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剧烈变迁,乡村文化逐渐衰败,乡村社会严重失序。当前乡村振兴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振兴乡村文化,而地方性知识作为一种源自当地文化的知识,与乡村“天然共同体”是一致的。传统社会,地方性知识与乡村文化交互建构,而近代以来,二者又具双向消解关系。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性知识是发展乡村产业、培养乡村人才、保护乡村生态、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和保障,它与乡村文化振兴存在育民、富民、乐民等方面的价值关联。以地方性知识“内生性重构”乡村文化,能够促进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进而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彝族拥有历史悠久的火文化,同时拥有独特而鲜明的水文化。彝族传统崇水民俗是彝族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传统水观念、水祭祀与水禁忌等组成。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地方性观念与知识,彝族传统崇水民俗极富生态内涵,千百年来以神灵的名义,神圣地发挥着维系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共同体、构建人-人和谐的社会生态共同体的功能,与水规一道实现彝族社会的地方治理与自我发展。当今水环境恶化等水生态问题频出,类似彝族传统崇水民俗等隐秘性生态知识,应被历史辩证地客观看待,使其充分发挥水生态治理的文化软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甘南藏区郎木寺的回族村落,长期以来流传着一种名为"十三花"的宴席,具有较丰富的社会与象征意义。"十三花"作为一种地方性的回族饮食传统,承载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各种仪式活动中,"十三花"成为回族乡土社会文化传承的场域,通过对乡土秩序的展演,地方性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关系得到重温和强化,社会网络和文化意义得以构造。  相似文献   

4.
汉代时期,个体小农家庭逐渐普遍化,为农民家风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当时,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统治者特别注重发挥以"忠孝一体"为内涵的"家国同构"核心价值观对农民家庭这一社会主体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而奠定了家风家教的基调和底色。在此背景下,汉代农民家庭家风家教以"孝亲忠君"的道德教育为主,以"为人处世""耕读传家"为辅,共同构成了家风文化的主旋律,并以其自身别具特色的教育功能和方式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汉代农民家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等,对加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和接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依据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共同体内部因存在着共同地缘、共同血缘、共同文化和共同利益等有机的自治元素,从而起到维系共同体发展的作用。中国经由传统社会长期发展而成的自然村落,因同样具备上述因素而具有自治功能,可视做一种“自在型共同体”和“自治共同体”。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与社群自治的统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治属性愈益萎缩、行政属性愈益扩张从而导致村民自治“悬空”的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根源于“建构型共同体”---行政村这一村民自治单元与自治共同体基础的脱节。各地相继出现的地方性改革和实践,说明村民自治发展已进入探寻自治内在动力的第三阶段。其发展的理想标的应是自治功能与行政功能兼顾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优良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优良家风是进步的社会意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与追求。因此,通过个人、家庭、社会和高校等渠道、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深入挖掘优良家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展创新优良家风的形式内容,以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必须慎重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彰显刊物特色,打造学术期刊品牌,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刊从2010年起重点推出"中华德文化研究"和"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两个特色栏目。"中华德文化研究"是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包容性、学理性和现实性的栏目。"德文化"一方面是指融合了常德地方性文化、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底蕴和广阔的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方略的关键时期,"德文化"资源的开掘、利用和转换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环洞庭湖经济社  相似文献   

8.
马洒侬人古乐是云南省马关县马洒村壮族的一种传统洞经音乐,该音乐自清朝以来具有祀神消灾、超度亡魂和休闲娱乐等传统功能。如今,马洒侬人古乐正走上一条商业化的道路,马洒侬人古乐面临人才匮乏、传统功能逐渐淡化、脱离传统文化空间等传承与发展的危机。在致力于马洒侬人古乐的传承和发展事业上,我们既要维护其赖以生存的原有文化空间,尊重地方性知识,更须仰赖于政府、社会和乐队成员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共同体指的是那些在学术关怀、办刊理念、价值追求、精神气质、行业规范等方面具有共性的期刊,它们彼此监督、平等对话、资源共享,服务学术、推进学术发展和学术繁荣,发挥着平台、媒介和社区等功能。互联网时代为传统学术期刊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也为期刊的专业化、专题化、集成化和人性化发展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术期刊应该走上共同体建设之路,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和技术,推动学术期刊共同体建设和发展。具体而言,应该树立"互联网+"学术期刊共同体观念;强化"互联网+"学术期刊共同体功能建设,推进共同体成员深度合作;提升期刊办刊能力、重构办刊思路,保障"互联网+"学术期刊共同体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基于"身前身后的欧洲市民社会"提出了一种"共同体"理论。20世纪30~40年代,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在引入和消化滕尼斯"共同体"概念的同时,基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变迁和经济社会转型,开启了一条滕尼斯"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之路,这对于推进当今学界"共同体"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的创新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因其特殊的知识观念而更具道德教化功能。江西铅山的"白菜碑"讲述的是知县笪继良廉政爱民、廉洁自律的故事,配之以"鹅湖书院"的文化内涵,形成了铅山丰富的廉政文化之地方性知识。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提高廉政教育的效果、推动当前中国的廉政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科学实在论影响下,欧洲科学的跨文化传播表现为一种单向性线性传播与同质化过程;在后殖民科学观的影响下,"地方性知识"开始切断西方科学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走向文化相对主义。后殖民技科学观强调在西方科学的全球化传播或地方性建构中,西方科学与地方性知识、西方文化与地方性文化是在互动中共同影响,共同发展,西方在改造非西方的同时,非西方也改造了西方,两种维度是辨证缠绕在一起的。在哲学上,这突破了传统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的反映论与表象主义,进入了"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彰显刊物特色,打造学术期刊品牌,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刊从2010年起重点推出"中华德文化研究"和"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两个特色栏目。"中华德文化研究"是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包容性、学理性和现实性的栏目。"德文化"一方面是指融合了常德地方性文化、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底蕴和广阔的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方略的关键时期,"德文化"资源的开掘、利用和转换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栏目的设置,将为研究环洞庭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把洞庭湖区域建设成为发达的生态经济区、绿色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家风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以学术界为首的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来探析家风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家风建设等问题,在家风的研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对"家风是什么"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讲,家风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形式,而对于家风文化本质的思考可以通过文化哲学介入的方式来实现。将家风文化与哲学合流,从文化形态、结构、功能等角度来解读家风,探讨家风的概念、特点、构成以及育德机理等,似乎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在少数民族现代化过程中,全球统一时间常常与地方性时间产生矛盾冲突,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陷入困境。除了工、农业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差异外,引起少数民族社会时间冲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工业时间与当地社会文化逻辑的矛盾,工业时间及其所蕴含的理性化、个体化价值取向与少数民族传统的共同体社会结构相抵触。在重视社会关系积累而不是财富积累的少数民族社会中,时间主要被用来生产社会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是具有主体连带性、文化实践和价值导向意义,承载着情感内涵、行为规范和意识形态话语的文化体系.西方一元现代性的发展,以资本逻辑为宰制,将地方性肢解为碎片化的"文化乡愁",文脉延续和身份认同出现危机.当下,宗祠的"礼俗化"重塑,正是旨在重建地方性的实践努力:塑造血缘文化共同体,强化身份认同;兴建宗祠博物馆,营造民俗文化空间;将祠堂改造为礼堂,打造新时代文化综合体.以此为鉴,要解决中国地方性的"现代性"问题,需要秉持守变结合、合力推动、文化自觉的原则,坚持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从而将文化遗产转化为适合并支持中国现代性建设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安塞腰鼓体育课程是新时代红色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是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办大学的具体践行。安塞腰鼓社会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新时代其蕴含的思政价值为安塞腰鼓体育课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抓手,它多维的艺术功能彰显的体育育人机理和育人价值,既是提升西部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思政导向下安塞腰鼓在体育兴国与体育强国中的价值拓展。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生产既是一种在地化的本土知识体系的建构,又是一种基于学术共同体的一般性知识体系的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经验与知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价值;其知识形态可区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类型,呈现出显著的普遍性、通识性和共享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应遵循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具有不同的模式并演化成对自身社会有价值的风俗、礼仪、生产、生活方式。各种文化模式是不相同的,甚至有完全相反的社会价值观。阿来藏地系列小说处处彰显出藏族文化奇观。他以鲜明的人类学叙事风格,对藏地社会的地域文化进行了一场民族志式的文化书写。阿来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描述,藏族文化与文明的"深描"以及边地藏民宗教意识的阐释,使其小说具有一种高度修辞功能的情感力量,成为现代中国人继承传统文化、走出现代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工程社会中的地方性知识是影响工程与社会之间互构关系的社会规范,包括文本与话语、常识、社会结构三种类型。作为典型的小传统范畴,是否遵从地方性知识决定了工程能否成功"嵌入"社会。在工程社会性分析中,参与观察有助于识别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的工程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互适性、差异性、脆弱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地方性知识视角在工程社会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认为只有尊重、保护及合理利用地方性知识才能确保工程成功"嵌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