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泰州学派的性质、分化和消亡 ,认为泰州学派是以士人为主的儒家学派 ,王艮逝世后泰州学派产生了分化 ,王襞、王栋是其继承者 ,颜山农、何心隐等是其变异者 ,这些变异者是泰州学派消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贽是晚明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以其激进思想与左派王学的相似性,学者通常在思想渊源上将李贽列为王学左派。又因其与左派王学中泰州学派人物有密切的交往,而将其归入泰州学派。但这些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以翔实文献为依据,在逐次梳理李贽与左派王学的思想渊源的基础上,指出李贽与左派王学并非直接的隶属关系,而其在左派王学中所受最大影响亦非来自泰州学派。  相似文献   

3.
泰州学派为继浙中、江右等王门正统派之后的一个最具特色和庞杂思想的流派,亦是在当时社会学术条件下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泰州学派本身具有利用传统走向反传统、从正统过渡到异端的思想发展趋向,而这种发展趋向与泰州诸子的出身经历和学说主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拟就泰州诸子中的代表人物作一学术性阐述,以显现该派的思想特点、传道方式、批判性格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泰州学派是明代心学流变中特殊的一脉,其思想游离于传统价值观之外,饱受争议却又颇具魅力。分析泰州学派种种"出位"言行的产生原因,备受其推崇的侠精神之作用不可小觑,可以说,正是尚侠的理念引领他们在心学"异端"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深刻地影响了其思想言行以及后来的文风。同时,侠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经由泰州学派之手,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先前的特征,不仅与心学紧密联系,更与儒家、佛家思想交相辉映,在实践层面、思想层面和文学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王艮为首的泰州学派在晚明启蒙思潮中起了先锋的作用。他们突破封建礼教、程朱理学的束缚 ,在晚明掀起了人文主义的文艺启蒙思潮和科学启蒙思潮 ,对明末清初以及近现代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王艮是启蒙思潮的先躯 ,李贽是启蒙思想的旗帜 ,泰州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第一个启蒙学派  相似文献   

6.
大成学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的关于“外王”的思想学说,该学说的创立,使其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为泰州学派以及士大夫服务社会,普及儒学,提供了新途径。其主要内容是尊身尊道和立师道等,它体现了王艮的价值取向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英雄精神与保身思想的结合。该理论的实践与发展,对于社会向近代转型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泰州学派杰出的平民弟子韩贞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之子王襞的嫡传弟子。韩贞与王襞交情甚笃,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自韩贞从学于王襞之后,王襞对韩贞不仅进行了精心的理论指导,而且从交游、生活等各方面给以关照。韩贞在安丰学习两年回家乡之后,从事讲学,为百姓做善事。王襞时刻关注、关心韩贞的学习与生活,两人书信往来不断,共同探讨,为泰州学派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下学而上达”之语内含两种工夫路向:由下学而致上达和下学即上达。“下学即上达”是阳明心学采用的工夫形式,也是牟宗三先生所言之逆觉工夫。逆觉工夫在泰州学派表现为信、悟、求三个具有强烈主体意义的工夫层次,形成泰州学派独有的逆觉工夫之维。泰州学派的逆觉工夫,突出了对道德本体的优先把握,但也潜存着过度张扬主体、消解实地工夫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泰州学派以儒学民间化的方式展现了其对"阳明学"的超越。以往的解释多将这一超越归结为泰州学派的贫民情结与启蒙情怀。其实将这一超越解释为在价值取向上追求儒学世俗化更为恰当。儒学世俗化应是儒学求得现代发展的根本导向,分析泰州学派如何借推动儒学民间化以追求儒学世俗化:在理论上为消解"天理"的神圣性而张扬"人欲"的合法性,在行动纲领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在传播方式上迎合百姓的信仰心理,可以为我们充分认识儒学世俗化对儒学现代化之意义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宋明儒学家修养理论主要依据,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王栋也此有较为独特的诠释,不仅丰富了儒家的修养理论,而且对于指导道德实践以及纠正泰州学派“越轨”人物的言行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乐(luo)是孔子思想的一大特点,也是宋明儒学探讨的重点。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将乐与修养、天命、日常生活态度联系起来进行论述,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自己对乐的理解和体认,由此可见其修养方法、生活态度、道德境界以及泰州学派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泰州学派提倡弘扬人的个性,肯定人的物质欲望,驳斥道学的禁欲主义。韩贞虽然赞成泰州学派以身为本的思想,也关注平民百姓的欲望和需求,但他强化了王艮等人戒私欲的思想,提倡私非入道,不落名利,排除一切私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主张求名心事时时远,得休休处且休休。要求人们两袖清风,乐道襟怀,闭关有欲,心常净境而超脱凡尘。韩贞的这些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我们应该辩证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3.
泰州学派美学以“百姓日用”为美。而“春”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原型。“春”是中庸之美、仁厚之美、生意之美的化身,不仅象征着圣人君子的理想品格,也勾勒出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型,同时它常变常新,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4.
王学是明中后期思想界的主流 ,其后学呈现出向两个方向分化的发展倾向。其中 ,王畿、聂豹、罗洪先及泰州学派注重王学向内心、静修方面的用力 ,偏重顿悟 ,代表了王派心学的极端化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证了凌濛初与泰州学派人物冯梦祯、汤显祖、耿定向和焦竑的直接或间接交游,以证明泰州学派对其影响。通过分析《二拍》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凌濛初对人的合理物欲和情欲的肯定,以及对狂狷人格的赞叹。并从其哲学倾向出发,分析其小说观:讲"真"、"出奇"、重视娱乐与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栋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心斋的一传弟子,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贯通综合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心斋“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其政治思想为亲民思想;百姓日用为道,觉民自任;其政治主张为严于限田、封建、肉刑、里选。  相似文献   

17.
学派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更深透、更清晰地把握学术的发展变化过程、特征所在以及一些基本规律。季芳桐新著《泰州学派新论》之值得学派研究者借鉴者有三,即整体把握、重视体验、意在独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大辞典>有"韩贞"条.韩贞是明代泰州学派著名的陶匠哲学家.本文首次结合对<韩乐吾先生集>的分析,全面分析韩乐吾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襞高举泰州学派圣愚平等的大旗,在良知天性人人具足的认识论基础上,明确指出圣人百姓同然之体,人人本有。他特别强调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主张男女平等,人人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20.
焦是明代一代儒宗 ,师从泰州学派重要传人罗近溪、王东崖、李贽、耿定向 ,是明代杰出的理学家。文章从尽性至命之学 ,“百姓日用之道”的哲学特质 ,大圆镜智的佛学特质与素朴辨证法思想 ,宽商惠民与仁义功利相结合等方面分析焦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