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疆两千多年的屯垦历史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屯垦文化。屯垦文化对推进新疆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意义非凡。该文在界定屯垦文化相关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屯垦遗址遗迹、博物馆、节庆习俗、民间文艺等新疆屯垦文化旅游资源概况,通过挖掘新疆屯垦文化的旅游资源价值,提出了屯垦遗址公园、研学旅游基地、工业遗产、旅游节庆等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讲好新疆屯垦故事,加快文化、旅游融合,为促进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锡伯族人们能歌善舞,舞蹈风格多种多样、舞姿形象生动,“贝伦”则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总称。贝伦舞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第一大种类,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短小精悍、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是古代舞蹈文化的遗存。为了使其在现代文化冲击下更为长久地传承下去,应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贝伦舞的独特魅力。为此,文章论述了锡伯族贝伦舞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文化和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运用母题学、主题学和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对中国满通古斯语族五个民族(即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锡伯族)的百余篇民间宝物故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将这些故事分为风物传说型宝物故事、英雄征战型宝物故事和生活奖惩型宝物故事,通过对其主题情节深层意义的解析,揭示了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在生活环境、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运河文脉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具有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是北京历史文脉、城市空间文脉的组成部分.运河古桥与大运河相生相伴,是运河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与大运河古桥相关的传说故事,在运河文化时空中生成与流传,它见证了漕运的历史变迁、记录了城市的建设发展、讲述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承载着丰富而鲜活的运河文化记忆,是运河文脉的重要载体.运河文脉的传承是运河历史文脉、北京城市文脉的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根脉的守护,也是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接续,亦是文化建构下的空间生产.运河古桥传说在运河文脉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记忆性叙事融合运河文化包含的多元内容,构建运河文化遗产存在的时空整体,是古都城市风貌恢复与保持的文化资源,也是凝聚民众价值共识的文化纽带,这是运河古桥传说及其传承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德昂族是德宏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原因,产生了丰富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说故事。德昂族的传说涉及德昂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还和一定的历史事件、地方风物和社会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研究德昂族民间传说,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屯垦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是屯垦军民把内地各区域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把民间文化与军旅文化相结合,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火热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疆屯垦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汉文化特征的一种融合性文化。新疆屯垦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体现的是全局观,是中华民族的利益。面对当今社会发展和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斗争,屯垦文化因其内在本质特征,具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并在创新中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是历史上新疆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新疆多元文化格局发展过程中,自西汉以来的屯垦,既为新疆多元文化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也为多元文化在差异中交流、整合创造了条件。屯垦的长期实施,使内地汉、锡伯等民族向新疆迁移,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因屯垦在新疆而汇聚;促进了内地农业技术向新疆的传播,游牧民族向定居农耕或农牧兼营转变,各民族生活方式产生了交融。  相似文献   

8.
作为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物态体现和沿黄地区水利发展历史的载体,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结合体。基于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景观保护与利用成为宁夏“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重要抓手。田野调查表明,当前保护利用实践存在遗产文化内涵挖掘和遗产价值认知不足、遗产叙事及展示方式单一、文化景观及人居聚落挖掘不够、整体统筹推进与跨区域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需要从挖掘遗产价值、更新保护理念、创新保护机制及完善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推进。同时,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作为黄河流域复合型遗产类型,对其历史传承、遗产要素与价值、遗产展示体系与叙事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仍需学界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9.
牛郎织女传说根植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定型的五大核心情节具有基于现实生活的农-桑景观叙事、充满生命哲思的河-桥景观叙事两大基因。湖北郧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之一,通过采取天河景观命名、七夕景观聚集等景观叙事策略,一方面强化了传说与地方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为探索传说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牛郎织女传说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应立足传说内涵和地方资源,讲好乡村农-商故事、农-旅故事和爱-情故事,充分发挥经典传说的民俗经济功能、文旅融合禀赋,以及乡村治理价值,赋能乡村经济文化建设,积极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节日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的传统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在传承一个民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学艺术、传统道德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保护好传统节日遗产,应坚持民间事民间办原则、原真性保护原则、活态保护原则和整体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从温度变化的角度来看,牛粪、鸡粪、猪粪以7:2:1配料比例搭配,加入生物活性水进行堆肥效果最好.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稍有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化、情感和喻体等感知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在对时间、空间、色彩和方位等取向上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翻译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机械原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机械原理课程是大学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北航多年来在机械原理课程的体系建设和内容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北航机械原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定位,论述了课程的内容改革成果,介绍了北航机械原理课程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我校无机化课教学实行主讲聘任、教考分离的试点和推广的经验 ,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权在国际上普遍定义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我国学术研究及地方立法基本也是这种观点。这一定义是西方"主―客"两分思维方式和片面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思想。"环境中心主义"倡导的自然的权利、动物的权利,也不可取。环境权应定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权利,包括人享有良好环境、享有损害赔偿等请求权的财产性权利和通风、采光、瞭望、享有清洁空气、安宁等具体人格权,也包括对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建议、监督、参与环境管理的政治权利及后代人视为享有的环境权。在环境权反思重构视阈下,我国应实行旅游兴国、自然再生、促进生物多样化的绿色化政策,制定景观法、自然再生促进法、产品包装回收利用法等绿色化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