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章以最简方案为理论框架,讨论汉语疑问话题的生成,同时,根据优选论的原理,确定疑问话题生成遵循的制约条件,即特征核查,强疑问话题前置,疑问话题前置,指别性成分前置。  相似文献   

2.
对wh-移位限制的研究贯穿于转换生成语法发展的整个过程。从早期的管约论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最简方案再到最近的语段理论,生成语法经历了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这可以从wh-移位限制条件的更新找到佐证。管约论时期错综复杂的限制条件逐渐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语段理论下的语段不可穿透条件。这不仅体现了限制条件的简化,更重要的是突破了结构导向的局限性,回归到推导程序的一般性,是由现象描写向本质阐释的转变,这也标志着生成语法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作为对生成语法的发展,优选论延续了对形式的描写及对普遍规则的探究,同时也摆脱了生成语法无法摆脱的局限性.指出:这种实证上的差异完全可以通过优选论制约条件的分合来加以解释和说明.从这一点上看,优选论既可以界定语言的总体类别,也可以说明语言内的变异情况,因而具有诸多以往音系学理论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英语动词一般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形式的发音严格受语音环境制约,从传统音系学理论角度来看,规则是不可违反的,目前难以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而优选论中所设定的制约条件是一系列可违反的限制条件,对普遍制约条件进行层级排列后,可以从无限的候选项选出最和谐的输出项。本文将应用优选论来分析英语规则动词现单三形式的不同发音。  相似文献   

5.
优选论是生成音系学的一个分支。是生成音系理论发展到目前的一个理论高潮。优选论不仅否定了传统生成音系学中的某些重要假设,而且对生成音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挑战。主要从理论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解释力等方面对传统生成音系学和优选论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优选论对传统生成音系学的继承、突破以及挑战。  相似文献   

6.
优选论是由生成语法发展而来的一种表层主导性框架理论,其全部的解释力量来源于限制层级排列模式的操作.优选论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分支,具有兼容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多种因素来解决问题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仅对歧义句进行描写不利于对歧义句的研究的深入。文章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内解释了论元在表层结构的可能线性组合、论元在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逻辑性结构歧义三个方面解析了歧义句形成的原因。论元在句子表层结构或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是形成歧义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歧义解释;管辖与约束理论引进语迹,认为逻辑性歧义句是由于WH-词、量词或否定词有不同的辖域;最简方案以逻辑算子为基础,认为逻辑结构歧义是由于在特征核查中形成的不同的语链。  相似文献   

8.
两种语言之间音系和语音的异同可以在外来形式的本族化过程中得以反映。对于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音系调整已有一些文章进行了有见地的描写和分析,但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音系调整却鲜有阐释。鉴于此,作者尝试性地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辅音的音系调整进行了描写,并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语音段系统对汉语外来形式的音系调整并非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可预测的。调整过程和结果与英语音系语法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有关。即忠实类制约条件要求最大可能地保留作为输入项的汉语外来形式的特征,而标记类制约条件要求输出项符合英语的音系语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优选论的理论框架,运用优选论层级排列的限制条件解释语言现象的方法,回顾优选论在句法、音系等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并简要介绍优选论在语义学、语用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优选论在汉语语言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和发展,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内从论元在表层结构的可能线性组合、论元在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逻辑性结构歧义三个方面解析了歧义句形成的原因,分析了转换生成语法对解决英语歧义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