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清帝东巡是清朝四位皇帝先后出巡兴京、盛京的祭祖活动。清帝东巡文学是指清帝东巡期间所产生的文学作品。本文首先从文体和作者两个角度对清帝东巡文学进行深入剖析,从中归纳、揭示出清帝东巡文学所反映的四个方面的思想倾向,最后,从文化资源利用的角度探究清帝东巡文学潜在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通过清帝御制诗来探讨其对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书写。在清帝的笔下,圆明园的凤麟洲经过陆续叠加而塑造出多重形象。它既是避暑佳处、人间仙境和祥瑞之地,又 体现出重农思想。这不仅蕴含自然景观和个人观感,还承载着时代的斑斑印痕,负载着清帝的统治理念。   相似文献   

3.
代表资产阶级的民国政府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趋向以法律治理民族,制定了以民族平等、自治、实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客观上说具有整体系统性、时代发展性和历史进步性等特点;但其阶级本质又决定着其民族政策带有极大的欺骗性、虚伪性和空想性.从根本上讲,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不可能真正解决当时中国的民族问题,最终连同民国政府一起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4.
圆明园地处西郊,是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被誉为“万园之园”,为清帝驻跸听政之地。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京,咸丰帝由圆明园出逃并病死热河,圆明园惨遭劫烧,遂成国人不可触摸之隐痛。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内阁档案的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档案的利用也是最突出和最有代表性的。对于内阁档案,最大的利用者无疑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清代皇帝。清帝利用档案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在处理政务时查询祖宗成例、引用祖宗成法。另外,还要利用档案研究历史教训,探究统治方法等。清代皇帝有每日阅读实录的规矩。《清会典》卷二记载:“凡实录,按日以进焉。”即把以前各朝的实录,每天按顺序取出一卷呈给皇帝阅读。据  相似文献   

6.
明代皇帝的修省与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皇帝的修省活动较以往历代更为频繁,成化以后表现尤其明显,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政策反思手段.皇帝修省包括因自然灾害或天象异常而进行的消极的应对式修省,以及日常化的、为主动求过进行的积极式修省,修省范围只限于干天合之事,并不为人事而举.当修省不足以显示反思之诚意时,即颁布罪己诏书,这是皇帝反思活动的极致表现.明朝皇帝的修省和罪己行为反映了儒家圣王之责任担当的意义,具有弥祸、祈庥的宗教意味,也是安抚臣民、调整政策的承诺.明朝皇帝和士大夫对待修省行为的态度体现出帝制体系内君主与士大夫政治角色、理念之间的契合之处.修省与罪己作为一种内在的反省机制,对君德、君责的履行提出了要求和保障,使君主之行为具有极限,但这种对君权的限制仍相当朦胧.  相似文献   

7.
自秦至清,封建王朝的更迭,无不充满杀戮、破坏和剧烈的社会动荡。唯有大清朝退出历史舞台,是一种和平的方式。王室颁布皇帝逊位诏书,将一个版图完整的国家、军队和架构尚稳定的地方政权体系交给了革命党人。辛亥革命时期,三水梁士诒参与清帝逊位、南北和谈、筹组"中华民国"政府等开天辟地活动。大智大勇,殚精竭虑,担当起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梁士诒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卓越表现,值得发掘和尊重。  相似文献   

8.
<大观圣作之碑>为宋徽宗大观年间所刻,碑文为徽宗皇帝亲撰并书.碑文书体为"瘦金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碑文记述了北宋时期教育制度中"八行"取士及"三舍"法的具体情况,弥补了有关文献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首都国医院创设未竟之原由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入手,初步勾画了当时民国要人和中医界名流创设首都国医院的经过,并着重从经济、政治、时机三方面剖析了创设未竟的主要原由:①建设所需的巨额经费无法及时筹措到位;②民国政府持观望冷漠态度,没有积极地予以全力支持;③正遇抗战非常时期,客观上缺乏顺利建设之和平氛围。  相似文献   

10.
册封与朝贡是清季中朝宗藩体制的重要特征.依据宗藩体制,朝鲜国王、世子、王妃均须得到清帝册封;同时,朝鲜国王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使节到北京朝贡.封与贡既是宗藩体制的礼仪,也是维护宗藩体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汉初礼治与皇权巩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治"是通过"礼"的教化和制度的建设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汉初,叔孙通定朝仪和宗庙之礼,凸显皇帝的尊贵;陆贾尚仁义之治,贾谊设计等差有序的社会秩序,为维护皇权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也为"礼治"思想治国方略由理论形态变为现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发生的宫婢之变,险些将嘉靖皇帝扼死。它是嘉靖皇帝专横暴躁,横施淫威所造成的,对嘉靖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的时期;第二,狂热地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第三,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出现。“壬寅宫变”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清末革命派中存在着基于狭隘的“民族建国主义”的以在 18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建国思想 ,而视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可有可无之地 ,这客观上为日本黑龙会等国外侵华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也导致国内满、蒙、回、藏各族对革命充满疑惧而产生离心倾向 ,这使得国家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面临领土分裂和由此引发大规模民族仇杀的巨大危机。幸而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大多能够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为重 ,终于使江浙一带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 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 ,标志着五族共和代替了狭隘的汉族立场被确立为国策 ,使国家转危为安。南北议和以清帝退位、将其主权及相应的疆域完整移交民国政府而完成 ,保持了主权和领土的连续性 ,使得五族共和真正得以实现 ,避免了国家分裂和大规模民族仇杀的灾难 ,因此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民国时期教育经费的困扰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民国年间教育经费短缺,教育发展艰难之状况及其原因。通过对蔡元培等教育家敦促民国政府对教育经费实行立法、实行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对策分析,以大量史实说明教育经费充足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解决教育经费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郎官制度是西汉的一项重要制度.郎官作为皇帝的宿卫和谋议之臣,对皇帝和中央政府有重大的影响,其既能升迁中央官吏,又能外调地方令守,是西汉政治达到上下通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西汉政府选拔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玉匣"与"玉衣"的义项,学界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文物,纠正"玉匣"仅为"盛玉之匣"的观点,补充梳理"玉匣"义项为:1.汉代皇帝、王侯所用的玉制葬服;2.玉制之匣,用以贮藏珍物;3.盛玉之匣。  相似文献   

17.
嘉庆一朝处于清廷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嘉庆皇帝即位之初,面对川东北地区白莲教肆虐的局面,他适时调整四川的兵力部署,以此加强对川东与川北的军事管控,扭转军队初期作战不利的境况.可以说这些改革措施是清朝加强对地方管控的一个缩影.以此为个案研究,不仅可以窥探嘉庆皇帝治国之方略,还能为维护国家和地区的长治久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44年至1948年间,滇西土司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反对改土归流。前两次会议都有英国人参与,史称"高理会议"和"小陇川会议",滇西土司开会的目的是借助英国的力量以维护土司制度。民国政府避免了英国的干涉,将此问题作为中国内政处理,和平解决了这次边疆危机。1948年缅甸刚宣布独立,滇西土司又召开会议。民国政府立即展开调查并拟废除土司制度。8月,媒体披露了滇西土司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民国政府用政治手段解决了土司问题,以保留土司制度使土司服从政府管辖。这几次边疆危机的发生和解决,重新调整和规范了民国政府与土司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9.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梁的建立者,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是个文武全才,素有"诗人皇帝""菩萨皇帝"之称.早在齐朝时,他就是当时的文学团体"竟陵八友"之一,从事诗歌创作.他身为皇帝,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其中许多诗歌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采.文章在简要介绍了他"由儒入佛"的一生后,着重分析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特点、成绩、影响,也指出了其诗歌的欠缺.同时,文章还就萧衍的故里,依据史料,作了严密的符合正史和事实的考证.  相似文献   

20.
关于皇太极之死,各史书记载不一: 《清史稿》记:(崇德八年八月)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清实录》记:(崇德八年) “八月庚午,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清帝外记》记:“崇德八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回宫,是夜无疾坐南榻而崩。”《盛京通志》中《神功圣德碑文》记“(皇太极)以崇德八年八月庚午崩,圣寿五十有二,在位十有七年。”《沈馆录》记:“八月二十六日状启:本月初九日夜半后,皇帝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