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民主的重要标志之一。公民的政治参与从巩固现有的政治秩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巩固共同的价值理念角度加强了党执政的合法性,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是促进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为:社会信任的匮乏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出现集体行动困境;社会系统内部的信任缺失进一步加剧公民政治参与的无序化趋势;规范互惠社会资本的亏空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过程出现制度短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壮大社会资本,加强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意识的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公民社会,为公民有序参政提供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3.
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政治参与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政治民主化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标志,是决定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背景、文化条件、制度环境的进步和完善,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变。改革开放前,我国  相似文献   

4.
公民能否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参与公共政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发展程度的重要衡量因素,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然而,当前公民社会的发展还不完善,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意识的薄弱,参与机制短缺以及制度的不完善等导致了公民参与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的存在阻碍了公民参与进程和民主治理的推进。因此,依据公共政策性质和合法性要求,选择适度且均衡的参与途径与策略,辅以具体的完善公民参与的措施,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决定着政府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增强对公共政策的回应与监督.实现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应该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政策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性民意表达机制与舆论监督机制,并培育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践行公民参与,培养公民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产业振兴面临合法性不足问题,这关乎习近平总书记“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产业振兴中的贯彻落实。通过分析一个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践,发现农村社会组织参与项目的制度支持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基层政府在项目过程中有选择地制定和执行项目管理制度,这造成的制度不连贯为社会组织带来了合法性不可持续问题。结合既有制度资源看,农村社会组织合法性困境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行业规范不适用于理事会,二是行政制度不持续。行政制度不持续根植于指令治理环境,不能为社会组织提供持久的合法性保障。未来可尝试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开辟制度建设的协商空间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网络化政治参与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但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是柄双刃剑,它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提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加速公民政治社会化进程,而且也可能因为无序、非理性的参与导致网络舆论失范、降低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功效,从而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而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及其基础建设。因此,必须切实关注并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现象。  相似文献   

8.
[摘要]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其所属政治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某种政治归属感以及政治参与过程。政治认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坚实基础。其中,利益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制度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价值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深层的社会心理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其实质就是不断提升民众政治认同的过程。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不断加强政治认同建设,巩固和拓展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困境表现为:(1)经济、文化的落后,客观上制约了公民参与政治必备的物质和文化条件。(2)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抑制了公民现代政治意识──主体意识或公民意识的生成。(3)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震荡、政治变迁,使人门对政治变化感到难以捉摸,甚至对参与政治感到不安和恐惧。(4)没有形成健全的政治参与的民主运行机制。要摆脱上述困境,必须:(1)摒弃附庸意识,增强主体意识,促进和扩大政治参与;(2)建立、健全政治参与的最佳角色结构,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3)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0.
政治合法性是当代政治理论用来分析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何以继续执政"的当然视角。中国共产党要继续执政必须实现执政合法性论证模式从历史到现实的视角转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提高社会公平度,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群众性基础;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确立共同政治理念,广泛形成政治共识;推进民主化进程,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维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腐败治理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对推动我国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公民权利与政府及其官员权力不对称,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具体制度安排不足,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及回应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公民参与腐败治理仍面临着许多制度困境。应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优化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具体制度安排、完善激励制度和保护制度等,破解公民参与腐败治理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政府治理中将公民的力量导入公共决策的体系,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是我国目前形成良好政治生活状态的趋势。,同时指出由于存在抵触行政绩效、参与者是否平等和社会能否共善等难题,公民参与的可操作性备受挑战。因此,从公民参与的正当性以及困境的摆脱来证明其可操性,为公民的有序参与提供有效途径对我国的科学决策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巩固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民主巩固,必须充分重视民主合法性。本文首先界定了民主巩固和民主合法性的概念,指出民主合法性之所以被认作是民主巩固的重要基础,是基于以下考虑:民主合法性是民主国家获取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最终来源,公众、精英、政党、利益集团和其他政治组织对民主合法性的认同是民主巩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仍不完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低效、无序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法律作为制度保障,加强民主监督等途径来逐步提高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在推进我国当前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减少制定政策的失误和实施政策的阻力。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心理条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它使决策更具合法性和执行力。但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既有政策主体、公民素质的原因,也有参与途径和决策机制等因素的限制。文章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公民参与决策的各种障碍,并对这些障碍的克服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公共政策民主化的内在要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有利于增强公民对现存政治体系和公共政策执行内容的认知与支持,提升公共政策执行的绩效;有利于调适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和客体的利益矛盾,增强公共政策与公民需求之间的相互适应性;有助于消减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促进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受公民参与能力、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度较低。我们应通过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政府与公民双向沟通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健全和拓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渠道等途径扩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发展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动态过程,其内在政治体系的有序性就是政治稳定,而这种有序性是需要人民对政治统治者的认同和拥护来予以保证的,也就是说政治稳定是以政治合法性为前提和基础的。目前,由于社会结构及体制的转轨和利益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显。这些矛盾使得人民开始怀疑政治统治者的有效性,会影响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威胁政治稳定。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重视合法性危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来巩固其合法性基础,维持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9.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既要不断加强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建设,又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要努力培育公民文化从而推进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赵静  韩华 《南都学坛》2007,27(1):117-120
执政合法性问题是关系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和尊严性的重大问题,直接决定政权的获得和巩固,是执政党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为此必须确立顺应民意的科学的绩效观,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促进大多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群众基础;塑造法理型权威,建设法治型政府、参与型政治、责任政治和程序政治,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制度基础;同时要保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性,强调主导意识形态的优势,不断开拓现代意识形态资源并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完善和优化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以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