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19世纪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刻画了一位饱受男权社会束缚进而产生反抗意识和行为的女性,凸显了女性主义的主题。从女性书写角度出发,通过对《觉醒》的叙述角度、人物话语以及性别间关系分析,发掘出肖邦在小说中所展示出的女性书写手法具有超前性、深刻性,再次肯定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女性主义先驱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此观点现代学人多有论述。但人们对此时女性意识的觉醒很少予以关注。《世说新语》记载了女性大量的逸闻趣事,一改此前史书等对女性惜墨如金的状况,表现了此时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对女子才能的肯定和赞美、女性对异性容止的欣赏以及当时文学作品中大量女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正是她寻找全新的自我并逐渐释放潜藏的主体意识的过程。小说的开放式结尾渲染了19世纪末的女性在身份建构过程中的悲剧性胜利。通过对比肖邦笔下不同男女角色在社会地位、社会作用方面的差异,分析造成女性身份危机的外部冲突与内在诱因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身份建构的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探寻文学作品、社会变化和女性身份建构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爱》和《傲慢与偏见》都是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她们塑造的不卑不亢的女性形象在根深蒂固的父权社会为平等自由的地位抗争不息,折射出19世纪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由于创作时代和背景的不同,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可以发现,《简·爱》这部作品比《傲慢与偏见》更加激进地表达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使女性从传统婚姻中...  相似文献   

5.
女性作为第二性,在旧时代婚恋选择中面临多重困境。《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即在这种选择中注定了悲剧结局。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不意味着其人生选择中的主动性与平等性,女性生存的表象下是其隶属的、被动的、被操纵的地位。因此男权社会中的贞女和淫妇需要人们重新批判和审视。  相似文献   

6.
《觉醒》:女性性意识觉醒的先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审视和评述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的思想主题及其社会意义,褒扬肖邦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自我意识以及女性性意识的觉醒,旨在推进国内学术界和读者对凯特·肖邦的和研究了解。  相似文献   

7.
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序曲》、《在海湾》、《玩具小屋》中描写了三种不同的女性心理:对性压迫的反抗、对性爱的渴望和性觉醒,表达了她对传统社会中女性所处的附属和被动地位的挑战和反抗。  相似文献   

8.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中国剧作家曹禺的《雷雨》讲述了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觉醒历程和相同的结局。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父权文化对两名女性是同样的残忍。因此,现代社会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宽容,使女性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实现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觉醒》是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本文从女性主义批判的角度,对《觉醒》中两位女主人公埃德娜与雷西的觉醒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解读,揭示女性主义对女性不幸命运根源的探究基于二元对立论将其归结于男权社会压抑的误读。埃德娜的悲剧并不完全是当时男权社会压迫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自己的错误抉择;雷西的悲剧则源自于她完全断绝了与人的正常交往的选择,最终只能形单影只。女性的悲剧命运,有其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女性不能真正获得平等和自由的根本原因也是女性自身觉醒不彻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外科室》的女主人公伯爵夫人一直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但采用女性主义视角观照该作品,会发掘出积极进步的意义.伯爵夫人过激的行为昭示了同明治时期强大的男权的激烈抗争.与其说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不如说是为自己的觉醒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明治时期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诉求,启迪人们对女性解放、建构男女和谐的社会予以哲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从小说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将美国19世纪末的小说《觉醒》的女主人公艾德娜置于她当时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探讨她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艾德娜并非当下学者们所说的是新一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相反,她没有觉醒。她的思想言行是不切实际的,是浪漫自私和幼稚可笑的。她的这一切是由她对爱情心存浪漫幻想,对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潮的“误读“造成的,因而不值得我们颂扬。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福斯特给我们讲述了贵族少女露西的爱情故事。露西依靠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逐步解构男权社会的迂腐道德准则与观念,追求真爱,最终达到确立女性自我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曹禺在早期的四大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塑造了如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芳等情感丰富、性格各异、命运多,艮的女性叛逆者的形象,她们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从无觉悟和无反抗到觉醒到彻底的醒悟,最终勇敢地冲出封建藩篱,投奔光明,表现了曹禺对封建旧制度下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深切的同情,对新时代新社会的憧憬与肯定。  相似文献   

14.
《灶神之妻》的女权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女权主义角度对《灶神之妻》进行解读 ,说明女性之所以低人一等是男权社会造成的。女性的沉默是话语和自我意识的双重沉默 ,女性的觉醒始于其意识到男女之间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小说《简·爱》超越了两性二元对立的传统视角,丰富了当时的主流时代精神,描述了当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并深刻地预言了这种觉醒对于两性实现丰满的人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小说的学术意蕴对于今天的人们反思“去圣化”和虚无化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凯特·肖邦的小说以女性为叙述主体,采用狂欢化的叙事视角言说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彰显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照和主体意识的思考。文章以肖邦的代表作品《一个小时的故事》、《一个正派女人》以及《觉醒》等为研究文本,对女主人公觉醒过程中呈现出的狂欢化文学品质进行了解读,认为肖邦从内容和形式的烘托比照中双向度突出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狂欢-颠覆-觉醒"三位一体的女性诗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探求自我的泥泞之路。爱德娜解构了一个旧的价值体系却无力建构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她成为一个不折不挠地追求实现自我,闪耀着女性主义思想光芒的悲剧英雄。《觉醒》及其它几个短篇小说以极富有女性特质的文本呈现了女性经验,并使这些女性经验成为了作者政治意识的载体,对父权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抗辩和幻想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18.
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总是处于依附男性的境地,这在女性主义觉醒的今天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奥尼尔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或罪恶或神经质或疯狂极端,因此被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是反女性的,可是细观奥尼尔的剧作,读者和观众不难发现他对女性的细腻关怀。从女权批评的角度入手,对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中女主人公爱碧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以期从新的视觉展示奥尼尔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并给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现代解读。这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男权社会背景下诞生的经典童话,《灰姑娘》折射出当时社会女性被男性主宰、附属于男性的现实。作品的主要元素反映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及其命运的掌控。这种男权意识的烙印对女性的自我觉醒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当代读者,尤其是女性在解读作品时深思。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美国南方的社会传统、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婚姻观念的阐释,揭示了南北战争后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漠视以及南方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剖析了凯特·肖邦《一个正派的女人》中女主人公巴罗达夫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展示了妇女对于内心自由梦想追求的顿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