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伴随环境问题的日益紧迫,居民家庭生活中的能耗与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今后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将居民消费研究领域的习惯形成模型引入到居民生活能耗的分析框架中,计算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量,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耗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生活能耗中存在较大的习惯性成分。通过将居民生活能耗中的习惯因素扣除后,基于协整方程,发现生活能耗中非习惯性成分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同向变动关系,与工业化是反向变动关系。从降低生活能耗的角度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认为:居民的节能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在抑制居民生活能耗过快增长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Laspeyres指数及其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更完善、合理的完全分解模型,基于完全分解模型,运用1980~2008年分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能源消费相关统计数据,定量测算并深入分析了能源消费变动及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节能量和节能率。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节能指标分解模型探析——基于甘肃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0%。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单位GDP能耗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组合赋权的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赋权,并在权重系数的基础上建构了节能目标由省到地级市分解的理论模型。然后根据构建的模型,利用甘肃省的经济和能耗数据对该省节能20%的目标向各地区科学、合理分解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重新定义了能源强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终端能源消费定为考察对象,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工业整体能源强度变动分解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行业调整、部门调整和技术变动四部分。研究表明,技术变动是影响我国工业能源强度最主要的因素,行业结构和部门结构变动次之,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措施鼓励工业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工业节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湖南省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分年度分行业测算了2002-2012年湖南省工业碳排放量,并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法测算与分析了直接碳排放系数、中间生产技术、工业总产值、工业结构等因素对湖南省工业分行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来看,湖南省工业减排的形势较为严峻;但从工业碳排放量变化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结果来看,湖南省工业减排的前景较为乐观,体现在:(1)研究期内工业直接排放系数及工业结构的变化均降低了湖南省工业碳排放量;(2)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动对湖南省工业碳排放量增长的影响并不大;(3)四因素中仅工业总产值的变动促进了湖南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工业结构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建设、提高工业行业的中间生产技术是实现湖南工业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1993—2013年新疆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各产业结构与效率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影响新疆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各产业内部能源效率的变动,其中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对整体能耗下降起着重要作用;结构因素贡献率较小,甚至出现反向作用,其中第二产业结构因素对能源强度影响波动较大,多数年份起到阻碍作用,而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能源强度下降;与全国相比,新疆结构节能水平较低,调整新疆产业结构,挖掘节能潜力迫在眉睫。该文从挖掘技术性节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三个方面提出降低新疆能源强度,促进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国CO2排放的现状,运用改善的因素分解方法,就中国CO2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经济增长是促进能耗增长与CO2排放逐年增长的主导因素,而且这一作用还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能源结构调整并未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导致CO2排放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因素。其中,能源技术进步减排效应最大。2020年减排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重点是控制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以及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重优化。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使相关国家福利改善的同时,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自然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的消耗问题。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首先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19952009年中日两国的生产侧能耗、消费侧能耗、外需能耗及国外能耗四类指标,并对两国能耗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考察了影响中日两国外需能耗的主要因素,分别从驱动因素和抑制因素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通过产品出口转移了大量能耗到日本,日本是典型的产品隐含能耗净输入国,而中国是典型的产品隐含能耗净输出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进口替代的方式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吸收了大量产品能耗。MRIO-SDA结果显示,驱动两国外需能耗增长的相同因素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9.
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万元GDP能耗明显降低;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废水排放总量以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上升,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针对这种情况,论文对我国未来节能减排政策提出三点建议:节能减排的方式应由粗放式逐步向集约式转化;节能减排的绩效考核标准应"因地制宜";在全社会倡导一种"低负担"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Tapio模型,利用1994—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并运用LMDI方法对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2000年之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趋于稳定的弱脱钩状态,波动性很小;能耗脱钩因子对工业碳排放脱钩表现出持续的正效应,对脱钩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排放脱钩因子;能源强度下降是推动中国工业碳减排的关键,能源结构红利和工业结构红利尚未出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工业碳排放脱钩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效应进行了经济解释,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能耗较高,使得建筑业成为了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基于STIRPAT模型估计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主要研究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增长率与建筑业碳排放量、减排效果和峰值出现时间的关系。最后指出,提高建筑业相关的技术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以降低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分别编制了两张包括能源部门、非能源部门、静脉产业等部门在内的8部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2002和2007年中国能源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以及能源部门、静脉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直接和完全波及效应.研究表明:能源部门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燃气、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两高一资”行业是能源直接消耗的大户,而静脉产业的发展则相对落后.提出了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调整产业结构、鼓励“静脉产业”发展,以及依靠行政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激励下,江苏省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一次能耗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首先探讨了降低能源强度的必要性,然后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江苏省工业能源强度的因素,最后提出降低能源强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但1997—1999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递减,同期我国GDP的增长却保持较高的水平。笔者从国际能源价格下跌、我国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揭开了我国1997—1999年能源消费与GDP增长负相关之迷。得出的结论是:单位GDP的能耗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晴雨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1997年-2007年的GDP和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种类有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建立3个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农业和服务业,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发展清洁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左右,是煤炭资源的消耗大户。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的用煤效率,通过主要技术指标(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等)的国内外比较,找出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此外,本文还指出钢铁工业的出口间接导致我国煤炭能源大量出口,最后提出钢铁工业改进用煤效率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服务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研究和提升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日益显著。选取中国2003—2014年的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利用DEA方法计算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中国的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区域差异。此外,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还存在着绝对收敛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倒U型关系,与服务业国有化程度呈负向关系。服务业自身发展及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升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需要政府减少对服务业的干预,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分区域、有选择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基于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是影响一国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从我国情况来看,产业结构因素对能源消费所发挥的作用并非日趋淡化,而是其积极影响尚未明显显现。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把提高效率作为第一产业发展的重点;注重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工业重化工化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工业重化工化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首先,通过建立能源消费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工业重化工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认为工业重化工化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其次,讨论了重化工业的重新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认为工业重化工化会使我国能源消费的行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特征更加明显;最后,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结构节能、促进节能优先战略的实施以及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探讨了降低能源消费总量、消除能源消费结构特征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费模型,分别采用1971~1997年以及1997~2007年两个阶段的东盟五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出口贸易额相关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东盟五国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后一阶段的出口贸易对能源消费效应的长期弹性比前一阶段更小;两个阶段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都从短期的双向因果变为长期单向因果关系,乃至更长期协整关系的削弱。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结合中国实际给出几点建议:优化产业和产品出口结构、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出口的比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的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