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内蒙古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聚集共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铸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也充实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具体而言,包括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顽强拼搏的进取意识、万物共生的价值观念、团结统一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指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文物、建筑群与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戏剧、音乐、舞蹈、艺术、文学、工艺技术及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界从不同方面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研究,诸如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那达慕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但这些成果比较孤立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系统研究,对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内蒙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49个民族深层文化和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主题的高度凝聚。它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传递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传承了以爱国主义为特征的民族精神,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显著的和谐价值。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最富有魅力的文化资源,也是内蒙古特色民族经济形成的优势文化资源和内蒙古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对它的认识和利用,不仅有利于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内蒙古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还有助于创建节约型、环保型、资源型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保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普丽春 《学术探索》2013,(8):108-1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20,(2):94-101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着内蒙古各民族的精神根脉,闪烁着各民族智慧之光,彰显了我国民族文化卓殊的创造力和生命价值。十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本着对国家、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意识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在保护机制、名录体系、传承场所、传承人保护制度、宣传教育、区域性保护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这些成就为自治区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有助于提高自治区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众的保护主体意识,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与原生态文化遗存,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载体。它连绵不断地传承了草原文明,发展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先进性,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对中华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族精神文化标识,是一种思维方式、想象力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具有丰富的内涵。博物馆作为构建历史回忆和收集遗失的文化艺术殿堂,以其特有的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没有文字,只有本民族的语言。羌族的民族文化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的,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研究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非物质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敏中 《河北学刊》2005,25(3):34-38
非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以口头讲述及亲身行为等动态方式表现和传承的,具有民族民间传统的各种文化形态或形式。非物质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其表现和传承的动态性或活态性。非物质文化属于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而不属于主流文化、上层文化、精英文化和官方文化。非物质文化具有民族性、民间性、内稳性、自发性、非意识形态性和约定俗成性等。非物质文化活动具有自娱自乐功能,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展现村民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是认读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当今,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们要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麻池剪纸与多元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包头历史悠久,是仰韶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红山文化等的交汇地之一。追溯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作为包头文化重镇的麻池当地活态流传使用着的民间剪纸,无疑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参照,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文化内涵、造型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在民俗文化空间中使用等多方面的信息,有待于我们大力挖掘、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对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要借助当代的文化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如可以对民间文学进行改编和出版;对民间音乐舞蹈进行原生态利用和创作改编;创立品牌、注册商标、做精做细民间工艺;将民风、民俗融入文化旅游,以开放的心态,走文化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姜明 《阴山学刊》2013,(6):18-22,78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是祖国北疆生态系统的前沿阵地。内蒙古草原总面积8666.7万公顷,其中有效天然牧场6818万公顷,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内蒙古自治区一直以其临近京津、横跨"三北"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在我国的生态安全大局中占据格外突出地位。因此,保护、修复内蒙古草原生态功能区;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立、健全因生态环境引发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仅关系到内蒙古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问题,而且关系到祖国北疆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宇宏 《阴山学刊》2013,(5):104-107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科语文是民族预科教育主要课程之一,内蒙古地区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其产生与语言环境、民族情结、课程设置等有关,预科语文教学应针对内蒙古地区民族预科语文教学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从实践经验出发寻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奇洁 《阴山学刊》2013,(5):29-34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麓,是内蒙古地区建造较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美岱召的建造以及发展历史对于明清时期漠南蒙古藏传佛教历史线索的厘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关岱召壁画中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壁画当属大雄宝殿佛堂四壁。殿内壁画从多方面再现了土默特地方在明清两代蒙、藏、满、汉等多民族交流的盛景,诠释了蒙古族人民对于汉地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借鉴融和,继而产生的具有蒙古族审美特色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较为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初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维护。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面临专业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理论研究薄弱;现代化保护模式欠缺;民众保护意识淡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盟旗行政建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经过多次变迁,传承到今天,有它的合理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今天,挖掘盟旗行政建制的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积极因素,可以为建设和谐内蒙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