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世贞  姜曼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10):159-169
现售和预售是线上销售的主要模式。考虑不同模式下消费者对产品估值的差异,分析现售、预售和混合销售(同时开展现售和预售)三种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构建Stackelberg博弈和Nash均衡模型,得到三种模式的产品均衡定价及需求,并探讨开展不同销售模式对应的消费者估值差异阈值以及不同主导结构对供应链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任意主导结构下,销售模式只会影响现售产品价格,对预售产品定价没有影响;任意销售模式下,制造商主导结构的产品定价和批发价更高,但产品销售量较低;消费者延迟收货敏感度增强使预售模式的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润降低,但混合销售模式可以有效防止由此引起的损失,且制造商主导可以同时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下厂商承诺行为对产品延伸服务市场结构与厂商博弈均衡的影响。通过建立寡头厂商的价格博弈模型,分析了无承诺,单边承诺和双边承诺三种市场中厂商的Bertrand-Nash均衡定价与相应的利润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并进一步探究了厂商行为发生的特点和条件以及对于市场结构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厂商承诺行为影响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厂商价格博弈均衡;(2)厂商承诺行为主要取决于产品延伸服务水平的阈值区间和消费者对产品延伸服务的偏好差异程度;(3)市场上的优势厂商总是承诺的先行者,并且会努力选择最大的产品延伸服务水平;(4)厂商承诺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产品需求和消费者产品估价均不确定的情况下,报童零售商的预售策略和无缺陷退货问题.零售商可以提供三种销售策略:不提供预售、提供部分退款退货服务的预售策略和提供全额退款退货服务的预售策略,所有预订产品在正常销售季节交付.研究发现,预订产品的全额退款退货策略和不提供退货策略都可能导致库存风险和估价不确定风险的不合理分摊,而最优的退货策略是部分退款退货策略,且最优退货价格为产品的残余价值.此外,全额退款和部分退款的退货策略只影响零售商的预售利润和销售季节退货量,并不影响零售商在正常销售季节的期望利润.研究还表明,预售需求和正常销售需求的相关性越高,预售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线产品定价是平台经济的重要研究领域,两阶段混合预售是线上销售的一种主流模式。顾客在线上购买过程中,支付方式和预售模式对消费者行为和产品定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两阶段混合预售模式,本文考虑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影响,建立相应的产品定价模型,得到了在线产品的最优预售价格、最优销量和最优利润,分析了支付痛苦钝化对消费者行为和在线产品最优定价的影响机制。理论和数值分析表明,两阶段混合预售策略更有利于卖方收益最大化;受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影响,折扣预售并非一定是产品最优选择策略,痛苦钝化因子是影响产品预售策略的重要因素。本文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平台经济下的顾客行为和产品定价研究,为平台企业和商家制定预售和产品定价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策略行为视角下短生命周期产品的定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消费者策略行为出发,通过运用经典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讨论面对消费者策略行为时,短生命周期产品厂商如何有效进行收益管理.结论表明,在短生命周期产品收益管理过程中,忽视消费者策略行为会导致利润的严重损失,厂商应根据库存和消费者的理性预期制定相应的价格决策.当库存较少时,厂商基本可以忽略消费者策略行为而制定较高价格;当库存相对较多,厂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依赖于理性预期均衡;当库存非常充裕时,最优定价决策与消费者折扣因子紧密相关.厂商可通过适当的库存数量增加产品缺货风险,而减少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不利影响.这对短生命周期产品的收益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消费心理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消费者对购买行为和产品认知等特性方面,还表现为消费者消费心理上的一种规律和定位,这种定位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具有消费者不能意识到的心理强制作用,这种心理强制作用会在根本上支配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本文从农民的消费心理角度运用因子分析研究反映具有消费性生活用品购买和具有投资性生产用品购买行为的二重性购买心理定位与决策型态。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农民存在三种决策型态。困惑型决策型态、新潮型决策型态和完美型决策型态的消费者在农村市场交叉存在。同时,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收入对农民耐用品购买决策型态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消费者群体型态的分类取决于农民的消费心理个性元素,其消费行为特征取决于所处的消费者心理定位层级和决策型态。  相似文献   

7.
在线消费者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两阶段销售模型(预售期、正常销售期),通过刻画预售期消费者评论对正常销售期需求的影响,探究消费者评论如何影响商家定价策略以及商家如何利用消费者评论调节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垄断或竞争市场情形下,若忠实消费者选择等待至正常销售期购买产品,商家均会采取折价预售策略,即通过降低预售期价格提升消费者评论,刺激正常销售期的产品需求。在竞争市场情形下,若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成本非常低且预售期购买量较小,商家的折价预售策略能通过提升消费者评论以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随着普通消费者产品偏好成本增大,商家会将重心转向忠实消费者,进而缓解商家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策略消费者持币观望的行为对零售商和生产商的盈利都会产品负面影响,本文在二级供应链中同时考虑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和产品质量设计,研究批发价格契约下策略消费者行为对供应链不同渠道利润的影响。分析表明,当生产商决定产品质量时,分散供应链下的产品质量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关,生产商议价能力越强,产品质量越高;当生产商完全掌握确定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的权利时,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加剧了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利润分配的不公平,生产商能获得更大比例的利润;面对策略消费者时,厂商承诺产品数量有限能够实现比集中供应链下更高的利润,存在合适的产品质量和批发价格,使得分散供应链能实现数量承诺下的最优利润,并实现提升质量和增加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水平差异产品的内生定价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一个存在定价策略选择下的三阶段Hotelling双头垄断模型,其中厂商可以选择采用单一定价策略或者歧视定价策略。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表明厂商或者同时采用单一定价策略,或者同时采用歧视一价策略。当歧视定价的边际成本相对单一定价的边际成本不太高,或者消费乾注重产品特性差异时,厂商会同时选择歧视定价策略,尽管单一定价下厂商的利润要明显高于歧视定价下的利润;当歧视定价的边际成本相对较高或者消费者不太注重产品特性差异时,单一定价将成为厂商的最优选择。最后本文从社会最优的角度分析比较了两种这价策略下的社会净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不断频繁地进行产品升级更新以应对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具有策略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跨期选择购买产品的类型和时机。本文考虑消费者策略行为研究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最优产品升级策略,分析捆绑、模块化和整合三种产品升级策略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供应链企业的均衡定价决策。研究表明:当消费者耐心程度和升级模块的价值升级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商将选择模块化升级策略,相对于捆绑升级策略,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只有当消费者耐心程度较小时,采用整合升级策略相对于其他两种升级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