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呈上升趋势,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文中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矫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许多大学生抱怨"生活无聊"、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了旷课、网络成瘾、酗酒等一系列因无聊情绪引发的不良行为,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对策,缓解学生无聊情绪,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郭双  王太海 《现代交际》2012,(4):245-246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学依据,提出了四点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改善社会环境氛围;加强教育引导;发挥家庭辅助作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全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抓住大学生形成网络成瘾的"关键期",及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4.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少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里,通常会把上网作为自己的主要娱乐阵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通过QQ、贴吧、论坛等方式与在线网友进行聊天,并最终发展为成瘾。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原因的单一分析,必然显得片面肤浅。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视角对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的原因进行多维探析,以便为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问题的防治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网络成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成瘾"问题由精神病医师Goldberg于1994年提出,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虚拟社交成瘾、网上购物成瘾四种类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部包括自身的认知、情感、释放和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家庭、社会、学校和网络特性。全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控体系的建立需要结合个人特性制定适合自己的防控网瘾的方法,与此同时,主流媒体也需要占据传播的制高点,促进网络正能量的传播。此外还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一起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网上网下同心圆。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青少年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而言,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严重的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本文主要简述了三个方面:网络成瘾的定义及表现、网络成瘾原因、优势视角理论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中的运用。从而唤起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7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性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在不同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性在不同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性和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孤独感现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网络成瘾损伤量表(IAII)和孤独量表(UCLA),对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的吉林某高校的334名有效被试进行施测。结果:网络成瘾人群占总体的25.6%;农村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四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和大城市学生(P值均<0.05);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及其四个维度有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较为严重。农村学生相比城镇和大城市的学生更易网络成瘾,有更强烈的戒断反应。大学生有较为普遍的孤独感受。孤独感和网络成瘾的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9.
在西文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我国,而且大学生也是主要的使用者,但是,大学生上网成瘾并没有成为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更少有大学生因上网成瘾而导致毕不了业,误入歧途或自杀的案例。这说明网络成瘾的原因不像人们所描述的那样;只要一接触就会像吸毒一样无法再摆脱,网络具有“电子海洛因”的作用。我国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使用网络的方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我国的教育管理方式、社会管理的缺失及网络本身的吸引力所致。  相似文献   

10.
当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网络的负面效应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大学生网瘾现象日益突出。文章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比较复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应采取家庭与社会干预及自我管理方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关注了互联网使用状况与青年群体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总体能够提升青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身心健康的影响部分通过对现实人际交往改变以及网络依赖程度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人际关系,对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频繁的互联网使用也会导致网络依赖程度增强,造成网络成瘾、迷失现实等不良的互联网使用后果,从而对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总体支持了互联网使用的积极效应论,即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的总体影响利大于弊,但仍然需要警惕不良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从而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和发展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甚至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现状,本文针对网瘾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引导和帮助网瘾大学生摆脱网瘾。  相似文献   

14.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与根特教养方式量表,考察了966名初、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与一般群体相比网:二成瘾高危群体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监控、约束、严厉惩罚、忽视四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监控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而在约束、严厉惩罚、忽视四个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监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男女生的网络成瘾,约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男生的网络成瘾,而忽视和物质奖励可以显著预测女生的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5.
李彤  牛欣欣 《现代交际》2015,(4):111-112
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便利的同时,网络失范行为也难以避免,频频出现。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网络成瘾、网络侵权和网络犯罪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引导等方面。对此,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完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等。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不只是一个生理或心理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理解,可以借鉴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同时从生理、心理与社会等多个面向综合审视。由此,对于我国日渐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应对,则需要超越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注重其成瘾的社会情境与内在潜能的作用。本文讨论了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1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并检验了孤独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成瘾无性别、年级、专业差异;2.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3.大学生的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河南两地5所高校的1131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呈上升趋势,女大学生、大二学生、城镇大学生为网购成瘾倾向的易发群体,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该以易发群体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个体自身的作用,从而切实做好大学生网购成瘾倾向的干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安全问题。由于网络迅速发展及其对大学生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使得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安全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大学生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网络成瘾,网络受骗和网络失范等。面对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通过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创造网络文化的健康环境,使大学生在网络时代能更加安全的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MPAI和UCLA对分层随机抽样获得的19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在校大学生手机成瘾比例较高,孤独感是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