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子》论养生王云度由刘安及其宾客于文景时编撰的《淮南子》是西汉前期以道家为主·融合各家的理论结晶。《淮南子》“其旨近《老子》,……其大归之于道”①,《淮南子·要略》在概括《原道训》主旨时说: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视物而贵身,欲参...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茶陵和前七子派关系时,近人陈田提出了很有影响的“坛坫下移郎署”说。而之前的明清人则认为两派或是前后相承,或是前正后邪。追索康海父亲墓文写作这一标志性分裂事件,从写作权利“旧例”的被颠覆和前七子派记述者的预设叙事逻辑,可见其实质是争夺世俗文章的书写权利,并影响了中晚明的文学下移大势。然面对前七子的系列“进攻”,茶陵派则多是“虚应”和“暗战”。这与前七子出于茶陵派有关,更与流派论争并不一定流于现实斗争的表现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表达对孔子的认可和敬仰的同时,《淮南子》在孔子自身丰富性的基础之上,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总体而言,《淮南子》中的孔子具有“体道者”和“践道者”两种面相.就前者而言,所体之道更倾向于形而上的“天道”,而后者则体现出孔子对于社会秩序重构和个人政治理想的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4.
刘熙载的寓言,现存凡四十二篇,总名《寤崖子》,刊于《昨非集》卷一。这是不该被遗忘的一个“角落”。《寤崖子》借鉴庄周式的寓言手法,思辨性和哲理性极强。其文辨性欲,正名实,去怪惑,通孟荀,辟墨学,讥慎惠,知行并重,法意两取,而归之于崇天机,养太和,被友人誉为“取类得干《易》,博依得干《诗》,敷畅似《说苑》《新序》,非深悉事物之理者其何能为”。“寤崖子”是作者本人晚年自号,据说名此是为“自警”,四十二篇则是历年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这个题目时,我们指的是被称为“蒙古”和“女真”的这两个民族,而不是他们的祖先或属于“蒙古”和“通古斯”的那些部落。上述两个民族属于同一时代,他们之间的文化联系是一种横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弟子卜商(子夏)说的两句话,见于《论语·子张》篇。对于这两句话,从东汉至今近两千年来有很多人做过很多次的注释。这些注释虽不尽相同,但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没有什么根本性质的差别。如东汉马融说“仕而优则学”同于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国时何晏作《论语集解》,采用了马融的解释。北宋时邢禹作《论语正义》,又把“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解释为“人之仕官,行己职而优,间有余力,则以学先王之遗文也”。南宋时朱熹作《论语集注》,在解释子夏这两句话的时侯,也说:“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明清科举,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渊源和主要倾向,迄今争论未定。本文打算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争论,然后结合《史记》一书谈谈他对我国思想界的贡献。一、“崇道抑儒”论的观点最早论述司马迁的思想而加以抨击的是东汉的班彪。彪谓迁“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范哗《后汉书·班彪传》)其子固继承其旨,谓史公“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有人认为“道家者流出于史官,历数成  相似文献   

8.
诗意獾子洞     
<正>晴朗高远的蓝天下,一群群白鹤随光而行,舞动如诗……每年春秋两季,都是法库獾(huān)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的最佳观鸟期。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定居”于辽宁省法库县西部,左手“扯”了叶茂台,右手“拉”着秀水河子。2012年5月,法库被授予“中国白鹤之乡”称号。2012年8月,法库又摘得“国家生态县”的殊荣。  相似文献   

9.
“进亦忧,退亦忧”在范仲淹的情感世界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忧”字。看他在《岳阳楼记》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一连六个“忧”,借楼抒怀,道出了自己那鲜明的忧乐观。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文白异读”§1·1传统上对文白异读的看法:章太炎最早发现了汉语方言中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他曾在《新方言·序》中提到文言俗语的读音不同,他说:“有诵读占毕之声既用‘唐韵’,俗语犹不违古音者;有通语既用今音,一乡一州犹不违‘唐韵’者;有数字同从一声,‘唐韵’以来,一字转变余字则犹在本部,而俗或从之俱变者: 远陌纷错,不可究理.”也就是说一方面文读音反映的是中古的唐韵,白读者反映的是上古音;另一方面文读音反映的是中古的唐韵,白读音反映的是今音.这里,章氏实际上提出了语音上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1.
《史记·高祖本纪》有这样一段话:“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有的同志认为“今为赤帝子斩之”一句是以介词“为”为标志的被动句式。①此说值得商榷。关于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式,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中作了论述。他说:“外动字之行,有施有爱。受者居宾次,常也。如爱者居主次,则为‘受动字’,明其以受者为主也。”②马氏从动词和宾语的词序和动作行为的施受关系着眼,判别了古汉语中的主动句和被动句。按马氏的意思,即是主语是受动者的句子,就是被动句,不管有没有结构标志。从马氏所列被动句六种表现形式中可见这一点。这六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正> 南岳卖薑翁曾有自叙云:“然而予固非庄生之徒也,有所不可‘两行’,不容不出乎此,因而通之,可以与心理不背;颜渊、蘧伯玉、叶公之行,叔山无趾、哀骀它之貌,凡以通吾心也”。又称:“凡庄生之说,皆可因以通君子之道,类如此。”既是避祸时乱的无所为之为,却又执著地认为庄子之道亦通君子之道,则可见世间情态物理退一进一均是等一的价值。由此观之,自古及今,庄子数千言虽则于世事不着边际得很,却仍然于显达不弃于文墨不疏于布衣也很合节拍,就微妙且必然了,依我的理解,这是庄子的魅力。先秦诸子百家,各为滥(?),其博大绵远都是灼然千秋百代。墨家虽然缜密,总有人嫌其迂腐;法家虽然言词振振,亦总有人惧其过于霸道。中国文化,儒佛道最为称雄。儒学沉厚而贴近现实,入情入理且温柔持中,凡入世者不分三教九流一概受之有益;佛学精奥而富有神秘感,得慈得善且别有洞天;唯道学尤其庄子之说,既失沉厚又无精  相似文献   

13.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现代资产阶级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于20世纪初以反对内省法和片面强调客观法而创立于美国。创始人是华生。这一学派主要是从生理学角度来研究动物与人的行为机制问题,他们所采用的典型公式是刺激→反应(S→R),认为凭借“刺激”或“反应”便能预测或控制行为的发生及变化。从本世纪30年代起,有一批自称在理论上有别于华生的“新行为主义者”开始流行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有陶尔曼、赫尔、斯金纳、格塞瑞、海勃等。他们认为华生对人类行为的处理过于简单化,而思维、目的及意识等问题在华生的体系中又始终未得到解决。他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并且在一些理论和实验上对心理学起了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但基本上仍未脱离从唯心主义的机械方法来研究心理对象的旧行为主义的框子。如陶尔曼自称为“目的行为主义者”,他提出以“自变量”,“因变量”和“中间变量”等试图解决错综复杂的行为问题;赫尔列出17个公设和17个系论,并且还运用了一系列的高等数理公式、术语和逻辑符号来标志所要研究的行为机制;斯金纳则在他的体系中引进了实质上是经验主义的“操作主义”,主张把任何刺激→反应单元看作是反射,而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他的著名实验是“斯金纳迷箱”的使用;格塞瑞认为时间上的“接近联合”或“同时的条件作用”应是心理学最普通的和最基本的规律,他的方法论也是属于经验主义的。本刊于60年第8期和61年第7期介绍过新行为主义者陶尔曼;本期再介绍这一学派的二个代表人物:赫尔和斯金纳。以后还打算介绍格塞瑞和海勃等。  相似文献   

14.
攻马双相     
《老友》2008,(5):50-50
着法红先:1、车四进三将4进12、帅四平五象3退1如改走马7进8,则车四退二,马8退7(如马8进7,则车四退二),车四退二,象3退1,车四平五,象1进3,车四平六再平七吃象,红胜。3、帅五进一…………进帅停着,引黑方飞高象而退车擒之。  相似文献   

15.
孟称舜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家,但他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他入清以后的著述亦散佚殆尽。当今的研究者经过悉心搜讨,发现了孟氏的诗文若干篇。最近,我翻阅清人周亮工的《尺牍新钞三集》,见其中收有孟称舜《答人言谤书》一文,并有“子若子塞,浙江会稽人”的注释。此文迄今尚未被人提及,故迻录于下,供研究者参考。承示云:“韩子曰:‘道高而谤至。’今子谤言日闻,意子道高所至欤!”呜呼!足下之言,其谀我耶?抑讥我耶?不佞无退之之才,而同其阨,命坐磨蝎,动与谤俱。退之云:“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斯言若不以得谤为恨,而以得谤为喜。夫人之谤我者,将以毁我之名也;谤至而名随,则其谤我也,不滋以益我乎?顾舜但有其谤耳,  相似文献   

16.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段语录,探其原意,实质是谈“学”与“仕”的关系。在“十年浩劫”中,把子夏这一言论指之为“集中地概括了孔丘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并上挂下联,口诛笔伐,“叫它永世不得翻身。”假令孔子有幸健在,他是要求给予平反的。当然,作为孔子的文学高徒——子夏的言论,也可能师承了孔子的思想,因为《论语·先进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里的“野人”是指在野的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17.
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与偏离丁原明子张之儒,韩非列为儒家八派之首。然而,孔子批评“师也过”(《论语·先进》),孟子说他只得“圣人之一休:”(《孟子·公孙丑上》),而荀子则斥他为“贱懦”(《荀子·非十二子》)。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子...  相似文献   

18.
传(读zhu6n)作为出入关门之用,已见于《周礼》,如《掌节》曰:“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郑玄注:“节为信耳,传说所赍操及所适。”贾公彦疏:“或有节无传,或有传无节,或节传俱无,则不得通达于天下者也。”可见此时的传还不是作为信物使用的(节才是信物),而是一种附属的说明文书,即说明所携的物资和所适的处所等情况,故《周礼·司关》“以节传出之”郑玄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后来传逐渐演变成为出入门关的凭证了,如《韩非子·说林上》:“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鸥夷子皮负传而从。”陈奇猷集释引门无子曰:“传,信也。以缯帛为之,出入关合信。”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说:句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它把“用词造句的基本共同之点综合起来,并用这些共同之点组成语法规则。”可见句法所要研究的就有词组和句子两部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谈谈撒拉语句子的分类和句子成分。 我们知道,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作为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而句子则是用词和词组构成的、有一定的语调、能  相似文献   

20.
伯颜子中是元末明初一位从事教育事业的回回学者,而在那个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更是一位以“忠孝”著称于世的诗人。 伯颜,字子中,扛西进贤人。他的祖先本是西域人,且是“簪缨”①显贵。后来,由于他祖父、父亲在江西做官,所以就在进贤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