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另一个平凡的世界里,路遥的人生不再寂寞。陈忠实走了,白鹿原上,正是樱桃红了的时节。1983年3月,路遥的小说《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中篇小说奖,他给弟弟王天乐打电话报喜,说手头一分钱也没有,到北京领奖的路费凑不够,急需弟弟帮忙想办法。天乐借了500元,赶到西安火车站当场买票,将路遥送上了去北京的火车。8年过后,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将消息告诉在延安富县采访的弟弟时,电话  相似文献   

2.
杨光祖 《社科纵横》2005,20(6):146-148
本文主要论述了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三大创作误区,及其这种误区写作中反映出的路遥的文化心态,力图从一个角度解读当代文学创作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路遥同志的中篇小说《人生》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形象。乍看起来,小说叙述的是高加林抛弃农村对象刘巧珍,又爱上县城干部子女黄亚萍的故事。但细细品味起来,作品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如果从社会的角变来剖析一下高加林的形象,我们可以嗅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在他身上交织着时代变革所引起的追求和矛盾。同那些站在时代的前头的先进典型不同的是,高加林属于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上的一类  相似文献   

4.
袁忠 《探求》2018,(6):104-107
传统的"新闻无学"这一命题是从新闻的写作规范、编辑方法等技术层面来看的,而上升到社会人生人性的体验和人文学科的内涵传播这一角度,新闻学是有学科体系、学术意蕴、学问素养的。从新闻理论看新闻有"学";从新闻教育看新闻有"学";从新闻从业者看新闻有"学"。传播活动也同样是需要深厚的人文性、学术性、思想性来支撑的,《读书无新闻》就是这样的例子。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业者应具备广博学识和坚实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发展到宋代,出现了新的飞跃。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伴随着具有鲜明的商业文化、娱乐文化性质的“说话”艺术的兴盛,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它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正由于如此,宋代话本小说及与之相关的宋代说话伎艺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回顾百余年的通俗小说研究,可谓学人辈出,著述丰富,多有创…  相似文献   

6.
让文学研究回归到研究文学上──读史瑶新著《论茅盾的小说艺术》骆寒超本文认为史瑶新著《论茅盾的小说艺术》不同于目前那种以文学、哲学替代文学的研究,而是致力于探讨茅盾小说创作的审美视野、创作心理以及由此出发对主体构思、情节组合和文本结构的考察。骆寒超,男...  相似文献   

7.
路遥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形象,这是作家本人根深蒂固的英雄情结艺术地投射的结果。陕北的地域文化和来自现实生活的苦难,是其英雄情结形成的主要原因。路遥小说所显示的英雄主义精神,对当下缺乏"硬"度的文学不无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8.
廖晓军 《唐都学刊》2005,21(2):25-29
路遥小说的崇高美体现着作者自觉的美学追求。路遥塑造了众多的具有崇高美和悲剧美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具有崇高特征的自然景物和环境构成的崇高美的意境。形成路遥喜爱和追求崇高美的社会与心理因素是复杂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路遥小说爱情描写的悲剧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晓军 《唐都学刊》2004,20(1):13-15
路遥小说的爱情描写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爱情悲剧结局可归纳为三种表现形式。形成路遥悲剧情结的思想、创作与心理因素是复杂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
卢晓曼 《生存》2020,(6):0222-0222,0221
艾米莉受18世纪中后期哥特小说的影响,在其《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哥特式写作手法。通过塑造哥特模式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深化了爱情与复仇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本文主要从哥特小说的主要特点、人物的哥特模式、主题和环境上的哥特色彩四个方面对作品中哥特式写作特点进行分析,领略《呼啸山庄》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杨彬 《求是学刊》2016,(4):116-123
《金瓶梅词话》对于前代以及当代流行的各种文艺作品的仿拟是极其普遍且复杂的,文言中篇传奇小说《贾云华还魂记》就是其仿拟对象之一。在研究者指认出的诗词仿拟的基础上,笔者首次查证了《金瓶梅词话》在小说情节层面对《贾云华还魂记》的仿拟,及其同时对《西厢记》和其他一些文言小说的仿拟,由此揭示了《金瓶梅词话》"多层仿拟"的写作方式,进而发现它在这一写作方式之下形成的文学趣味的转向。追寻《金瓶梅词话》对此类小说的仿拟效果,不仅能呈现出多层仿拟的文学意义,还可为我们深入地理解这部奇书的若干难题提供重新解读的契机和别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唐都学刊》2005,21(1):156-160
第一期【西部文学研究】笔谈 :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学西北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魅力无穷韦建国 (1)………雪域高原的审美沉思  ———马丽华与她的西藏写作张 吕 (5 )…………“绝域产生大美”  ———略谈红柯小说与伊斯兰文化  张雪艳 ,李继凯 (9)…………………………………路遥小说爱情描写的悲剧情结廖晓军 (13 )…………………【东亚汉学研究】川端的女性意识———《雪国》之我见张艳萍 ,王山太 (16 )………………“韩流”与“汉潮”———漫谈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中韩文化交流李英武 (19)………………………………………………  相似文献   

13.
王萍 《社科纵横》2014,(9):133-137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既有对传统小说的民间话语叙述的继承,又融入了现代小说元素的艺术创造,对历史、人物、时代、事件等给予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呈现出历史与虚构并置的叙事艺术形式,尤其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与《丰乳肥臀》,更是凸显了这种艺术构思,传达出莫言的审美认知和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14.
许文茹 《社科纵横》2007,22(5):162-163
在传统的小说中,作者通常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但是在后现代主义小说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中,故事常常由第三人称来叙述,其中插入第一人称的侵入式叙述。冯内古特在他的两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五号屠场》和《冠军早餐》中大量使用了侵入式叙述,这一写作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冯内古特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写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言小说从魏晋六朝开始盛行到唐传奇正式成熟之后,并没有因为白话小说浩大去势的冲击而消歇。相反,经过明代《剪灯新话》、《情史》等专集的再度盛行,文言小说在清代以《聊斋志异》为标志而达到新的高峰。这一事实表明:文言作为小说的艺术媒介,有着不可被白话代替的功能。揭示文言的独特功能理所当然地是揭示文言小说、特别是《聊斋志异》的审美特征的重要途径。 要在文言与白话之间划出绝然的分界是不明智的。但如果以《三言》、《二拍》等作品作为白话小说的代表,以《聊斋志异》作为文言小说的代表,我们就可以描绘出这两类小说在语言…  相似文献   

16.
有岛武郎的《宣言》,是受到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响的著名书信体小说。本文从作家精神结构与作品的关系来阐述《宣言》宣扬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文学意义,及其对日本大正时代书信体小说诞生发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林彬晖  艾初玲 《阅江学刊》2011,3(4):121-126
古代朝鲜重视学习汉语,至今留存有《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等专为朝鲜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其中部分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作品的改编、仿制或直接袭用。古代朝鲜的汉语教科书与元明时期中国小说戏曲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紧密的关联,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域外传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日晖 《学术交流》2006,(1):167-171
在《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说唱艺术和戏曲一样,承担着向大众尤其是不识字者传播《水浒传》的任务。从接受的角度看,《水浒》的说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既有自己的艺术品性,又受到《水浒传》小说本文的限定。而作为改编的艺术,说唱艺术的发展空间又非常之大。子弟书和扬州评话是清代说唱艺术的代表样式,其中的《水浒》曲目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水浒传》本文在说唱艺术中被接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前夕,郭老又写了不少小说。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 (一) 反映北伐战争的小说。如《一只手》、《骑士》、《宾阳门外》、《双簧》等。它们都取材于北伐战争,是描写现实,反映时代变革最迅速,最直接的作品。虽然它们也还带有“自叙传”色彩,但革命斗争的社会生活内容却是主要的。这是他小说创  相似文献   

20.
刘颖 《社科纵横》2006,21(4):156-157
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托妮.莫里森是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宠儿》被看成重建美国历史的纪念碑,笔者旨在从历史叙述式的元小说,后现代叙事策略———碎片化叙事,两个方面研究后现代小说写作因素在此文本中的体现,来探讨作为黑人女性双重身份作家莫里森如何在白人语境下使弱势群体的声音有力汇入西方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