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美德     
科学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科学实践的美德态度.如果没有一种态度,我们所拥有的科学内容、知识、理论及其方法,就没有意义,甚至不可能出现.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不仅在于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把握了对科学思想理论的分析能力、实验技能,更在于他们还具备了特定的科学美德.这种美德源于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健康的科学文化.只有通过科学共同体长期的教育或规训,这种美德才能内化为科学家活动的一种文化习性.  相似文献   
2.
3.
为什么具有完全演绎性质的数学会和经验的自然吻合一致?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指出:这根源于由外界环境所引起的人类原始动作的协调。一方面从动作普遍协调中产生出来的图式出发,经过不断的建构、逐步内化成认识主体的具有超时间性和超现实性的数学逻辑认知结构,这是人类认识最高水平的标志。另一方面,在这种建构过程中,数学逻辑逐步使主体从自我中心状态解脱出来,并把主体作为时空动力变化的物理世界的一部份而整合进去,使主体能借助于其内化了的数学逻辑结构去同化客体,客观地理解自然。从而达到了思维和宇宙、数学和自然的一致。皮亚杰的解作既摆脱了狭义经验论,又摆脱了主观先验论,是一种较合理的拟经验主义的解释。但由于皮亚杰脱离了作为历史总体的社会实践这个根本要点,就使他的思想带有明显的生物还原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构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就以激进的姿态去挑战实在论,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对称性取代合理性;以自然主义取代规范主义;以发现的语境取代辩护的逻辑;以社会磋商取代实证划界。这些挑战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传统哲学预设的自然科学知识内容不可被社会学家涉猎的禁区,打开了科学知识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科学知识的广阔的社会与文化的分析语境,正确地看到了社会与文化因素是科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组成部分。但走向了极端,切断了知识与自然界的联系,消解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从而走向了相对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一种社会的建构。这种看法引起了科学家与科学哲学家的强烈不满。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就指出,如果说科学是一种社会建构,那么,当社会建构主义者出席学术会议时,为什么乘坐的是现代科学的伟大技术成就——波音飞机,而不是《一千零一夜》中载人飞行的魔毯。对此,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卫·布鲁尔写了这篇文章进行反驳。在布鲁尔看来,科学理论(在文中指空气动力学)不是对自然真理的镜像式反映,而是一个在利益的引导下,主体不断去适应自然的建构过程。这种争论实际上表现出反映论与建构论、实在论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6.
数学与认知     
数学作为一种认知结构,构成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思维活动的基础。物理认识就是借助于数学的认知结构和物理经验材料之间在建构意义上的逐步平衡来实现的。在这种认识活动中,数学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一种精确可靠的语言;一种揭示隐藏的规律的工具:一种使认识客观化的手段。当然,当涉及到道德规范,价值判断,理想信念一系列人的社会特性时,数学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科学实在论影响下,欧洲科学的跨文化传播表现为一种单向性线性传播与同质化过程;在后殖民科学观的影响下,"地方性知识"开始切断西方科学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走向文化相对主义。后殖民技科学观强调在西方科学的全球化传播或地方性建构中,西方科学与地方性知识、西方文化与地方性文化是在互动中共同影响,共同发展,西方在改造非西方的同时,非西方也改造了西方,两种维度是辨证缠绕在一起的。在哲学上,这突破了传统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的反映论与表象主义,进入了"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后人类主义赋予物质以能动性,使我们在人类与物质共舞的舞台——实验室研究——中去探究科学及其哲学问题。实验室研究所带来的不仅是我们与世界之间双向建构的事实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思考"应该如何建构"的价值问题。这样才能使科学研究沿着正常的途径发展,使自然与社会之间处于和谐的共生、共存与共演的耦合关系中。这就是在高科技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后人类主义所展现的科学的深刻的政治、经济与伦理的内蕴。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社会学把社会结构、社会利益、人类技能等都视为科学的组成部分,分析了这些要素与科学之间极具建设性意义的结合和作用。它围绕单一的"社会利益"全方位地说明科学,最终的理论结果是用"社会实在论"取代了"自然实在论",落得个实在论"两极相通",走向了其自身理论批判的反面。表征主义的科学观是科学的社会建构理论的问题和困境产生的基础,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走向操作语言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0.
新千年的怀特海、中国及全球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特海所创立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尽管这两种思想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 ,但在上一个世纪均遭到人们的不同程度的冷遇。进入 2 1世纪 ,随着世界格局的千变万化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越发凸显出它们的合理价值 ,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观念。文章从诸多方面论证了这两种思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