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儒学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和东亚的现代史上,儒学与西方文化一直进行着交流、互补和融合创新.利玛窦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曾认为,儒学与耶稣教的教义相通.儒学传到欧洲后,对一些杰出思想家如启蒙学者伏尔泰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儒家格言,就被写进了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中.当今的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权宣言中也有儒学的影响.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21世纪将是中国儒学更加受重视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何辉 《国际公关》2014,(6):88-90
正《风俗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伏尔泰从1740年开始撰写,1756年在日内瓦出版。1765年伏尔泰发表了《历史哲学》,后把它作为《风俗论》的导论。2伏尔泰《风俗论》的出版比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稍晚,与后者相类似的是,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也对中国有不少论述。中国的悠久历史在伏尔泰的眼中,中国是个拥有4000多年光辉灿烂历史的古国,而且他指出,中国的历史是信史。在伏尔泰的心中与笔头,中国  相似文献   

3.
伏尔泰推崇牛顿与洛克的学说以及英国的政治制度,其整个政治哲学的基础来源于牛顿与洛克的自然神论与经验主义认识论。伏尔泰是洛克政治哲学的积极传播者,认为自由的价值高于平等,人最根本的权利是财产权。伏尔泰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哲学的积极传播者,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法国封建专制,含有倡导财产权利、自由的价值理念等明显的政治意图。之后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不断地锻造着从英国输入的启蒙思想武器,创立了注重平等的法国特色自由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4.
十七世纪末,法国耶稣会教士开始到中国传教。他们在信件和出版的书籍中对中国的介绍,使法国人“发现”了这个遥远的中华帝国的古老文明,从而在法国兴起了“汉学”和出版了许多有关中国的史书和以中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这种对中国的介绍在法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的人甚至认为它“部分地陶冶了十八世纪人们的思想”。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卢梭在他们的著作中都谈到中国,虽然或褒或贬,各有不同,但对中国感到兴趣则是一致的。在所有这些思想家中,始终以赞扬的态度来评述中国的,是公认的启蒙运动领袖人物伏尔泰。伏尔泰把欧洲人“发现”中  相似文献   

5.
孟德斯鸠是对近代中国有重要影响的法国启蒙作家。严复对他的名著《法意》的翻译体现了以中国传统文化归化西方思想的意图。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给中国的君主立宪派进行君主立宪的改良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孟德斯鸠与伏尔泰的思想观点既有相同的成分,也有很大的分歧。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虽然充满了偏见,但也有正确的成分,伏尔泰则从正面描述中国,把中国当作理想国家加以颂扬。他们的中国观代表了当时欧洲对中国的双重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伦理学界乃至西方哲学史界,一直是把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冠之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自然,对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甚至享乐主义的批判必每每溯源到启蒙思想家那里,并认为其对社会历史发生过进步作用为。笔者以为,这样的评价似不够公允。因其仅对思想本身进行道德判断,而忽视了对思想的历史考察。本文拟就此作些实证辨析,并就道德理论及伦理思想评价的若干问题谈点看法。本文称之为“启蒙思想家”的,除了习惯上主要指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鸩等18世纪法国前期思想家,还包括“百科全书派”.这当然是为了行文方便…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谜语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世界上什么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相似文献   

8.
法国早期启蒙哲学是指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梅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哲学思想。而中国早期启蒙哲学是指中国明末清初,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和资本主义萌芽及其早期发展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戴震等。中法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未来的光明驱逐现实的黑暗,消除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不平等现象,实现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启蒙思想家们还倡导科学与文化,在机械唯物论哲学思想指导下,广泛吸收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阐发自然神论或公开的无神论世界观,反对神权统治,反对宗教迷信,批判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而斗争。但是,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的差异,中法早期启蒙哲学在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孟德斯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继承近代西方文化精神遗产构建自身理论体系的同时,还长期关注、研究有关中国问题,并对儒家文化进行了理性批判。本文将就儒家文化对孟德斯鸠的影响、孟德斯鸠对其作出的理性批判及其产生原因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有关梁启超思想与文论的研究中,却较少见到把他与欧洲启蒙主义的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相提并论来进行比较研究或追溯其思想根源的。这一发现,令笔者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梁启超思想及文论与欧洲启蒙主义思想及文论的关系。全文在梁启超的自述、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梁启超文论与欧洲启蒙主义文论的比较三个层次上展开。  相似文献   

11.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美学家。他通过《论戏剧体诗》、《与多华尔的谈话》、《关于演员的异见》等论著建立起来的启蒙主义戏剧理论,是欧洲戏剧美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转折,不仅对近代欧洲戏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学潮流开辟了航道。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他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 ,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 ,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对后来的世界政治思想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伏尔泰简论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他们是一批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他们在与宗教神学权威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都程度不同地经历过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战斗历程,其中尤以伏尔泰的经历最为复杂、曲折、动人;他们都写过许多抨击宗教迷信和专制暴行的战斗檄文,其中也以伏尔泰写的作品最多,题材最为广泛;从他们还未死掉的时候起,便受人们的责备和迫害,直到现在,责备还没有完,在这方面同样是以伏尔泰最  相似文献   

14.
人类都有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但现实往往并不完美,甚至充满冲突、苦难与邪恶.在西方,上帝之至善与世界上恶之存在永远是一个矛盾,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和哲人都曾作出不同努力,去理解和解答这永恒的问题.中世纪神学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失去了奥古斯丁时代的权威,而17世纪和尤其是18世纪的启蒙时代,理性逐渐取代了信仰.但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之间,有一个复杂互动的过程,18世纪理性信仰(reasonable belief)的出现,产生了接受现实的"乐观主义"理论,认为凡存在的皆必合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以讽刺为武器,在《赣第德》这篇哲理小说中,对这种"乐观主义"作出尖锐的批判.在对西方从中世纪到17世纪和18世纪思想的变化进行梳理,探讨伏尔泰对理性信仰的批判,探讨《赣第德》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百多年来'西学东渐'的潮流,日本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揭示了清末民初包括变法派、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是如何介绍和汲取日本启蒙思想的,并从一个侧面再现出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及教育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受欧洲中心论以及文化传播主义的影响,西方学术界长期忽视启蒙运动对拉丁美洲的影响,认为拉丁美洲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作为一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在拉丁美洲,启蒙运动的开展是以先进知识的传播为核心的,具体表现为启蒙书籍的输入与传播、学术组织的创立与发展等,这一过程促进了拉丁美洲独立思想的产生以及拉丁美洲本土科学的发展。同时,拉丁美洲对启蒙思想的接受是有限度的,拉丁美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将欧洲启蒙思想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了调和。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哲学思潮的转折,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法国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在对小说形式的创造性发展中,加入了对前期启蒙观念的反思,创作了一系列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和对话体小说,思考个体精神状况及现实境遇。小说形式的灵活开放与启蒙思想对宗教迷信、传统偏见、僵化体系、风俗道德的反思与批判结合起来,对启蒙的深入、传播、演化和拓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资源是我国学界目前讨论死刑存废的主要知识依据。概括起来,启蒙思想家的死刑正义观主要包括从社会契约论、自由意志论、死刑误判难纠三个角度讨论得出的死刑或存或废的不同结论。这些结论并非都是绝对的知识权威,我国部分学者对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也存在某种误读。  相似文献   

19.
法国启蒙哲学和欧洲人文主义哲学都猛烈地抨击了教会、教皇和神学教条,并从宗教与道德、宗教与科学、宗教与封建统治等关系上阐明了各自的宗教观。但比较而言,法国启蒙哲学的宗教观要远远高于欧洲人文主义哲学的宗教观,因为前者具有理性形态,而后者则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且前者的实际效应和科学价值要比后者大得多。导致法国启蒙哲学和欧洲人文主义哲学宗教观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科学技术与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欧洲文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每当历史处于变革时期,都有一些作家在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幻想的“理想国”。以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鸟》为首创,继而在中古“冰岛文学”《女法师的预言》(神话诗),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小说家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和《暴风雨》,十七世纪德国小说家格里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