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传统机械式激振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械式激振器,并对其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激振器的偏心装置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了新型机械式激振器激振力的计算方程,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偏心装置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运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对优化后的参数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参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激振器从低频到高频变化,激振力的最大幅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由传动装置、驱动装置、偏心装置、花键轴及箱体等组成的新型机械式激振器,论述了其结构组成,推导了激振力的计算方程,并运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求解该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当激振器从低频到高频变化时,激振力的最大幅值在较小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3.
振动压实过程中跳振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土壤压实度不均匀,从而造成路面易产生裂缝、沉陷等伤损,影响行车安全。考虑随振土体的质量,建立3自由度振动压路机-土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接地工况下的动力方程解,建立跳振工况下的动态力分段线性方程,分析改变振动压路机的激振力、激振频率以及土壤刚度的变化对振动压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改变振动压路机的激振力、激振频率和土壤刚度,可有效抑制跳振产生。所建模型及研究方法为施工作业中合理配置工作参数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高瞬态电机在台架上模拟发动机高瞬态扭振工况,对发动机运动部件的惯性载荷所引起的激振力矩与汽缸内因气体压力变化而产生的激振力矩进行数值求解与建模,将模拟得到的两部分力矩相叠加获得发动机实时扭矩。本模型以某款四缸四冲程发动机为参考机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一套可以应用于汽车试验台架的发动机扭振实时仿真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商业软件AMESim仿真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最小误差可以达到2.59 N·m,平均误差可以达到7.07 N·m,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气液耦合激振方式,通过控制气脉冲与液压油形成的通气空化泡产生的空化作用对液压系统内部污染物进行分散与剥离。建立了波动发生器作用下的通气空化泡动力学方程,数值模拟了激励气压对气泡空化过程的影响,揭示了通气空化泡发生、生长和破灭的动力学过程。通过ANSYS Fluent计算了流场压力及分布云图。开发了气液耦合激振试验系统,采用压力变送器及数据采集卡对流场的激振压力进行采集及滤波处理。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通气压力的升高,空化效应增强,气泡空化过程从稳态向瞬态演化,最终使流体激振压力增大。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能较好吻合,表明气液耦合激振下的通气空化泡所产生的气泡空化过程具有可控性,为复杂液压系统的在线不拆卸清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二自由度两弹簧振子系统,并进行了系统理论模态分析与ANSYS仿真,通过激振实验对系统进行了频率响应特性和模态分析,研究了系统振动动态特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观测数据、ANSYS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值较为一致。通过对弹簧振子的动态性能测试和分析,为深入研究机械振动特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武广客运专线过渡段路基的整体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采用激振法(强迫振动)对武汉试验段涵-涵过渡段和路-桥过渡段路基的不同位置进行了激振试验,成功地获得了过渡段路基不同位置的相关指标,不仅为过渡段路基的强度、变形分析和仿真试验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参数,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过渡段路基设计和施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曲柄连杆活塞机构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中会受到周期性的激振力作用,直接影响着系统工作的平顺性和零部件的寿命。针对某直列6缸柴油机使用虚拟样机仿真软件ADAMS搭建了曲轴缸体系统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平台,通过对活塞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运动规律进行模拟,以及对气缸体所受侧向冲击力和曲轴载荷及主轴颈最小油膜厚度等特性进行仿真,得到了较为可靠的运动学和力学数据。结果表明,软件模拟仿真结果与柴油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为曲轴缸体系统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提高整体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Lagrange法建立振动筛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其响应.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对直线振动筛进行运动仿真分析,求出振动筛在激振力作用下的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动画直观显示振动筛的运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运动学分析载荷,建立振动筛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静力学和疲劳分析.该方法实现了运动分析、强度分析、疲劳分析的结合,为开发高可靠性、高性能的大型振动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轮毂轴承的预紧力会影响其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开展轮毂轴承预紧力对其固有频率影 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某型号轿车轮毂轴承,搭建了轮毂轴承的正弦扫频激振试验系统,对不同预紧力的轮毂轴 承进行试验,得出结论:轮毂轴承的预紧力对其前3阶固有频率没有影响,第4阶固有频率随着预紧力增大逐渐增大,且 增大趋势随着预紧力增大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寻偏心振动磨的最佳工艺参数,达到减小乏能区、提高研磨效率的目的,以单筒偏心振动磨为研究对象,建立偏心 振动磨内部介质运动数学模型。借助于离散元素法颗粒系统分析软件EDEM,模拟不同振幅、频率组合下研磨介质与物料的运动状态。理论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系统在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筒体以高频率连续振动,介质在磨腔内形成明确的动态回转质心,且随激振频率和振幅不同有所变化;研磨介质和物料混合过程中 ,振幅增大混合速度增加,但振幅过大时部分物料被甩到磨腔边缘,混合均匀度反而降低;当激振频率为16 Hz,振幅为10 mm时,介质运动范围较大,乏能区明 显减小,物料与研磨介质间接触力增加,研磨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激振频率和振幅等参数来获得更有利的研磨效果,提高研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抓头机构不能实现异型瓶自动化装箱,提出设计一种能满足异型瓶装箱要求的机械式抓头部件。文中 结合抓头的工艺要求,设计了机械式抓头,并对机械式抓头进行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仿真分析,研究机械式抓头能否成 功抓取异型瓶以及机械式抓头加速上升产生的惯性力对抓瓶过程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式抓头能够完成异型 瓶的装箱动作且惯性力对抓瓶过程没有影响。该设计增添了瓶子自动装箱的种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激振系统和受试系统组成的激振试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考虑输入噪声、中间噪声和输出噪声的受试系统频响函数估计法,提高了频响函数的估计精度,并将这种估计方法推广到了多点激振时系统频响函数估计中。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斜拉桥拉索涡激振动、风雨激振、尾流驰振和抖振的振动机理,并总结了控制这些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由汽轮机围带扭叶片组各类计算振型、按能量守恒原理进一步算得在发生各类振型的共振时叶片组叶身、叶根、围带及铆钉的振动应力。并根据材料的许用耐振强度判断其共振的安全性。本法主要用来计算电厂汽轮机中等长度的叶片。这里也计算了曾发生五次振动断裂的法国进口机组第一级动叶,计算结果表明该级原先叶片主要是由于2nZ喷咀激振力引起的叶片组轴向弯曲U型共振断裂。经法国修改设计后,仍旧断裂,但断于nZ喷咀激振力引起的叶片组切向弯曲B_o型共振。计算结论与实际事故部位及断口分析符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型二冲程微型摆式内燃机运动原理的分析,建立了其主要运动部件中心摆的动力学方程,借助于ADAM S软件成功地对新型二冲程微型摆式内燃机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获取了动力学特性曲线并提出了基于理论分析的改进方案,从而为新型二冲程微型摆式内燃机整体结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筛分设备大多笨重,价格较高而且不宜携带,缺乏专门针对物料制样的筛分设备。针对现存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制样的筛网倾斜式小型筛分装置,以单颗粒筛分理论为基础,对物料在筛网上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学推导。借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对物料在给定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进行了仿真。通过研究发现,在筛面直径100 mm,电机转速960r/s,倾斜角度5°的实验条件下,物料从倾斜筛面高处落下后,可以在激振力作用下回到倾斜筛面高处,重复利用倾斜筛面进行筛分,达到预期设计目的。该研究成果可以弥补现有装置的不足,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受迫Duffing振子产生浑沌运动时的控制问题,通过周期激振力、参数激扰、自适应控制和连续反馈控制来抑制和控制其中的浑沌运动,使系统从浑沌运动状态转变到规则运动状态.数值分析表明,在适当的控制信号作用下,受迫Duffing振子中的浑沌运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滑模变结构控制存在的抖振问题,分析了抖振产生原因,提出了利用新型反正切饱和函数减小系统抖振的方法;为了克服扰动对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的影响,设计了基于Luenberger观测理论的比例积分观测器(PIO),利用线性系统理论中的可观性证明了观测器误差动态方程收敛为零,实现对未知扰动的观测;并采用前馈补偿结构,抑制了扰动对转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系统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惯容器是一种力放大机构的本质,同时又根据偏心轮转动时的激振效果,设计出了一种偏心飞轮的运动转换器。将该运动转换器元件应用于减振系统,通过给定系统一定简谐激励,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得出系统的幅频曲线。通过与普通减振系统对比,发现所提及的运动转换器元件可以使系统的幅频曲线在共振区域拓宽,并极大地减小了系统的共振峰。另一方面,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现实情况,给予了系统一定的随机激励,求解出系统的位移响应,总结了系统位移方差及其衰减比,发现在随机激励的作用下系统比普通的减振器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