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着明显的不精准执行现象,表现为识别不精准、帮扶不精准、管理不精准和考核不精准等问题。立足于基层组织的视角,考察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问题。基层组织在运动式治理和官僚体制的双重规制和压力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执行约束,基层治理资源有限、权责不匹配、压力考核等因素影响了基层干部的政策定位与具体执行。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国家、基层组织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基层组织承担的任务剧烈增长,并接受来自国家与农民的双重压力和监督。在双重挤压之下,基层组织表现出权威导向的选择性治理、风险规避的规范化治理和硬任务的软执行,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政策的执行能力。为了避免国家资源浪费和政策执行偏差,各级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应当在资源投放上注重分寸,执行政策时切合实际,对下考核时留存自主空间,从而保障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2.
《源流》2016,(4):10-11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  相似文献   

3.
当前,实现量刑精准化的效果有限以及"类案不类判"等有违司法理性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准量刑。精准描述司法理性是精准量刑的重点;精准化量刑得益于司法理性的实现。在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大数据技术与司法适用充分结合等前提下,精准描述司法理性可分次序进行:量刑规范信息化—具体个案、类案精准描述—具体个案理性自由裁量—民众反馈司法理性。为此,应着力解决刑罚量的数值化表示、通过实证分析表达法官理性与民众生活理性等难点,以实证确定量刑起点、实证确定量刑因素作用力大小、实证辅助宣告刑的确定以及实证反馈司法理性等为实现路径,完善司法理性的精准描述,完成智能精准量刑目标。  相似文献   

4.
《21世纪》2008,(11):35-35
德国的火车系统,堪称十分方便、完善的交通系统。在溢美之辞的背后,是这个庞大系统精密复杂的链接和准确无误的操作与运行。德国最快的火车是ICE(Inter City Express),速度可达每小时300公  相似文献   

5.
一种用于播种玉米、高粱、花生、豆类及各种蔬菜种子的单行精准播种机。由北京常青树农机制品公司研制成功,已投放市场。精准播种机适用于温室大棚、大田、试验田、苗圃以及山丘区梯田、台地等播种作业。可根据不同种子类型配备  相似文献   

6.
当前,虽然公共关系已经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重视,但很多人仍不知道公关的效果如何量化及如何有效利用公关的传播手段。近日,博雅公共关系有限公司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伯·皮卡德(Bob Pickard)与本刊分享了他关于精准式传播的精彩观点。  相似文献   

7.
教育扶贫实践没有达到预期成效,主要问题是:对教育精准扶贫的认识不到位,教育理念偏离教育本原、“内卷化”严重,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较低、对接市场需求不充分。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针对教育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分析个人收入与受教育程度的正相关性,得出了教育扶贫是富国富人也富自己的增量逻辑的结论;提出了对农村教育贫困人口实施全面帮扶、改变“离农”观念回归教育本原、转变只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法,对接市场需求、规范产教融合、提升农村贫困人口职业发展能力、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以提高教育精准扶贫实效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年来发表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不难发现,截止到2019年8月31日,已公开发表的、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成果数量竟多达22,604篇,可见这一主题显然成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们对此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该主题研究,分别以"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攻坚战""扶贫对象"等为选题展开了理论探索、实证调查研究。从选题看,已有研究基本覆盖了"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方方面面。但是,进一步分析这一主题之下不同选题的已发表文献数量及其发表平台,学术界所开展的"精准扶贫脱贫"问题中显然存在着选题聚焦并非完全精准、研究选题和同类选题的研究成果严重同质化的问题;在"双扶""科技扶贫""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选题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少,而且多发表于一般学术期刊和报纸,并未得到学术界包括学术期刊界应有的重视。从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视角看,这样的状况于"精准扶贫脱贫"目标的顺利达成,不能不说是一缺憾。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从顶层设计维度对农村扶贫工作进行了战略规划。精准扶贫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构建与完善我国扶贫治理体系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当前,我国学界对精准扶贫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其内涵特征、实施困境、问题成因、对策路径、经验启示等方面。这些研究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石。在未来的研究中,学界需要将研究重心放在精准扶贫的价值定位、内涵指向、视角转换、系统优化、基层治理等方面。只有不断推动精准扶贫的理论创新,才能深入推动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本文认真梳理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实践成效和国际影响。研究发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源自习近平早年的扶贫理念和实践,其内涵可以高度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包含真情扶贫、组织扶贫、发展扶贫和自立扶贫四种扶贫理念。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已然指导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对在探索中前进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中央动员之下全员参与的减贫行动,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政治性与社会意义同在其中。中央部署,地方执行,覆盖全国,明确时间表推进的工具理性行动,加之精准详细的考核指标,将制度资源和组织资源高度叠加。政治动员是精准扶贫的起锚点,为之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又因之而具备鲜明的政治属性。社会协同是多元社会之下公共事务的必然选择,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有分工又聚焦共进,在精准扶贫的场域中探索社会治理的路径。第三方评估以项目制引入科研院所与社会组织,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科层内上下级考核评价,显现出民生回归社会的意涵,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首要问题是深入脱贫攻坚,实现最低层次的共享,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最低层级的生存型共享有着特殊的结构特征,不仅是一种基于最低层次的吃穿住行共享和医疗、养老保障共享,而且在主体上强调覆盖全体贫困户,行为上突出贫者自立和共建共享;由于贫困户可分成“五保户”、“低保户”、“扶持低保户”和扶持户四种类型,也就相应形成了社会兜底型、低保型、扶贫低保结合型和扶贫型四种生存型共享类型,因而精准扶贫就出现了不同的组合策略与模式:即早期阶段的救济式扶贫主导模式、中期阶段的设施扶贫主导模式和后期阶段的产业扶贫主导模式。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生存型共享进而追求实现小康型共享的阶段。因此,推进共享发展的关键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建议围绕“提供能力与机会、促进贫者自立”的要求,构筑起互利共生的“利益联接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抓好产业扶贫,实现生存型共享。  相似文献   

13.
教育扶贫是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主要路径。基于华中农业大学在建始县精准扶贫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及遇到的问题,通过对三螺旋理论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构建了以产业为纽带,农户、企业、高校、政府四主体相互作用的四螺旋模型,探索各主体充分发挥优势,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提出基于四螺旋模型的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新路径,即:找准农户致贫或返贫的原因;高校与政府联动,做好扶贫规划;高校与企业联动,抓好产业建设;加强高校、企业与地方政府联动,攻克难点问题;四主体联动,强化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正逐渐实现精准化,但在帮扶过程、帮扶责任、帮扶方式、退出机制等方面仍缺乏“精准性”.以“精准扶贫”理论为指引,按照“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思路,紧抓“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的关键环节,构建“动态化精准识别、全员化合力帮扶、全程化个性帮扶、标准化帮扶成效”的高校大学生就业精...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粗放型扶贫方式提出的扶贫方略。 提高扶贫效率,实现社会公平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件。 老年贫困人口是贫困群体的主体,要低成本、高效率地消减老年贫困问题,要更多地依靠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即更多地依靠制度性力量,更多地依赖市场力量。 只有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相契合的“ 普惠+特惠冶 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老年人口精准扶贫的政策初衷,从而提升社会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6.
巴中市是四川省的一个边远山区,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巴中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行巴 中式大摸底,贫困户识别更精准;二是实施六大扶贫措施 ,项目开展更精准;三是动态管理扶贫资金,资金使用更精准;四是推 进“五个一批”工程,措施到户更精准。巴中市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贫困户的脱贫主动 性不足、乡风不文明的现象比较突出、扶贫资金的管理有难度、产业发展还不够科学等难题。针对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 精准扶贫来引领扶贫工作的创新,制定有效对策,如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动力、重视文明乡风的建设、精准产业项目的引进、精准 扶贫资金的使用,奋力夺胜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村镇,调查、梳理了陕西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发现在政策连续性、扶贫对象识别和脱贫标准、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村级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户脱贫动力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为确保扶贫攻坚战的胜利,精准扶贫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构筑长效治贫体制;制定分类政策,从单一收入脱贫考核转向持续、全面脱贫考核;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发展特色产业;注重精神扶贫,扶志、扶智、去依赖;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扶贫”。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扶贫具有特殊性。丰富的民族文化、天然的秀美风光、纯朴的民风民俗令各方游客神往。这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精准扶贫打下了重要、良好基础。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这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还有差距。全面实现小康是各民族群众都同时实现小康,通过旅游开发助脱贫对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乃至全国其它地区相关工作开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2010,(6):70-70
花费大量精力在数以百计的简历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再依据其提供的简历进行面试,最终决定谁该被雇佣。这是企业招聘最为传统也是最为常用的招聘模式,但这看似环环相扣的招聘模式效果却令人沮丧。  相似文献   

20.
湘西州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发展长期滞后,人口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不高。过去,认识、投入、管理、师资一直制约着湘西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与劳动人口职业素养的提升。当前,地方脱贫攻坚唯有从加速发展湘西职业教育入手,规范管理,加强监控,科学分流,加大投入,培养师资,方能从根本上帮助湘西州脱贫不返贫。检验湘西州脱贫不仅要看人均年收入,更要看分流后的初中生是否全部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并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