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康輶纪行>系姚莹二次从成都入藏,记其沿途见闻撰成.是书记载了姚莹两次由蜀入藏及从不同地区进入西藏的道里行程;记述了沿途蕃民的衣食住行及丧葬、节日习俗等风土人情;并对僧侣服饰、哈达之制、蕃人礼佛与诵经方式等予以了生动详细的叙述;记载了清朝对藏区实施的民族政策及管辖措施,有关藏医药、罂粟花的种植、贩烟通道、茶制作与包装、青稞酒的酿造等资料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2.
乍雅政教小史乍雅,系藏文的音译,岩窝之意,今译察雅。在清代汉文史籍中,乍雅还有写作札雅和乍丫的,也有称作胡乍雅和札雅庙的。乍雅在清代实指今天察雅县的香堆镇(县府所在地),那时称烟岱塘或卡撒顶,今称烟多。有关乍雅的历史专著,藏文著作有昌都地区政协洛松曲登、白玛旺堆著有《察雅政教历史概述》(1987年),汉文著作有清代姚莹所著《康輶纪行》。吐蕃时期,佛教即已传到察雅.在香堆仁达乡有一拉康(佛堂),内有一组摩崖石刻佛像,有大日如来佛一尊,左右各有四佛徒和1个飞天女神,皆有唐代风格。佛像下  相似文献   

3.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3,4(3):39-41,102-105
在清代西藏,由于设县时间较晚,故府县志的数量极少。宣统年间段鹏瑞《门空图说》及程凤翔《杂瑜地理》二作皆初具地方志性质。《门空图说》涉及了今察隅一带的历史、地理、交通、经济、物产、民族、民俗、宗教等,是研究西藏东南部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杂瑜地理》记录了杂瑜地区的地理及此地区内的山川、形势、气候、津梁、关隘、路程及部落等情况。清代西藏的府县志极其缺乏,藏东南地区更几为空白。因此,有关方志目录应著录《门空图说》与《杂瑜地理》,清代西藏方志的研究者也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赵心愚  徐晨 《民族学刊》2022,13(2):74-80, 140
《有关丽江史地的文献》是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1912年发表在国际汉学杂志《通报》(T’oung pao)上的一篇论文,雅克?巴克1913年在莱顿出版的《么些研究》(Les MO-SO)一书将其收入,作为此书的第三部分。《有关丽江史地的文献》第二部分“路线指南”中的“路线A”资料译自清代西藏地方志《西藏图考?程站》,是这篇论文的重要内容。沙畹将这一资料全文翻译并详加注释,说明他在相关研究中重视并充分利用清代西藏地方志资料,也说明沙畹此时有将滇川藏毗邻地区纳入其中国史地研究的兴趣与考虑。  相似文献   

5.
成飞 《民族学刊》2022,13(2):90-97, 142
嘉庆《四川通志》是清代第三部四川省志,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刊行,其卷百九十一至百九十六为《西域志》。此“西域”以先分地再分目的通志体,对西藏历史、地理、社会、宗教、文化诸多方面情况全面记载。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实为一部名实相符、体例较为完备、内容宏富、资料丰富的官修西藏地方志,是清代西藏地方志持续发展第一个高潮中集大成者。在清代西藏地方志中独设汉藏人物传记,摘引了反映清王朝治藏战略的重要官书,收录了四川本地特有文献和大量咏藏诗词,多角度记述了清代川藏行政划界,推动了清代四川省修纂西藏方志体系的最终形成。该志的成书标志着清代西藏地方志两种体系合一后的再次整合,也推动了之后西藏地方志发展的新趋势,对民国时期康藏史地研究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历史著作和地方志书中,撰修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肃镇志》可以说是著录裕固族历史资料最多的著作。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本在明清两代河西走廊地方志书中创修年代最早、在裕固族历史文化研究上有独特资料价值的著作,史家未予足够重视,多种文献丛书和方志丛书都未予收  相似文献   

7.
成飞 《中国藏学》2023,(3):83-90+213-214
四川因与西藏接壤,在历代中央政府治藏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样,其相较于内地,了解西藏、认识西藏也更早、更全面。清代四川3部省志,康熙《四川总志》设“西番”目,雍正《四川通志》设“西域志”一卷,嘉庆《四川通志》设“西域志”六卷,专目专卷记载川西高原地区和相邻的西藏地区,逐渐形成了清代四川省志书写西藏和行省修藩志的特色。此与川相邻的地缘格局,清朝不断调整完善的治藏政策,四川省在边疆经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清代从上至下对修志的重视密不可分。清代四川3部省志书写西藏及川西高原地区,经历从西番之地、四川之西域到国家一统下的西藏书写视角的发展,展现出有清以降内地人们从对“氐羌地外”之“吐蕃区域”模糊认识,到以宁静山为行政区划的初步认识,再到大一统疆域观下西藏的成熟认识,反映了清代大一统疆域观中内地时人对西藏认识变化的过程。清代四川3部省志书写西藏的资料,也从延续明代的地方性文献,逐渐发展为基于中央政府贮存的史志修纂,超越了狭隘的地域局限,展现出四川省官署从“经世致用”的地方志修纂思路转变为对标中央政府权威史志编纂思路上,对之后西藏地方志修纂产生了影响,昭示了“一统无外之盛”的大一统政治文化,是清代...  相似文献   

8.
《卫藏通志》的著者是和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藏通志》为《西藏研究》编辑的西藏研究丛刊之一,一九八二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版”),书后附有吴丰培先生撰写的《<卫藏通志>著者考》。从此,这一重要的西藏志书广为流传,为藏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受到了学术界的热烈欢迎。《卫藏通志》成书后,在很长的时间里只以抄本流传,鲜为人知。清朝光绪年间由袁昶收入《渐西村舍丛书》之后,才逐渐流布。由于它提供了有关清代前期历史的大量官方档案材料,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广泛加以引用,被目为清代前期西藏地方史的权威著作之一。但是,关于这部重要历史文献的作者,一直未有定论。袁昶在刻印这部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民国时期出版的五本《西藏问题》著作,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梳理五位作者对"西藏"这一概念的理解。研究发现:首先,这些著作均力图从名称上确立"西藏"与"卫藏"的对应关系,将"安多"和"康"排除在"西藏"概念之外;其次,从行政沿革上强调清雍正以后安多、东部康区归内地行省管辖的事实,借以证明"安多"与"康"已不属于西藏;再次,从传统人文地理角度将康藏分界处的丹达山,或从改土归流的角度把赵尔丰曾到达的江达作为西藏与西康的交界点。  相似文献   

10.
《拉失德史》是16世纪写成的历史著作,其中记载关于西藏地理环境、气候、人口、商业、风俗习惯、宗教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于了解作者视野中的西藏有一定的学术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孝文帝安排“六辅”,旨在其死后能维持一个稳定的政局。但是,孝文帝死后,“六辅”很快就因为其内部力量组合的失衡而解体。孝文帝的事业,也由此逐渐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2.
中晚唐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各种佛事活动依然照常举行,盂兰盆会就是其中大众性佛事活动之一,此间僧人在寺院说唱<目连救母变文>,使这一故事广为流播.在此情形之下,敦煌的僧人、迁移到敦煌的吐蕃人以及在敦煌的吐蕃统治者有可能将这一故事带到藏地,从而对<格萨尔>"地狱救妻"、"地狱救母"等故事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高丽边将高仙芝及其在西域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贾米的生平和著述,并论述了其著作<拉瓦一合>中"真在单一"的思想,指出该思想与伊斯兰教"信主独一"的传统信仰一脉相承,与"泛神论"学说全然无涉.  相似文献   

15.
李学竹 《中国藏学》2006,4(2):227-236
月称是公元7世纪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著名论师,在印度中观学派历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学说对于印度后期大乘佛教,以及我国藏传佛教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藏传佛教把他的中观学说看成是代表大乘佛教哲学的基石,而且指定他的代表作《入中论》为格鲁派学僧必学的五部大论之一,在各寺院中一直传习不绝。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月称的生平、著作和他对中观学派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入中论》的先行研究、梵文佚文等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 ,人们在探讨教育问题时越来越重视民族志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美国教育人类学家Ogbu对学校教育民族志研究的分析以及他对微观民族志和宏观民族志理论架构的论述 ,说明教育民族志对于我们理解学校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学校教育过程的可行性以及教育民族志对于少数民族儿童学业成就差异问题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学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对他学术心路的追忆、对其作品的肯定和对其衣钵的传承,这应当是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一种追求和共识。2019年8月29日,著名回族史学家杨怀中先生走完了他的一生,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学者而言,肉体的生命结束了,但学术生命没有终止,先生身前所著的学术著作、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会因后来者的阅读和传承而得以延续。文章以杨怀中先生的《回族史散论》为切入点,回顾杨先生的系列著作,梳理杨先生的学术心路、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以期在先生学术著作和为学之风的勉励中前行。  相似文献   

18.
徐樾诗歌反映政治时事,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大关注;十分关心民生疾苦,同时对统治阶级和残酷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家、人民前途的深刻思考,积极探索国家民族富强之路,热情描绘新生事物和祖国秀美山川,表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厉行禁烟立法对内反对吸食、贩卖、种植鸦片,改革社会陋习,对外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鸦片走私。由于禁烟立法的颁布和实施,在太平天国控制区内,鸦片一度几乎禁绝,在中国近代禁烟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穆拉·萨德拉是伊朗伟大的哲学家,是智慧学派的奠基人。本文全面介绍了穆拉·萨德拉的生平、著作及其思想,特别从四个方面对他的神智论作了较为深刻的阐释。文章还评介了穆拉·萨德拉伊斯兰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地位,对于全面了解穆拉·萨德拉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