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先民的思想世界中,“天”兼具自然性与宗教性,但是在周以后,随着人文精神的觉醒,“天”的这两种性质逐渐分离开来,一方面是其自然性凸现出来而与人相分离;但更重要的是“天”的宗教性的意涵转化成为人的道德的根源,因而具有了本体论的意味,但它与人的终极关怀和功夫修养仍然紧密联系。因此,通过与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儒学同时具有宗教性与哲学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知识分子的准宗教性情操吴九成,周明华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哺育,中国知识分子逐步形成了许多相对稳定的思想传统和作风,值得研究与探讨。他们的准宗教性情操,便是其中之一。那么,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准宗教性情操呢?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具有某种程度的宗教性,这主要体现为对历史的敬畏,希望不朽于历史,相信历史的公正,即敬畏性、不朽性、公正性.导致历史意识宗教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史学具双重职能:记录历史事实,讲求秉笔直书;维系人伦价值,讲求善恶褒贬.前一职能是包括中国史学在内的一切史学都具有的职能;后一职能则为中国史学所特有的职能,它承栽着类似其他民族多由宗教承载的东西.秉笔直书与善恶褒贬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中国历史意识的宗教性.另一方面,秉承士人精神的优良史家和社会的认同,是这种宗教性历史意识必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中国传统史学虽有类似于宗教的功能,但其毕竟不是宗教,所以中国人历史意识的宗教性也就不那么纯粹、地道,而带有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classic强调等级性、典范性和古典性,而canon则着重尺度性、规则性、律条性、真伪性以及协商性等,而且canon还具有宗教性--canon一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印记,充分体现出宗教的神圣性、认证的(宗教)组织机构性、制度性、法规性以及(宗教)权力的干预性等.哈罗德·布鲁姆的经典观兼具鲜明的canon和classic特征--即宗教性和等级性.探究和认知哈罗德·布鲁姆经典观的这一特征,对于哈罗德·布鲁姆(经典批评)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姜玉洪  李晓航 《北方论丛》2007,1(2):105-109
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总代表着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地域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模式。印度文化是独特的宗教文化,具有强烈的宗教性、深刻的内省性、极大的包容性,印度的宗教和哲学密不可分,宗教哲学是印度文化的灵魂。印度文化是印度人的生存方式,是印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运行机制。文化哲学研究范式将使印度文化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德福统一论源于对传统德性论的继承和对幸福论伦理思想的批判,有着充分的抽象性与宗教性特征。荀子的德福统一论则基于改善社会伦理秩序的现实需求,总体上具有现实性、工具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郑庭河 《船山学刊》2008,1(2):76-78
学界关于儒家传统之宗教性的探讨有两种视角,一基本上肯定儒家为宗教,另一侧重于阐述其宗教性。部分现代新儒家即对宗教性之说从哲学的角度做了分析,说明其与西方宗教的异同。尤其突出了“内在超越”的概念。相对于寻求“外在超越”的西方宗教,儒家更肯定人能通过自身因素与“天”达到协调合一的方式来圆成其超越境界。  相似文献   

8.
藏、彝、羌、苗、土家等族传统文化具有等级性、宗教性、道德性、梦幻性等鲜明特点; 四川少数民族作家或发掘远古文化遗产, 或演绎近代文化变迁, 或展示当代文化冲突, 较好地表现了母族文化的精神和个性; 其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塑造了一批民族文化蕴涵丰厚的民族文化代表者的艺术形象, 他们的性格和命运由民族文化生态环境铸造、决定, 因而能透过他们对民族文化进行审美地观照和理性地审视。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6):51-56
本文从"宗教性"、"宗法性"和"自觉性"三重理论维度对儒家"义"观念进行剖析,并结合殷商时期的宗教文化、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及殷周以降政治文化的变迁对"义"观念的三种理论维度进行梳理和阐释。"义"观念由殷商时期宗教仪式的"宗教性"、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的"宗法性"转化为以人为主体的"自觉性",体现了哲学概念或范畴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革故鼎新的创造力和诚己化物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试图在《理想国》中构建出以正义与秩序为基础的理想城邦,然而面对现实的困境,这样的构想是极难实现。对于如何解决现实的困境,其实柏拉图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即通过赋予正义以超验性和宗教性,使正义带有神圣色彩,并使之成为建立理想城邦的终极保障。  相似文献   

11.
《老子》哲学不是宗教哲学 ,却具有强烈的宗教性。这一宗教性既体现在推“天道”以立“人道”的致思进路上 ,也展示在对“道”性的界说、对“得道”“体道”工夫与境界的描述上。由于推“天道”以立“人道”的思路下隐藏着借“天道”的权威性以高其“人道”、慑服人心的意图和推“天道”以合“人道”的真实理路 ,因此“道”实乃一思辨性预设概念 ,从而令《老子》哲学之宗教性表现出虚实、真假相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任朝霞 《东岳论丛》2012,33(5):112-116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在较大学生的宗教性归因现象进行探讨.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40名基督教神学生和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102人为有效被试.其次借鉴国外类似研究结合国内现实状况和测试目的设计12个不同性质的虚拟小故事测试他们是否存在宗教性归因倾向差异.测试结果显示:1)信徒归因风格对宗教性归因倾向具有显著影响;2)有、无宗教信仰导致宗教性归因倾向差异显著;3)宗教信仰者的信仰程度不同也会造成宗教性归因的显著差异,并体现在行为结果中;4)事件的积极或消极维度对宗教性归因倾向有显著影响.该结果对了解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及其宗教性归因倾向、原因及功效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代埃及法因独特的古代埃及文化而具有鲜明的特征,并以新王国时期的法最具代表性,从而形成了古代埃及法的宗教性、公正性、人文性和权利与义务的等量性等特征。古代埃及法源于古代埃及文化,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古代埃及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以实体、神的概念为基础,以"对神的理智的爱"为终极目的,这种学说无疑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于这种宗教性,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争议。那么,斯宾诺莎自己是怎样看待其伦理学中的宗教性呢?而且,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又应如何把握这种宗教性乃至其伦理学的本质呢?对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其伦理学的本质就是新教伦理,只能说这种宗教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教精神,甚至说这种宗教性与新教的理念最为契合,是既符合理论,又切合斯宾诺莎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第三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杜维明先生着重于对儒学"内在超越"特质与宗教性精神的抉发,他从儒学宗教性之前提、内在超越与儒学宗教性之表现、"掘井及泉"的内在超越之路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杜维明对于儒学宗教性的论述,一方面深化了对传统儒家的认识理解,另一方面又找到与西方资源进行沟通对话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地主封建制发展较为曲折的阶段。它呈现出复杂的历史图景,具有多样性的历史特点。一是宗法性,无论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劳动者的严格人身依附关系、以及社会权力分配的门阀制度,都深深地打下了它的印迹,地主世家和豪族就是这一特性的阶级体现。二是民族性,表现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有矛盾、斗争和融合。三是宗教性,由于佛教兴盛,出现了地主经济和地主阶级另一翼,即寺院经济和寺院地主。宗法性和民族性的历史特点,史学界多有论述;对于宗教性所产生的影响,则论述不多。本文拟作探索,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7.
曹乔华 《云梦学刊》2007,28(6):76-80
我国法律权威缺失的现状,促使一些学者从文化层面寻求良方。其中有人认为宗教信仰传统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频繁地引用伯尔曼关于法律与宗教关系的论断。但他们忽略了伯尔曼法律宗教思想的精髓——法律的宗教性的更深层涵义。探讨法律的宗教性实际上就是探讨法律如何才具有权威、如何被人信仰和尊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宗教艺术的审美装饰在整个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宗教艺术不仅仅与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本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保持着极其密切的关联,而且充分反映了中西方宗教艺术在自身审美情趣中的宗教性与地域性。从宗教艺术审美装饰与媒介传达特征着手,通过详细分析宗教艺术的审美装饰与媒介传达语义以及宗教艺术的内在方面,结合具体的历史宗教艺术事例,展现独特的宗教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19.
张清江 《船山学刊》2013,(1):123-129
通过解读苟子的“辩说”论述可以发现,其经验性格的背后蕴涵着深刻的精神性、宗教性情感。、在儒家信仰受到激烈挑战的时代,苟子特别提出“君子必辩”的要求,不是为了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而是要儒家士人担负起弘道的使命,并将之作为修身进路,在辩说中进行精神修炼,完善儒家人格。  相似文献   

20.
徽州宗祠是徽州建筑中反映社会思想意识最突出的代表。徽州宗祠文化博大精深。关于徽州宗祠文化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有的成果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本文试图从宗教学的角度探析徽州宗祠文化所体现出的宗教特质:以祖宗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观念的宗教性;以血缘、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组织的宗教性;以祠堂为场所、祭祀为主要形式、朱子《家礼》为礼仪的活动的宗教性;以程朱理学为教条、朱子之书为经典、儒学伦理为本位的教化的宗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