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广记》记载有大量反映唐代妇女生活状况的史料,对认识和探讨唐代妇女婚恋、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社会地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唐代妇女具有“择偶的自由”、“妇女不重贞操”、“男嫁女娶与妒妇惧内”等特点,充分反映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研究唐代妇女社会地位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证明与先前历代妇女相比,唐代妇女的法律地位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吏上的强盛时期,其经济文化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使得唐代妇女衣着在中国服饰史上大放光彩。以往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但他们多是直接论述唐代妇女衣着或是从诗歌角度来讨论。唐传奇对妇女衣着的描写穿插在故事情节中,可谓是恰如其分,一定程度反映了唐代妇女衣着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浅论《唐律》对妇女地位的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研究唐代妇女社会地位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证明与先前历代妇女相比,唐代妇女的法律地位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男权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在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种现象反映在已出土的唐三彩贵妇俑中.结合现已出土的大量唐三彩贵妇俑,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一窥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原貌.本文通过对唐三彩贵妇俑的分析,明确了唐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这一事实,并指出唐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文化发达,并形成了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但唐代妇女的命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幸运。在婚姻关系中,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妇女虽然都存在离婚再嫁的现象,法律也给予了妇女一定的婚嫁自由,但就总体而言,整个唐代社会妇女依然处于"男尊女卑"的束缚之中,有较少的人身自由,其社会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7.
从墓志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社会虽不以再嫁为耻 ,但唐代妇女的再嫁并不普遍 ,贞节观仍然是保守的 ,这可从大量的墓志中得到证实。上层宗室贵族深受胡族婚俗的影响 ,形成了与下层妇女截然相反的贞节观念 ,但这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唐代社会妇女保守的贞节观 ,成为后世妇女贞节观念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太平广记》里的女仙可分为神女、仙女、民间女三种。从女仙的嬗变过程中 ,可看到唐代妇女前后地位的变化。从形象塑造中 ,可看到唐人对女性既崇拜又远离的心态 ,也可看到唐代妇女异于其他时代妇女精神面貌 ,从而明白唐代崇尚道教的原因即老子的崇阴思想 ,契合了唐代“女主”的传统 ,而“女主”的传统又强化了老子崇阴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印象中,唐代妇女的地位提高了,但从唐代婢女“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地位看,与其前代婢女的“资产”属性并没有两样。唐人的妇女观仍然是“男尊女卑”,其妇女地位不可能提高。唐代妇女生活比较开放,此当源于她们特殊的文化背景,并不意味着其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唐墓资料中保存有一种骑马妇女的图像,可以分为俑(陶、三彩)和绘画(壁画)二种。其内容主要为仕女和侍女等上层贵族生活的写照,姑且称其为"骑马妇女图像"。这些图像可与有关文学作品、传世画作以及历史文献相印证,反映出唐代妇女相对的自由空间,以及基于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妇女骑马在初、盛唐时代成为时尚的史实。并揭示了当时相关的社会背景,即"胡化"的问题。本文的分析显示出,骑马妇女的图像,主要出土自上层贵族妇女的墓葬之中。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图像、文献资料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以及妇女骑马时尚在唐代出现的原因,即我们所知的唐代开放交流的局面、"胡化"问题以及女性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妇女妆饰十分繁盛的一个时期,尤以眉妆为最。无论是眉形、眉色,还是画眉的材料、方法,都多种多样。随着唐王朝的兴衰沉浮、人们审美观念的潜移暗换以及妇女生存状态的斗转星移,唐代妇女眉妆总体呈现出的是继承细眉、风行阔眉、回归细眉的演变趋势。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当时妇女的眉妆亦带有独一无二的鲜明时代特色——浓重粗阔。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妇女诗作品众多,题材丰富。有的反映离愁别苦、思念征人;有的表达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有的揭露上层集团的骄奢淫逸、摧残女性。唐诗中的妇女形象绚丽多采,引人注目。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宫女、思妇、劳动妇女、贵族妇女和歌舞伎。它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巧夺天工,给人们以历史的借鉴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出版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册),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四部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中讲道:和前代相比,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唐代取消对妇女的授田,反映了妇女地位的进一步低落。"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唐代取消对妇女的授田,并不代表当时妇女地位的低落。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种现实和社会的原因,唐代妇女信仰佛教的人数比较多,她们信仰佛教的方式主要有出家为尼和在家修行两种。唐代妇女信仰佛教,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同时对佛教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略论唐代公主的婚姻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代公主婚姻生活状况的初步探讨 ,认为唐代她们的婚姻生活充满浓郁的政治色彩 ,并且与唐王朝的兴衰休戚相关。同时 ,通过对唐代公主婚姻生活解剖 ,为研究唐代妇女的婚姻生活可以起参考作用 ,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唐王朝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唐代女性服饰主要的上装以“衫”、“襦”居多 ,还流行穿袒胸装 ,配合下身的裙装“艳丽张扬” ,注重突出女性身体线条 ,富有美感。唐代妇女化妆偏重艳丽、浓重 ,与服装的艳丽张扬形成和谐统一 ,主要表现在妇女的面部化妆 :有额黄、花钿、脂粉、黛眉等若干环节。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充分体现出唐帝国繁荣富强的时代特点在美学领域的表现 ,也揭示出当时唐朝人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和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唐代有着开明的民主意识和更为进步的妇女观,唐代的闺怨诗把妇女问题表现得更加充分。在男性诗人代言的同时,女性也自抒情怀,表现独守空闺的思亲之怨和处境两难的命运之忧,展示了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悲苦境遇,充满悲怨色彩和感伤情调。  相似文献   

18.
徐有富教授从事诗歌教学与研究已有30多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徐先生跟随程千帆先生攻读硕士学位时,学的是唐宋诗专业方向,曾对唐代妇女生活与诗歌的关系进行过专门研究,并出版了<唐代妇女生活与诗>(中华书局2005年版)这本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9.
《名媛诗归》为明代所刊之古代妇女诗词总集,收从上古至明妇女诗共三十六卷,多为上层妇女之作。其中唐代占七卷之多,仅次于明朝;而在所选唐代妇女诗中,女冠诗无疑是最突出的。《名媛诗归》以明末竟陵派诗歌理论为基础,对女冠诗的代表李冶、鱼玄机作出极高的评价;尤其对鱼玄机的艳冶诗风,力排古人之见,作出更为圆通的解释。这种女性诗歌的编选,是与晚明的社会风尚与思潮紧密相关的,是对唐朝女性真实写作的历史回应。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婚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功能历来被人们重视。唐代妇女在婚姻、社交等社会生活方面相对开放自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务实进取、繁荣自信的文化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