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工业遗产发端于科技成果的进步与更新,确立于遗存价值的社会抉择与需要,其价值重现则在文明传承接续中得以体认。工业遗产在社会选择和建构基础上,通过提供技术发明、工业发展及科技文化研究典型素材,展示出其本身所蕴含的人类创造技术成就。深刻理解工业遗产的生成基础,探索其价值存在,追寻其深层本质,不断提升人们工业遗产意识,强化有效保护和利用,已成为现实生活中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大量工业遗产的处置问题,工业遗产是工业化的历史遗存,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在重点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城市的景观设计应与之协调,以达到工业遗产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在这一过程中,景观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重点突出整体协调、经济性与实用性、设计的相对永久性、遗产的保护性。全社会应提升对工业遗产的认识,恰当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工业遗产的社会记忆价值与生活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社会以来的工业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具有了独特的社会记忆价值和人类生活史意义。为了抢救包括中国工业遗存在内的人类工业遗产,就必须从社会记忆和生活史的理论与方法论视角上加以研究,并努力发掘出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而实施社会建构主义精神导向下的一系列工业遗产的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4.
工业遗产又称工业文化遗产,广义上讲,指与工业生产有关的一切遗存。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制造加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工厂。这一时期兴建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厂房、车间,其中的设备及其产品几乎都是近300年内被发明出来的,是工业社会的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的创造发明,它反映的是历史、是社会、是文化、更是政治。在历史上,许多城区是围绕工矿企业形成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城市都在设法搬迁位于市区内的工厂企业。在工厂搬迁、设备更新改造中,许多有典型意义的厂房被毁,旧设备被当成废品卖掉。或者说,在全国都在改造旧城建新城的高潮中,如何保护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历史遗产已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各国普遍开始认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采取各种方法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业遗产为什么要保护,它是否有保护(存在)的价值?对此,可有如下的理解,即工业遗产作为反映历史阶段的物质遗存,它具有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价值。首先,工业遗产是历史的实物(物质)遗存,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某一行业的发展情况,反映出某一历史阶段的技术和生产水平。它揭示了人类在近...  相似文献   

5.
工业遗产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物,记载着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高速推进,伴随着城市产业格局的不断更新调整,旧工业区在城市改革进程中显得格格不入。大批工厂搬迁合并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存.但是由于关注度不够,这些工业遗存正在不断消失,因此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革命和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的加快,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也处于濒危的状况。工业遗产保护在最先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国家首先受到重视,并逐渐引起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工业遗产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重要领域。但我国的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和研究已确定了工业遗产的内涵、价值及评估标准。我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具有文化意义的遗存,应在确定保护方略、进行先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开展我国的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着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文章综述了工业遗产的概念、构成和价值,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指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面临历史文化价值观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以及保护主体缺位和资金缺乏的挑战;通过加强工业遗产宣传与知识普及、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法规的研究与制定、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规划制定等措施来保护工业遗产。  相似文献   

8.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模式及与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意产业实质上是对工业遗产保护性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分析了基于创意产业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五种模式,着力探究了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工业遗产是发展创意产业的资源平台,可转化为增量资产;另一方面,工业遗产是特殊的文化遗产,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此外,创意产业是工业遗产保护的活化,有利于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因而,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有价值的工业遗存,既可以提升工业遗产保护的力度和水平,又实质赋予了创意产业创新的元素与动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工厂、建筑群、矿山等物质性遗存为主,传统工业时期大量赋存的非物质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和效果都不容乐观。文章认为,建构科学合理的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工业遗产挖掘、认定,建立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得到保护,在现有的2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部分。文章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特征、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正处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的时期,城市中的工业遗产空间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纯粹生产要素逐步演变为公共文化空间,呈现出强烈的文化消费价值。从演化机制上看,工业遗产旅游地形成了以空间生产为内生动力、场景价值表达为外在表征的逻辑框架。工业遗产旅游地场景具体可分为物理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三大维度及其对应的15个子维度。以陶溪川文创街区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陶溪川文创街区丰富的业态满足了主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创新氛围孕育了当地特色创意经济但其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过度绅士化倾向,同时过度商业化导致了文化空间的异化。未来应当从开发利用历史资源、烘托创新表达氛围、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再造公共空间精神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工业遗产旅游地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工业遗产旅游地场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新中国的工业化战略与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完善过程基础上,认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是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然的和无奈的选择;农民对粮食统购并非一直不满,统购统销政策改进和完善后,农民是理解、拥护和支持统购统销的;实行包产到户后,国家对农民的粮食统购政策仍在执行,但粮食产量却迅速大幅度增加,说明粮食统购统销限制价值规律、压抑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消极作用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台湾高科技产业,由于受岛内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内需市场狭小、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必然向中国大陆转移,这是一种客观的趋势。台湾高科技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新领域是光电技术产业。厦门市光电技术产业的基础良好,研发实力较强,投资的软、硬环境具有优势。政府应当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促使厦门成为海峡两岸光电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部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颁布,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正式进入《名录》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以及作为第四产业的文化产业,也不可能不与农业文化遗产发生某种程度的关联。那么,它们会与农业文化遗产发生怎样的文化关联?如果参与,这四大产业又将以何种形式参与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来呢?这是文章将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已有相关研究中地域针对性较弱的现状,以及工业节能在重庆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基于2004—2011年统计年鉴中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和增加值能耗的相关数据,采用"单位GDP能耗因素的数学分解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将工业节能总量分解为一级结构节能量、二级结构节能量以及技术节能量,并讨论各因素的变动趋势和对节能总量的贡献程度,得到关于影响能耗变动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首先是技术因素,其次是二级结构因素。同时,经过纵向比较,发现重庆工业技术性节能进入瓶颈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特色产业聚集地,是个性化人才的聚集地,是个性化经营模式的聚合平台.它不仅要有较为完备的硬件设施,更要具备某个产业领域的独到经营理念、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宽容的多元文化和基本的人文景观.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一定是独特的经营模式、良好的产业链构建与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现代传播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传的项目、分布和特征进行了分类介绍,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意义,制定了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策略。这不仅可以丰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也可为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策略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面临着知名度低、艺术水平下滑、缺少资金、没有市场、传承艰难等困境。当代社会流行艺术的冲击、保护意识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尤其是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缘化的原因。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培育策略,是一个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推近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应从五个方面来实施:加强传播和宣传体系的建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综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品;寻求法律保障与政策扶植。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组织要求进行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要求知识融合,这是一对矛盾。技术联盟作为介于市场与企业组织中间的一种组织形式,既可以满足制造业对分析的需求,又可以满足技术创新对知识融合的需求。为获得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可以采用纵向联盟的形式或横向联盟的形式,这可以使企业避免一体化导致的额外成本的增加。以辽宁汽车产业为例,阐述东北制造业实行企业技术联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与市场属性.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我国已经形成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产业政策导向.依据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经济规律,我国构建社会效益导向的政策模式,需要注重"意识形态资源"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行业规制和行政规制等政策措施.为了构建经济效益导向的政策模式,则需要培育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并提升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完善文化产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左右,是煤炭资源的消耗大户。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的用煤效率,通过主要技术指标(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等)的国内外比较,找出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此外,本文还指出钢铁工业的出口间接导致我国煤炭能源大量出口,最后提出钢铁工业改进用煤效率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