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积淀深厚,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原生态地保留了内蒙古各民族的历史记忆,鲜活地记载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变化,还绵延不断地传承了各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指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文物、建筑群与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戏剧、音乐、舞蹈、艺术、文学、工艺技术及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界从不同方面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研究,诸如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那达慕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但这些成果比较孤立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系统研究,对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内蒙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客位语境下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然而,对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仅通过政府法规和相关组织部门采取的一系列客位保护措施来加以保护并非最为有效.只有文化主体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充分发挥其自觉性和自信心,实行主动的主位保护,并配合具体的政策法规,使主位保护和客位保护充分融合,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地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观被集中生产并展示于主题公园,它集中体现了当下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复杂关系。云南民族村的个案表明,其村寨文化景观、民族歌舞艺术景观、民族节日景观、民族手工艺景观四方面都体现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较好保护。因此,在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次生文化生境下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唯一标准,只能是"激活民族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民族文化遗产真实性判定及诠释的权力,还在于少数民族文化持有者自身。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49个民族深层文化和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主题的高度凝聚。它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传递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传承了以爱国主义为特征的民族精神,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显著的和谐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之间由于文化信念、文化自觉的差异而难以协调,基础教育保护又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力使得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将民族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推向大学的象牙塔是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调和方式,在侗族大歌的大学传承实践中,实现了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7.
藏区是中国最古老、最典型、最强大的游牧文化区域,也是世界上最密集、最独特的宗教文化交汇地之一,同时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样式众多的民族文化遗产。藏区民族文化遗产是以藏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互相交融并存的原生态文化,也是藏区各民族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相继公布了一大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不少藏区民族文化遗产入围,因此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它正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分别从民间文化与典籍文化不可对立分割、民间文化中各民族文化之间以及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的汉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两个角度,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如何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工作者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寻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将文脉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历史和现实结合而形成的有关民族发展过程的集体记忆,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处理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集体记忆储存器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性的一种现代表达,民族文化遗产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各民族共同发展及民族文化交融等方面的集体记忆内容.因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就具有在充分尊重各民族历史传统、丰富中华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建构和强化国家认同意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最富有魅力的文化资源,也是内蒙古特色民族经济形成的优势文化资源和内蒙古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对它的认识和利用,不仅有利于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内蒙古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还有助于创建节约型、环保型、资源型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保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较为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初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维护。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面临专业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理论研究薄弱;现代化保护模式欠缺;民众保护意识淡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国家战略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事关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因此无论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解决的问题。太阳花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内涵的挖掘、“走出去”、多方位整合、打造产业共同体和建立扶贫车间等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结合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和新路径,值得借鉴,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3.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已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体现了女娲祭典在我国民间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文化现状亟待保护与传承。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涉县女娲祭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坚持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以女娲祭典为文化平台的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姜明 《阴山学刊》2013,(6):18-22,78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是祖国北疆生态系统的前沿阵地。内蒙古草原总面积8666.7万公顷,其中有效天然牧场6818万公顷,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内蒙古自治区一直以其临近京津、横跨"三北"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在我国的生态安全大局中占据格外突出地位。因此,保护、修复内蒙古草原生态功能区;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立、健全因生态环境引发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仅关系到内蒙古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问题,而且关系到祖国北疆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灿 《学术探索》2014,(4):115-118
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村寨的保护性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文章分别探讨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价值及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认为少数民族村寨由村落文化空间、口头传统、节庆、手工艺品等构成,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经济价值。通过民族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互动,探讨用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聚集共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铸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也充实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具体而言,包括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顽强拼搏的进取意识、万物共生的价值观念、团结统一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研究、随机访谈及同类比较,结合相关单位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课题组得出三亚市河东区及6个镇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文艺人才数量稀少且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现有少数民族传统文艺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现有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分散且生存发展条件令人堪忧、少数民族文艺推广和普及程度较差的现状,由此对三亚市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承传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加强对民族企业的投资扶持及加大力度推广少数民族文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春 《学术探索》2013,(9):115-119
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工业制造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呈现了整体衰微的变迁趋势。但近年来,随着时代精神与社会文化需求的嬗变,特定地区、特定文化环境中的特定手工艺凭借其长期积淀的内蕴力量,适时抓住社会发展的机遇,使传统的民族民间手工艺与时代精神、社会文化需求形成契合,熔铸了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的良好条件,顺利推动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广泛传承和复兴,使其延续传承态势发生了逆转,呈现了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复苏和规模化传承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切实地延续其文化生命力,还需进一步挖掘其价值与功能。把社区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结合起来,是一条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目连戏在开展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文化娱乐性、文化参与性、文化寓教性和文化认同性四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