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贺根民 《唐都学刊》2007,23(2):120-123
晚清小说的分类,突破了小说史中单一的题材判断原则,趋于文体形质的综合考虑,它颠覆了流衍千年的文学传统,引发国人的群体关怀。晚清小说报人众说纷纭的文体探讨,直接关合通俗小说的繁荣,折射出小说文类建构的自觉。平民文学在近代不只是一个响亮的政治符号,而落实在为民写心的文学实践中。这种基于文体的群体关怀,加速了小说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贺根民 《唐都学刊》2009,25(5):102-106
小说写实观念,催生中国小说理论的近代转型,引领读者走向真实的人生.它给晚清民初小说造就浓厚的文体革命色彩,促成了小说的主流文体地位,缔造一种新的解读机制.对小说写实观念的片面推崇,又导致一系列创作和理论阐发误区.固守写实与纪虚的畛域,不敢做跨类思考和尝试,滞阻了小说观念的独立化进程.历史的重负、现实的选择,促成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在挣扎中前进.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9,(5):139-148
晚清民初为小说写作课程编著的小说作法,系统讲述了源自日本与欧美的现代小说理论和创作方法。因其作为教材的属性而具有广泛的受众面和强大的执行力,培养了大量的小说作者并形成了现代小说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期待。小说作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小说观念和文体形态,从而推动了中国小说文体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表达了自主的婚姻观念,但是很多作品也表达了维护"名教"的思想,因此才子佳人有风流大胆的一面,也常常处于"情理冲突"之中.才子佳人小说没有真正解决才子佳人的"情理冲突",而是通过种种方式遮蔽了这一矛盾.而<红楼梦>中的"情理冲突"无法调和,并最终演化为人物命运的悲剧.曹雪芹以人物的命运悲剧更为深刻地阐释了"情理冲突"的实质,表现出了自由爱情和婚姻与社会礼教规范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文体研究以往通常被纳入"小说学"框架下进行,着力于阐释"小说"命名及其类型。近年,在文体学研究的热潮下,"小说文体学"研究不仅获得了独立,而且其研究规模和层次也有大的突破,日趋"谱系"化。其中,谭帆等积数年之功推出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及文法术语的多维度考释,对中国小说文体谱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使小说文体研究达到了学理化的高度。沿着这一路向,我们应进一步发扬"辨性质"、"明角度"的学术传统,理出错综复杂的传统小说文体谱系的脉络与头绪,并注重"跨学科"发掘和文化探寻,强化各个小说文体术语之间的逻辑关联研究,既注重叙事术语考释,又兼顾写人术语考释,使传统小说文体"谱系"梳理全面开花,进而使中国小说文体谱系学建构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6.
重诂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文化内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灿 《学术交流》2004,1(7):119-124
与《红楼梦》等名作相比,才子佳人小说宣扬的婚恋理想更广泛深刻地影响了民族、民众心理,因而有必要重诂其思想文化内蕴。才子佳人小说将理想婚姻的缔结寄希望于人治社会的"法"———皇帝的圣旨———虽然靠不住,但我们却可以保留其"法"的基本内核,代之以法治社会的法。它宣扬婚姻中要以人为本,以情为本,通过赞美"才子""佳人"的"才"来抵挡金钱"财"对世人的异化,通过高扬"才子""佳人"的"情"、"情""理"合一来反拨晚明清初色情小说人本位中的专注于"欲"的不健康的极端倾向。尽管才子佳人小说也有一些瑕疵,但从总体上说,它的思想文化内蕴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7.
王嘉良 《浙江学刊》2007,4(1):57-62
研究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从古今散文文体传承与流变的视角切入,是较为可取的.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史上分别出现的晚明小品和语丝文体,产生于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背景,文体风格、语体、体式也有诸多类似,明显见出前后的传承关系,当然也反映出两个不同时期文体的流变.这为深入探究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提供了颇有研究价值的个案.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才子佳人小说研究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颖 《学术交流》2004,8(8):142-145
20世纪是才子佳人小说研究从发生至发展、从初创到形成一定研究规模的时期,版本的考证与溯源、作品的校勘与出版、文本的论析与评判,贯穿了才子佳人小说学术研究史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构成了研究史的主要内容。根据不同时期学术研究呈现的特点,可将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史分为初创期、停滞期和发展兴盛期三个阶段。总结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成果,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重评才子佳人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灿 《浙江学刊》2005,1(4):123-127
才子佳人小说对中华民族婚恋心理影响至为深巨,然而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十分薄弱.要扭转这一局面,最重要的是要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有客观通达的认识.才子佳人小说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成功地将人们普遍的求同与求异两种矛盾心理保持在最佳张力场内,有很强的可读性,它以人为本的婚恋理想是进步的思想观念,它表达的是一种"心理真实"或"未来真实",它在通史性质的中国文学史中至少应该占有设立专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艾南英对晚明的八股文写作提出了严厉批评,其目的是从国家考试的立场出发,矫正八股文写作中的不良习气,建构这一考试文体的尊严和风范.艾南英清楚地看到,作为国家考试文体,八股文应具有规范性、严肃性,为此,艾氏对厌薄程朱、诋訾先正及"以纂组为古"、"以俚谚为丰华"等习气驳难排击,极力摧陷廓清而后已.在此基础上,艾南英将八股文提升到载道的高度,倡扬八股文稳实周密、醇正典雅的审美风貌.艾南英对一部分八股文的批评,所体现的乃是建设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早期的小说观念下,小说多依附于子、史,几乎都是“为证”式的,非为小说而小说,故虽名为小说,实以证理为主要,兼有证教、证才、证诗、证地等,小说被视为“证据”或论证的手段.大体而言,唐前重小说“所证”,唐及后世重为证的小说文本本身.过分突出“所证”,小说本身的故事处于依附地位,妨碍了小说文体的独立;反之,作为“证据”本身及“论证”过程超越于所证,小说文体之独立性也就慢慢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2.
佚名所著的《平山冷燕》,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名篇。问世后即被译成满文,1860年由法国人裘利恩(一说为法国汉学家斯坦尼拉斯·于连安)译为法文,是较早的被译成外文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燕白颔与山黛、平如衡与冷绛雪两对才子才女以才相慕、由才生情、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虽然其题材内容无创新可言,但思想与艺术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在小说发展史上应具一席之地。这部小说无论从内容题材还是从故事情节来看,可谓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但它与《玉娇梨》、《好逑传》毕竟是明末清初风行二百年间才子佳人小说的佼佼者,是从由《金瓶梅》开拓的文人创作长篇小说新路上的一段路基,为《红楼梦》的横  相似文献   

13.
小说评点作为意识形态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子林 《浙江学刊》2003,(1):108-116
本文研究了金圣叹小说评点与晚明政治之间复杂的关系 ,发现其作为意识形态的生产 ,一方面 ,受到了帝国意识形态的制约或支配 ,成为维护现实政治秩序的文化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 ,它又生产出他异的意识形态 ,质疑、反抗乃至颠覆着帝国意识形态 ;正是在与晚明政治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中 ,金圣叹小说评点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文化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4.
黄岩 《学术交流》2023,(5):180-192
中国古代小说运用诗词这一艺术手法,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以往小说中诗词主要用于描写和评价,到才子佳人小说中诗词成为叙事的一种手段或主要线索,对故事情节展开、人物命运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营造诗意情境等均起着关键性作用,展现出一代文人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变化,形成独特的叙述风格,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充实了小说内容,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一、从“褒”与“贬”的问题说起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从积满历史烟尘的“冷宫”,终于又回到文学的殿堂。这是古典小说研究中的一件大事。许多同志为此做了工作。他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对这部分小说产生的原因,与前代恋爱、婚姻故事的渊源关系,思想艺术成就,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等问题,都做了初步研究。但研究中的不足也露出了端倪。问题归结起来是:人们研究问题的主观逻辑偏离了作品的客观逻辑,以致描摹出来此类作品的思想、艺术构成,与人们从作品中可以实际看到和感到的对不上口径。诸如:论证才子佳人小说具有“现代性爱”的积极因…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对小说美学的把握黄德烈中国古代的小说,从文体上分,有文言和白话两种。文言小说曾经历过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两个繁荣阶段。宋、元、明时期,白话小说渐兴,但不很成熟。清初蒲松龄再以文言形式创作了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当时可谓异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从古今散文文体传承与流变的视角切入,是较为可取的。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史上分别出现的晚明小品和语丝文体,产生于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背景,文体风格、语体、体式也有诸多类似,明显见出前后的传承关系,当然也反映出两个不同时期文体的流变。这为深入探究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提供了颇有研究价值的个案。  相似文献   

18.
小说评点知识谱系考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子林 《浙江学刊》2001,(2):102-110
本文对小说评点的知识谱系进行一番新的考索,指出其与儒家经学传统和古代读书法之间深刻的渊源关系,进而从李贽、金圣叹小说评点知识谱系的建构中,发掘出蕴含其中的权力话语的斗争以及对意识形态生产的积极参与.小说评点的出现是晚明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相似文献   

19.
唐代精怪小说中的趣味化作品,是唐代小说家对小说娱乐功能的自然追求,也是对小说文体独立的积极响应.关于这个问题至今尚无专论,本文从精怪小说趣味化作品对传统文学观的疏离角度,论证这类作品实则承载了唐人的娱乐诉求,也可佐证文体意义的小说于唐代确立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6):121-127
袁宏道的题跋文创作具有较高的水准,既有对传统题跋体制的继承,又在结构与笔法上尝试创造与新变。研究袁宏道题跋文的创作状况,有助于厘清晚明时期公安派文人的性灵至上观念与尊体意识之间的融通折中,并发掘公安派作家思想的复杂性,从而呈现晚明时期题跋创作状况和文体观念的真实内涵,以及文学思潮发展演变的客观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