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在对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真实原因,结果显示,历年能耗强度的下降主要来自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结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存在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重新定义了能源强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终端能源消费定为考察对象,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工业整体能源强度变动分解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行业调整、部门调整和技术变动四部分。研究表明,技术变动是影响我国工业能源强度最主要的因素,行业结构和部门结构变动次之,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措施鼓励工业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工业节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更重要地位,中国对外贸易也因此可能对能源消费产生更显著影响。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系统理论,通过建立能源消费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计算模型,运用1992年、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等,首次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分行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直接影响途径和间接影响途径。研究认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火电及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业是相关行业净出口对能源消费重要的影响途径,这些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通过产业关联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中国对外贸易净出口对能源消费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变量分析框架,将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并列纳入研究体系分析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变,构造了我国能源消费的可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能源消费的收入弹性、产业结构弹性及生产率弹性的趋势变化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消费负相关,具有抑制能源消费的作用。从各弹性的长期变动趋势来看,能源的收入弹性有继续小幅提升的可能,产业结构弹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指数分解分析和线性对数回归两种方法,考察了1995—2005期间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实证数据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总体上没有发挥节能效益,反而促进了能源消费的增长;产业能源效率提高是河北省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为例,选取 1997—2013 年的 GDP、人均 GDP、城镇化率和工业比重等统计数据,研究影响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相关因素的关系,结合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和库兹涅茨曲线,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预测能源消费峰值,揭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人均 GDP、城镇化率、工业比重分别有着单向、双向、单向的因果关系.根据长期均衡方程和 ECM预测出 2020、2025、2030 年重庆市的能源消费情况,结合 GDP 和能源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重庆市能源消费将在 2028 年达到峰值.研究结果与我国总体能源消费目标吻合,能够为我国城市能源消费规划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强度之间的关系出发,设定区域人均GDP收敛模型和能源消费强度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来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收敛情况以及中部、西部和东部省份的能源消费强度与人均GDP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但在能源消费强度方面都呈下降趋势;能源消费强度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是三个地区中最低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高于中部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区的人均GDP发展水平存在GDP的绝对收敛;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发散的,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则是收敛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考虑能源禀赋和传统工业的发展现状,针对碳排放量依然较大的地区,要采用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相关技术和发展相关产业,减少碳排放以争取尽快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能源弹性系数的局限性,并通过函数推导和实证检验,证实了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得出了第一产业和工业比重的变化是影响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电力将因结构的变动和经济总水平的提高而成为中国的主要消费能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IPAT方程运用完全分解法对上海市2000—2009年间能源消费量进行了分析,探讨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等影响能源消费的三大关键因素在能源消费量波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上海市经济规模扩张的影响超出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规模扩张的反弹效应抵消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减少的能源消费;今后追求适度经济规模,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是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压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完善更加科学、有效、准确的能源核算体系已亟不可待。本文通过研究当前统计制度下能源消费总量核算和评估方法,从如何推进和完善季度能源核算方法进行研究,构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和规模以上工业非电能耗与全社会电耗拉动能耗增长幅度的数学评估模型,为准确核算能源消费总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情况的定量研究发现, 自1995-2010年, 我国城市住宅的能源消费量从1 936.72PJ上升至3 742.68PJ;能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固体能源比重逐年降低, 从45.6%下降到9.8%, 电力和气体能源比重快速上升, 其中电力由10.7%上升到28.7%, 气体能源由3.9%上升到23.5%。构建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 对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消费效率进行了研究, 在1995-2010年间, 我国城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1995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厨房·热水占66%, 采暖占26%, 制冷占1%, 照明占2%, 家用电器占6%;201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厨房·热水占56%, 采暖占25%, 制冷占6%, 照明占3%, 家用电器占10%。1995-2010年, 我国城市住宅有效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 从878.64 PJ增至2 445.19 PJ, 住宅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明显, 从45%上升至65%。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终端能源消费及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些年,北京市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资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基于LMDI方法定量分析了1996—2009年北京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变化特征,研究影响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的影响作用正逐渐减弱,而降低能源强度能够有效抑制终端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虽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作用在目前并不显著,但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北京市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源强度及碳排放系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减缓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完全因素分解法,对北京市2000-2008年九年的能源强度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北京市能源强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下降的结论。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双重作用促进了北京市的能源强度近十年来逐渐降低,而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结合北京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产业结构和积极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双变量的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基于扩展的新古典生产函数的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1953至2013年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方法分别支持四种不同的假说和因果关系,根据非线性研究和相关文献,我们认为我国存在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需要通过增加可勘、可采能源存量,增加海外能源获取渠道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保证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分别编制了两张包括能源部门、非能源部门、静脉产业等部门在内的8部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2002和2007年中国能源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以及能源部门、静脉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直接和完全波及效应.研究表明:能源部门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燃气、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两高一资”行业是能源直接消耗的大户,而静脉产业的发展则相对落后.提出了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调整产业结构、鼓励“静脉产业”发展,以及依靠行政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已有相关研究中地域针对性较弱的现状,以及工业节能在重庆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基于2004—2011年统计年鉴中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和增加值能耗的相关数据,采用"单位GDP能耗因素的数学分解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将工业节能总量分解为一级结构节能量、二级结构节能量以及技术节能量,并讨论各因素的变动趋势和对节能总量的贡献程度,得到关于影响能耗变动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首先是技术因素,其次是二级结构因素。同时,经过纵向比较,发现重庆工业技术性节能进入瓶颈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速也逐渐放缓,2015年GDP增速为6.9%,是自1991年来的首次破7。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能源供需和碳排放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基于最新的2015年中国能源平衡表(标准量)等数据,利用桑基图绘制出2015年的中国能源流图和碳流图,研究了主要能源种类的生产、加工转换和消费情况以及能源相关的碳排放流动。结果表明:2015年的能源消费量较2014年增幅仅为0.5%,由于中国发展阶段的限制,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工业部门占到了68.0%,但较2014年有所下降。2015年的CO2排放量较2014年增长3.7%。煤炭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虽然依旧突出但产量在持续下降,油气平稳发展,一次电力和其他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量的占比持续上升。能源库存量自2010年来首次由增转减。煤炭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年碳排放量的82.0%,火力发电和工业部门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二者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全年碳排放量的76.9%。  相似文献   

18.
节能指标分解模型探析——基于甘肃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0%。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单位GDP能耗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组合赋权的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赋权,并在权重系数的基础上建构了节能目标由省到地级市分解的理论模型。然后根据构建的模型,利用甘肃省的经济和能耗数据对该省节能20%的目标向各地区科学、合理分解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选取1978-2008年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历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在不考虑和考虑结构突变两种情形下分别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说明:经济增长会拉动能源消耗的增长,而节能减排并不会制约经济水平的提升;山东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在1996年发生了结构性突变;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率变动除了受经济增长影响之外,还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引入结构突变点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其统计量也有了相当大程度的改善,考虑结构突变的模型较之不考虑结构突变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样本拟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