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沿着"个体行为系统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内部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外部动力机制——‘转型人’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的分析线索对"转型人"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将"转型人"与"转型经济"有机连接起来的是"个体行为系统动力传导机制",正是这种"动力传导机制"帮助"转型人"从"转型经济"体系中获得并积累行为动力,从而激发并挖掘出"转型人"的创造潜力;而"转型人"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自觉建构和转换也不断地将个体行为动力传导到社会系统,进而不断地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教育需求变化--大众选择受教育行为的一种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对教育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个体选择受教育行为亦是变化的 ,影响个体选择受教育行为的因素多且复杂 ,但最本质的是个体和社会教育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个体的身心发展,除受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外,还有个体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因此,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自我发展的意识,产生积极发展的行为。本文就个体主观能动性与其身心发展谈几点个人的认识。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属性。其发展必须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符合社会的需要。无论是接受环境影响还是接受教育,个体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有选择的接受或排斥。这种选择就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反映,它影响着人的发…  相似文献   

4.
计生个体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生活在现实的伦理关系之中的个体.从外围的家族和姻戚中的重要成员到核心的家庭成员,尤其是计生个体的父母等长辈对于个体的生育行为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其中最为本质的影响则来自于夫妻二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即夫妻双方的责任伦理占据计生伦理的核心地位,它最终反映在男女个体在生育选择和行为时如何去面对社会道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理论讨论的是嵌入社会结构网络中的个体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问题,社会资本在我国学术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通过梳理学术系统中社会资本的概念,以人际关系、信任、学术规范为维度,分析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起因,指出社会资本在学术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治理学术不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双语或多语社会中。一般来说,语码转换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主观选择不同语码的有意识行为,一个人在交际中所进行的语码转换是种种社会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行为、人际行为、协商行为、语境化行为和心理行为,其社会心理分析模式将语码转换现象定义为在客观语境中对话双方协调视角,协调人际关系,并且会受到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一种言语选择过程。同时,语码转换也会反作用于人际关系,并构建新的会话语境,从而影响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的选择是人类群体在社会生活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价值思维判断。最初的一些民俗文化选择缘起于人类的本能选择,是由原始基本生活需求推动,从自然走向文化的选择。作为民俗文化核心观念的群体功利观念影响着民俗文化的选择。“仿效”具有文化选择的意义。前民俗行为经群体选择而成为民俗行为。一般情况下,民俗文化的群体选择由众多成员的选择逐渐集合而成。移风易俗要从俗民个体的自由选择开始,让更多的人具有相应的科学精神和文化觉悟,让众多理智的个体选择集合成我们时代群体的民俗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内传播是社会个体自身的内部信息交换行为,是相对封闭的个体系统内的心灵感知外部信息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人的私有感觉。这种私有感觉,按照笛卡尔身心的二元观,没有别人能够洞察,只有我自己才能够体验,可以通过私人指称给它一个名称,这就是所谓的"私人语言"。由于人内传播所呈现的不共享性、不具有现实的理解性等特征,有学者质疑人类传播系统是否有一个私人语言的空间,这个问题的焦点就是人内传播是否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给了我们一个明确而又有洞见的回答:私人语言是不存在的,人内传播是个人独白过程,是具有双向互动可能的社会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9.
理性选择理论试图将经济学范式引入社会理论建构,在借鉴经济学对于个体行动的基本假设基础上,集中讨论微观层面的个体行动如何过渡到宏观层面的系统行为。针对基于经济学假设的理性行动模型的缺陷,科尔曼提出自我理论,通过讨论个体的社会行动决策过程,为解决社会学理论中经典的结构与能动关系,即微观/宏观问题中的宏观到微观过渡问题奠定了基础。科尔曼的自我理论是对社会研究的本体———个体进行理论建构的尝试,这正是当前社会学理论的全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意识的能动性”是许多哲学家坚持意志自由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指出,意识并不像某些哲学家们想象的那样能够自由地左右我们的行为选择,人的意识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反映和认识并不是可以任意改变的,而是受到各种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倾向和确定性。影响意识倾向性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主要有:1、事件同自我的相关性;2、个体的需要;3、个体的人生经历;4、个体的人格特征;5、个体的认识结构和能力。这几方面的因素在个体身上的交织与综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和判断,从而也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因此,在每一特定事件中,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相对确定了的,因而个体的行为选择就总是会被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的合力推向一个大体确定了的方向。因此,那种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出发点,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跨阶层购房动因和逻辑进行阐释。结合两个购房案例,得出在个体主义视角下,跨阶层购房行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以收益效用最大化为最终目的的理性选择。然而,个体的理性选择是在文化环境和社会结构的框架下进行的有限理性选择。效用最大化为跨阶层购房的个体动因,文化环境与社会结构为跨阶层购房的社会动因。个体效用最大化、文化环境和社会结构共同塑造了跨阶层购房逻辑。  相似文献   

12.
课堂师生互动模式及其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课堂情境中的个体并非孤立的存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行为都因同处的他者而有异于相互孤立状态。社会互动,是致使课堂中个体的“非孤立状态”的重要心理原因。社会互动,通常指在共同的活动背景中人们之间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依赖、作用和制约。在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语境中,社会互动是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被阐释的,即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被归纳到行为体系之中,成为广义的行为的组成部分,在诸如有关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效果以及人的行为控制等的研究课题中,社会互动应作为研究的本体而不是作为附着因素加以…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受到公地悲剧、逆向选择和"搭便车"框架的宰制。无论是公地悲剧还是逆向选择抑或是搭便车理论或行为,都与人的逐利性无法分开,人的经济理性决定了人们可能会选择最利于个体的方式行动。利益冲突蕴含利益一致,通过不同层面的制度设计和个体的德性规约等方式,公地悲剧、逆向选择和"搭便车"行为能在"双一流"建设中得到有效的规避。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个体社会化的阶段及影响因素。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人格并使个体行为与社会规范取得一致 ,这样人们就能够保持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心身发展乃至心理健康 ;而当个体社会化进程发生偏差 ,就会引起个体社会的适应不良 ,甚至造成心身障碍。因此 ,人的社会化理论是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从微观上说,是指人类个体的处境。人的生存是一系列的选择,没有哪一次选择是一经选择便一劳永逸。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人就意味着人在旅途。从宏观上说,人是社会的人,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个体与社会不可分离,他只有合理地置身于社会中,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他才能成为真正的个人。抽象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明社会系统论的思想。它分析了人的目的性行为的组成要素,指出人的行为的性质是价值定向的,因而关心人,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对人的行为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各个个体成员按共同目标进行不同角色的分工合作和相互竞争便整合成为社会系统,这时共同目标的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以及个人对组织的忠诚与奉献便构成了社会系统的生命。作者依据这种观念来分析广钢集团公司提出的“安人”系统工程,指出它的核心概念是企业命运共同体,它有六大要素,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种机制,它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是政治人、经济人、伦理人,即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利益人”视阈下公共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假设是分析其职权行为的重要前提.公共行政人员既非自利的"经济人",又非缺乏价值内涵的"公共人",而是有着多重利益取向的"利益人",因而他们的行为面临着公共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冲突、本位职责和社会职责的冲突、个人正当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进而陷入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和公共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彰显.应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公正的规范制度,以及公共行政人格的塑造,促使公共行政人员选择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8.
作为精神实践行为的写作行为,它是实践者主体意识的全面展示。而主体意识却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主体性虽是其本质属性,但人不是纯粹的主体活动物.因而主体意识必然是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的有机统一.所以,充分的主体性一定是主客体运动的双向建构过程。写作行为结果的创造质是审美质与社会质在主体意识中融汇后的表现。审美质使社会质的表现具有了审美效应,社会质使审美质的表现具有了深刻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个体的时间知觉与其选择的社会目标之间具有特定的关系;个体将时间知觉为未来无限时与获取知识的动机优先相联,将时间知觉为未来有限时与调节情绪的动机优先相联。因此,对时间的预先感知在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和规范的方法对行政人员的行为动因及其产生的困境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物,“经济人”或“公共人”的人性假设无法解释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动因及其行为选择所产生的伦理困境。而“利益人”的人性假设正与行政人员多样化的行为选择相契合,并且有力地解释了行政人员在行为选择中所产生的对公共利益负责还是对组织负责、对岗位职责负责还是对社会职责负责、对个人正当权益负责还是对公共利益负责的伦理困境。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通过制度伦理建设与行政人员的个体伦理救治,才能化解行政人员行为选择所产生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