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改写理论视角下,翻译是一种改写,译者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约。通过分析葛浩文翻译的《沉重的翅膀》在以上三种因素制约下对原文的改写,总结出葛浩文发挥译者主体性的特点,进而发掘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改写理论视角下可操作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翻译作为一种改写活动,受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的三个因素的制约。本文以改写理论为框架,从三大制约因素之一诗学角度研究莫言小说《丰乳肥臀》的英译本。通过文本对比分析法分别从修辞手法、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习语表达二方面分析研究,探讨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得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成功地运用了省略、直译、替代的翻译策略,使英译本广受西方读者的喜欢。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的改写有两种,有意识的改写和潜意识的改写。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AndreLefevere提出了“改写”理论(the TeoryofRewritings)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改写即使译者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译文忠实于原著,但由于在译者本人的头脑中先有、先在、先识的前理解构成了它已有的视域,这个视域与其他读者或译者的前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每个译者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他认为别人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因为这种前理解是一种潜意识状态的。那么,当他的视域与作者的视域相融合时就成了一定的意义,这种对话所生成意义与其他译者并完全一致。这就…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是公认的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的第一人.然而,他的翻译却一直饱受学界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其翻译中的改写.该研究以文学操控论为理论基础,以《生死疲劳》的翻译为个案,对葛浩文在翻译中所做的改写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中确实进行了较多改写,其中很大一部分改写是目标文学系统的诗学形态综合作用于译者而发生的改写,这不是译者的无心之举,而是有意为之,其最明显的意图便是让译作在异域环境中为更多的异域读者接受,从而延续作品在异域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桥梁,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译者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正确认识。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到勒费弗尔的改写理论,在文化转向潮流的推动下,翻译理论家们终于跳出语言内部因素的樊篱,将研究的视野扩大到语言外部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译者主体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勒费弗尔的改写理论重点考察的是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而如何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翻译活动一直被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认为翻译要忠实于原文。本文从翻译的改写观出发,将勒菲弗尔和德里达的改写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勒菲弗尔和德里达分别从文化转换和解构主义视角提出了翻译的改写观,二者的观点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勒菲弗尔将翻译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强调历史意识和文化观点,认为翻译即改写,受译者或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支配;而德里达认为翻译即"异延",任何文本没有确定性和单义性,任何翻译都是一种播撒、增补、嫁接和改写。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运用译者主体性理论对《呼啸山庄》的两个译本——杨苡和方平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译者在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译本序跋等方面,实现对原文的改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文本内的翻译实践、文本外序跋的撰写,不仅受到译入语的意识形态,诗学系统的制约与影响,同时受到译者主体性的操纵,这也是对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的修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不同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的目的及功能决定了译者可以灵活地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外宣翻译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译例,提出了删减法、增添法、整合法和改写法。  相似文献   

9.
翻译中存在改写的策略,然而译者的改写自由是有限度的。通过对旅游文本翻译产生改写现象的理论依据进行讨论发现,出于文本功能和文本接受的考虑,需要对英汉文本进行平行文本对比分析。这一方法有助于译者实施改写策略和明确改写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翻译改写是翻译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影响翻译改写的因素很多,本文试图探讨译者民族情感对翻译改写的影响,指出一个民族的爱国情感,审美情感和价值情感都会影响翻译的改写.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Lefevere)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其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翻译中的文化转向,译者的文化取向不同必然影响其翻译的策略,这点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翻译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迪士尼动画电影风靡全球,其高水平的字幕翻译在其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 避免地会“改写”“改译”某些内容,来实现语言的教育意义和对儿童的正确引导作用。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出发,以《疯狂动 物城》的字幕翻译为析,对比大陆版本和台湾版本字幕译文,分析其字幕翻译背后的翻译目的和所运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翻译界对改写理论存在的主要分歧及其成因。认为:Munday所称的三要素实际是文学系统的控制要素,并且和Hornby等人的三要素一样,可以归结为两要素,翻译的四个层次也最终归为两个决定要素:意识形态和诗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两要素的制约,但译者并非毫无选择,他们可以选择接受,或试图挑战、超越这些约束。  相似文献   

14.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研究我国旅游资料英译中存在的有意误译现象,认为旅游资料的翻译既要实现忠实传递原文信息的目的,同时也要实现吸引游客、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当二者难以两全的时候,后者必然会占上风。也就是说,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译者不可避免要对原文信息做出改写,亦即有意误译。但有意误译是有限度的,译者要拿捏好误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翻译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而又结论未定的问题。翻译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翻译中对译者的态度、对译者身份的界定以及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也不尽相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化转向给译者研究以及译者主体研究带来了新的局面。本文拟就翻译中译者地位和主体性研究作一历史回顾,以此探讨译者在翻译发展和翻译理论演变过程中的身份变化和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离不开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 ,因此对译者的研究 ,包括他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和自身的素质是我国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王佐良的翻译思想的一个方面 ,即他的译者观 ,说明王佐良先生的译者观对我国的翻译理论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译者们各自的神话观在从源语言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潜移默化地改写或影响了《西游记》中神话人物形 象称谓的英译,而具体的方式或媒介就是通过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和采用。通过对余国藩和詹纳尔的《西游记》全译本中神仙称 谓和精灵魔怪称谓的英译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勒菲弗尔的操纵和改写理论、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再加上中国传统 神话观,共同影响了对《西游记》中神话人物形象的翻译与改写。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关于译者在翻译中主体意识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然而,作者、译者和读者均为翻译主体,都在积极地参与翻译活动,译本实际上是他们共同的成果。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强调消解传统翻译忠实观,突出译者的中心地位,并将读者也纳入解读译文、影响译者翻译活动的范畴。这些新的观念开拓了理论研究者和翻译实践者的视野,拓宽了理论研究的领域。为确保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翻译研究应该从主体性研究走向主体间性研究,通过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平等对话,达到翻译活动中三个主体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把翻译当作一种政治手段,女性主义翻译改写非常兴盛.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操纵,一种改写,它与女性主义翻译达成了契合.本文以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女性主义翻译中改写现象盛行的原因进行研究,具体将从诗学形态和赞助人这两大因素对女性主义翻译改写盛行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早期电影翻译中存在着有趣的东方情调化的翻译倾向与改写。这种翻译倾向主要存在于西方电影公司购买我国电影后进行翻译的文本之中。电影《天伦》的翻译与改写就充满着东方情调化的倾向,好莱坞译者表面上刻意营造东方情调,突出中国文化的异质特征,而从深层上来看,却将翻译的文本进行了改写,使之更加符合目标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心理预期与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