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考研热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研热对高校学风建设既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也存在消极因素。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考研热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消极影响,把考研热引导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2.
“考研热”产生的原因、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研热反映了大学生对高学历、高素质的追求,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本文从国家政策、考生个人、用人单位、高校和家长等方面探索"考研热"产生的原因,从对高校本科教学的干扰、助长应试教育之风、研究生质量的下滑、对低于研究生学历的已经就业人群的影响、研究生招生腐败的产生和助长人才高消费之风等六个方面分析"考研热"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倡导"终身学习"来解决考研过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从2001年至今逐年下降,"考研热"持续升温,高等过度教育已经出现。从人力资本理论和信号理论的视角切入高等教育过度带来的"考研热"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过度会造成知识失业,并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对高等教育过度进行制度改进和调控,才能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高效率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考研热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当前考研热中考生的各种动机和心态,并从端正学风、班风、校风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考研对考研生本人的积极作用以及对考研生所在班集体的积极的影响作用,指出了目前考研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投资收益理论评价考研投资的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我们不得不考虑考研热存在的原因和利弊。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说,个人是读研的投资主体,读研的选择问题也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选择问题。本文主要用教育投资收益理论对考研热现象进行了衡量,并以脱产研究生为承载对象,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样本的统计分析,分析考研的各项成本和收益,从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考研投资所具备的一定的经济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考研热”现象已持续多年,文章结合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分析了医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及其对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提出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优化临床实习制度、改革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调整医学人才培养结构等几个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学校、考生三个角度 ,分析了当前考研热形成的原因 ,剖析了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公开力度不够的弊端 ,阐述了招生过程实行公开的必要性 ,介绍了河北大学在 1999年研究生招生中实行的加大公开力度的做法 ,并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考研热”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引人注目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反映出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日益尊重。然而在“考研热”不断升温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如考研动机功利化,备考过程应试化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研究和剖析这一现象,努力提高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加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交往过程中的人际信任危机问题。人们对其"信任"之余,也逐渐产生了"怀疑"。由此,试分析网络人际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法、术、势"的思想体系对其后中国历代君王的统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颇有借鉴价值。其中,对"术"论的探究历来争议颇大。韩非"术"论是韩非学说中的精彩之笔,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也不乏其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西省中小学根据自身实际,纷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文中在对江西省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率政策中调整存贷利差的效应分析——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存贷利差是利率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利率政策中存贷利差的调整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绩效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也就成了本文所需探讨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存贷利差调整的原因,进一步探析存贷利差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行为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的"心师造化"是对前人美学思想的提炼和升华,也是对中国画创作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心师造化"既体现了重"神似"不轻"形似"的绘画宗旨,又揭示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强调在审美体验中实现思想和意识的升华,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方向和审美价值取向,并对后世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的品牌形象认知对其品牌选择行为有重要影响。在消费者的品牌形象认知指标中,从对其品牌选择影响性质的差异来看,存在"维护因子"与"增长因子"两类指标。"维护因子"是品牌选择行为,也是品牌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增长因子"是品牌价值产生的充分条件,但必须在"维护因子"的基础上起作用。通过对不同品牌形象认知指标与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有助于品牌管理者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品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戏曲官话"正字"在粤东的流行持续而广泛。其中,正字戏、西秦戏"正字"的语音具有普遍的官话特点,也与闽南方言融合而产生了"在地化"。  相似文献   

16.
冒犯言语行为是人们之间交往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它既可以发生在同一文化内部,也可以发生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既可以发生在非正式的交际场合,也可以发生在正式的交际场合。文章运用"目的原则",从产生语境、机制及后果对冒犯言语行为进行了语用分析。"目的原则"是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继承,任何言语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冒犯言语行为的产生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舒其情"说,是继承并发展了楚骚美学传统,也是我国美学发展史上最早与儒家传统的"中和"美学思想相抗衡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产生,渊源于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同时有着和屈原同样的悲惨命运,并同其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有着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舒其愤"说的提出,见于《报任安书"上。他的实践就是《史记》。  相似文献   

18.
"呀"是语气词"也"由于语音分化产生的替代用字,其历史比较久远。学者多认为"呀"的书写形式出现于元代。通过对元明一些重要的白话文献的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呀"应是明代才出现的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涉及到道德问题,利用"人肉搜索"扬善惩恶体现了积极的道德追求。但"人肉搜索"也产生了一定的道德困境,原因在于部分网民缺乏道德责任感、转型期道德缺位、网民的权利、义务分离。为了从道德上规制"人肉搜索",网民们应加强自律,网站和传统媒体也应恪守其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0.
北京话"赶紧"类副词主要包括"赶紧""赶快""赶忙"等三个。它们产生的时间较晚,大约在清中期分别由各自的动补短语虚化而来。其中,"赶紧"还有可能来自于"紧赶紧X"结构的演变。从古至今,"赶紧"类副词的用法并非一成不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者之间也产生了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