时期的特点,确定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这就是: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是事关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只有民族地区建成了和谐社会,全国的和谐社会才有基础和保证。发展民族经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推进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培养民族干部,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为主题,论述了这一纲领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着重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国情特点出发,提出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来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同时,作者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角度论述了坚持、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如何看待当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纲领的提出,是对邓小平理论在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方面的丰富和发展。文章特别强调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过程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放发展、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根本性作用。最后,作者就我国民族研究工作战线如何适应和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分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过去二十五年中的伟大革命变革对社会主义德国民族生活的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并且作出了以下重要的论断:“随着工农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一个新型的民族,社会主义民族正在发展着。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资产阶级民族依然存在;在那里,民族问题是由资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决定的。我们深信,这种矛盾将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之一,其思想来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经历了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及党的十六大以来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成熟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样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但也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立足湘西民族文化的现实情况,通过分析湘西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与冲突性,提出在湘西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即在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宣传学习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内,开始了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团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的民族关系。这种新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各民族在经济上的相互帮助。而各民族在国家统一计划下的相互帮助,正是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各民族应尽的光荣义务。建国十三年以来,党和国家在可能的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为出发点,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发展与“两种资源”保护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学术界在观察、思考我国民族问题方面及相关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个别观点,结合国内外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做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法律体系,在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保证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1992年元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做了题为《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我国90年代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还对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任务进行了深刻的闸述,指出:  相似文献   

18.
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文化,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政党在完成消除民族压迫的任务之后,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水平接近了,民族间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民族众多,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主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对于尚不发达的民族地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接着前文,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螺旋轨迹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转换生成轨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遭遇阶级斗争扩大化劫难之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跳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窠臼,恢复了被“文革”破坏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民族法治思维导向;继而沿着螺旋轨迹与时俱进,克服了将民族问题定义在“民族之间矛盾”的偏见,通过“两个包括”和“五个共同特性”拓宽了视野,在国务视角上形成了民族发展理念;终于在2005年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历史成果之大成,推出了从民族原理、民族问题的国务事理到民族工作主题和具体方针政策一气贯通的“中央十二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业已转换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