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政府职能与政府功能政府职能与政府功能是有区别的。政府功能是指政府作为阶级统治机器的国家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家生活中应有的作用。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的功能就是通过行政来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从而维护阶级的政治统治。行政是国家权力执行机关运用国家权力.依法对社会实施公共管理。因此.政府的功能是通过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来形成一定的秩序,保证国家的政治统治。政府功能产生于国家的本质属性(实施阶级的政治统治的工具),对于任何历史时期的任何性质的国家来讲,它们政府的功能都是相同的。政府功能是不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 8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只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并取得胜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理 ,又不断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先后对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统治基础作了三次重大理论推进 ,不断增强和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统治基础 ,从而对党的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毛泽东注重从思想上建党而不是从成分上建党是对建党思想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诞生于工人阶级人数很少、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  相似文献   

3.
权力商品化成因初探刘绍武吴传鹏古往今来,权力始终象魔一般地导演着人类的悲喜剧。自有阶段社会以来,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它都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权力为剥削阶级绝对所有,而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权力是剥削阶级统治自己...  相似文献   

4.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通过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制度亦称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统治阶级实现其政治统治的一种方式。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美国实行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下面试对这两种不同制度  相似文献   

5.
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权力不只是在宏观上表现为国家机器或阶级统治。它作为一种强力意志、指令性话语和普遍的感性力量,存在和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具有服务、影响、操作、联系、调整、同化、异化、整理、汇集、统治、镇压、干涉、反抗和抵触等多种功能属性;在现实界,无论是工厂、学校、军队,监狱,还是惩罚、规训、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以及知识和真理,都渗透着无处不在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国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思想史,我们不难发现,意识形态权力的出场是理论逻辑之必然。意识形态权力作为一种软国家权力,是一定社会的阶级或者集团谋求和掌握意识形态生产、运行、教育和传播以实现阶级统治的权力,其主要有三种样态:作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保障的意识形态管理权以及作为外在表现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权力既可以是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也可以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正确运用意识形态权力,不仅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同时可以对社会发展发挥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 政党作为一个阶级、阶层、集团的政治组织,在政治统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党的历史如果从17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时代算起,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而于1847年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也距今140多年历史了,现代世界各国,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民族独立国家几乎都有政党的存在。近现代各国政治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政党进行的。政党是一定的阶级和阶层,为维护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改革活动,李悝、商鞅、北魏孝文帝、王安石等的变法,张居正改革,维新运动等都是一些有名的改革活动,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改革,尽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但共同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使本阶级的统治能巩固下来。  相似文献   

9.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它以1895年小站练兵为契机而崭露头角,嗣后经过十五六年的精心经营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攫取了足以左右政治局面的权力,终于乘辛亥革命之机占据了中国的统治地位。在此后的16年时间里,虽然政潮迭起,派系纷争与更易剧烈而频繁,但北洋军阀集团却一直把持了全国的统治权(即使它不够完整和有力),从而出现了一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此,北洋军阀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无疑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与此不…  相似文献   

10.
共产觉人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和建成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无产阶级首先必须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打碎资产阶级的反动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但是夺取政权并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终结而不过是它的开始。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它来继续进行阶级斗争:剥夺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经济基础,为消灭阶级创造一切必需的条件。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消灭阶级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一、对几种失败原因说的商榷意见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曾三年间横扫了东南半壁河山,打得清政府如暮燕釜鱼,惶惶不可终日,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到头来又失败了。这就为人们留下了一个深思的问题,它失败的原因何在?对此史学家们曾做过多种解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说。按照某些权威性著作的说法,它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一提法曾长期在史学界占据统治地位。今天看来,这一理论是经不起认真推敲的。首先,它是一个建立在超越时代和阶级阶段、凿空基础的假设性立论。…  相似文献   

12.
(一)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从中日甲午战争后兴起,经过二十世纪开头十年的精心经营而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攫取了足以左右政治局面的权力,终于乘辛亥革命之机窃夺了统治中国的权力。从此开始,直至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出现以前,北洋军阀集团虽然派系  相似文献   

13.
西方历史上分权思想的演进逻辑是从阶级分权、机构分权发展到职能分权。古希腊罗马的分权思想实质上都是以混合政体为基础的阶级分权,即通过各个阶级分享权力、相互制约以实现阶级利益的平衡。阶级分权在实践中容易引发阶级斗争和政治动荡。西方近代分权思想强调的是职能分权,即承担三种基本国家职能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之间相互分立、相互制衡、相互合作。职能分权使政治斗争间接化、程序化、技术化,国家权力更具抽象性和公共性,利益冲突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在法治的轨道内公正解决,从而为构建良好政体确立了稳定的权力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化与主体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主体性历史的发展是同一过程 ,它们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此同时 ,人的主体性也从对自然、神、阶级统治、阶级压迫的依附转向在他们面前的相对独立 ,从不明确到自由、自觉、创造性主体的真正形成。主体性是现代化的根本 ,现代化是主体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确立现代国家的宪制原则时,国体论重视国家的阶级属性,强调国家由谁执政的决定作用.政体论无视国家的阶级属性,重视国家对所有国民、公民的权利保护,因此更看重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后者伸张的各种政体理论支持种种宪政民主的治国方略,而国体论是不是完全可以排遣政体论的这类主张,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实际上,国体论主张的阶级专政,由于确立了人民民主的前置准则,它也无法完全脱离开宪法需要、宪制规则和宪政秩序.只要一个政治体寻求政治稳定和统治有效,它就必须凸显一种兜底的宪政秩序.否则,它就会丧失国家权力的掌控权,陷入无法自我维持的政治动荡.  相似文献   

16.
<正>民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理念和不懈追求。作为一种理念,民主(Demokratia)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中,由demos(人民)和kratos(统治)复合而成,意为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作为一种政体,民主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同一人统治的君主制和少数人统治的贵族制迥然相异。它要求,只要是公民,都有权利和  相似文献   

17.
列宁指出:“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列宁选集》第一卷第201页)同样,我们今天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一大批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地执行党的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奋发进取,开拓前进的党政管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家问题,在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都是从它的阶级性方面来进行论证和说明,把国家起源归因于单一的阶级因素,把国家本质概括为纯粹的阶级统治,把国家职能理解为实现阶级统治的职责和功能。本文认为,把阶级性看作是国家的唯一属性,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也不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史实。这里试就国家的社会性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国家起源的社会性因素在国家起源问题上,通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代表性论著,不难发现,他们固然强调阶级矛盾是国家产生的重要原因,并作出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的著名论断。但是…  相似文献   

19.
卜宪群在 1999年 12月 2 4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 ,古代官僚制度是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它实行集权式的政治统治 ,官吏直接受权于君主 ,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在这样的古代国家中 ,官僚的行政管理控制着全社会。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 ,行政文书的运转 ,使官僚制度得以发挥其功能。古代官僚制度还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官僚制度下的各级官僚本身虽然不是一个阶级 ,但他们附属于国家机器 ,是一定社会形态下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本身具有强烈的阶级属性。官僚制的设官分职、运…  相似文献   

20.
幸福观问题,是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对于生活的评价,对生活的欲望、要求以及对生活所采取的态度各不相同,这就是他们的幸福观的反映。它与各个阶级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密切相关的。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总是占统治地位。被剥削阶级被剥夺了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占有精神生产资料的权利,他们的幸福观往往不能采取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形态。所以在伦理学中,幸福观的发展史,在外表上表现为各个剥削阶级及各个剥削阶级的集团的幸幅观的交替史。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出发,研究这些历史上的幸福观,揭露它们的阶级本质,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幸福观的斗争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伦理学史上幸福观的一些重要实例作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