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化生产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资源的挖掘.黑龙江地域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独特的人口构成、独特的历史,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多彩的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增强黑龙江人的认同力、凝聚力,提高黑龙江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黑龙江人的健康素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公伤、生育等五个险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三大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迁。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闲暇活动更趋于活跃,更富于变化,体现出从相对稳态向追求时髦的方向流变。时髦是一种社会竞赛,也是一种社会模仿,表现为一种“热”和“潮”的迭起。其中“宠物热”就是近年来城镇居民闲暇生活中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实际调查及有关文献资料,对我国城镇居民中兴起的“宠物热”的现状、成果、评价及社会对策,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个科学体系中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试验思想占有重要位置。作为改革和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认为:“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5.
文化力与世纪之交的黑龙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是黑龙江发展的关键时期。50~60年代黑龙江发展曾有过辉煌时期,进入80年代以来,与迅猛崛起的东南沿海开放较早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世纪之交的黑龙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制约黑龙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自身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的因素。但文化力的作用不容忽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文化力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仅就文化力与世纪之交黑龙江发展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革命理想是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的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民族。他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很重视的,他在《建国方略》中,把“心理建设”放在首位。在他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处处渗透着建设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思想。今天我们批判地继承这份思想遗产,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调节整个社会、社会构成单位,社会集团或个人活动的手段,即人们活动、行为应遵守的规则。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在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际交往更加频繁,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越发需要科学的社会规范来指导和调节人们的言行,使社会生活协调发展。因此,探讨社会规范的科学含义、特点、功能及其改革问题,对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土地域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居民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其物质制约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基础;其动力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推进器;其价值导向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定位器;其制度整合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关键;其教育训练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论社区服务产业化实体化社会化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服务是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产物,其发展方向为产业化实体化社会化。社区服务及其“三化”,既体现了通过社区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发展观,也是评估与满足社区成员需求的机制,保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调节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器,是剥离“企业办社会”功能的最好替代,成为新职业与新行业的生长点,对于拉动“再就业工程”,对于改革、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中西传统生活方式基调的跨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的基点在于价值观念。文章从外向与内向、分离与整体、冒险与重生、罪感与乐感等方面论述了中西方两种传统生活方式跨文化差异的基本特征。指出,中西特有的地理、社会条件形成的文化原始定向,对中西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评价中西生活方式基调的跨文化差异,应坚持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应立足宏观,从历史长河的动态变换中给予全面的具体的价值定位。现时代,应从人类自我完善的角度促进中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优势互补,促进人类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