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代士人佞佛风气助生了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思想派别——思想史家称之为“王苏余派”,即李纯甫学派。因佛教在中国古代正统思想体系中的异端性质,作为金代影响深刻的思想家、文学家,李纯甫在接受史上不可避免受到批判和遮蔽。代表清代官学的《四库全书总目》极力批判其异端思想的“无忌惮”,主张雅正思想的元好问《中州集》则“讳而浑其词”。历史上受佛教因素牵连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在思想史、文学史中的接受中不免遭遇被削弱甚至最终由此消亡的命运,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佛教还深刻影响古代文献的生成形态。《中州集》小传对人物叙写的刻意处理,使人物原本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有所丧失,“现实诗人”变成了作者笔下的“理想诗人”,所谓“以诗存史”也并非客观的“存史”而是主观的“写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用人制度、家庭关系、社会伦理等方面考察汉代负心现象 ,进而探求此种现象对于文学的影响 ,从文化角度分析汉代爱情、婚姻之作集中表现相思之情、忠贞之意、负心之危、婚变之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怡老诗社在明代的兴起 ,不仅反映了明代文化的一个侧面 ,而且反映了在当时政治、经济背景下文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情趣 ,并对明代文学产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舂容"之美,内涵有别:一是指声态美、音韵美,特别强调宏大雄健,如洪钟之铿然;二是指形态、仪态或神态美,基本特征是雍容安雅,纡徐谐美。《总目》所指主要是后者,是优美而不是壮美。与"舂容"不同,"肤廓"和"啴缓"是《总目》对台阁体文风的否定性审美评价。明代文学之"肤廓"以台阁体为甚,其因有二:一是台阁诸臣缺乏纯文学观,以实用、功利、政治化的态度看待文学;二是台阁之作通常为应制和应酬之作,多属非纯文学性质。"啴缓"的特点是宽绰舒缓,不急促,不粗厉。明人审美不尚"啴缓"之音,主要由明王朝的国家气运所决定。这种审美倾向后来被四库馆臣在《总目》明人别集批评中所借鉴,但馆臣之论多有偏颇,有待辨正。  相似文献   
5.
6.
泰州学派是明代心学流变中特殊的一脉,其思想游离于传统价值观之外,饱受争议却又颇具魅力。分析泰州学派种种"出位"言行的产生原因,备受其推崇的侠精神之作用不可小觑,可以说,正是尚侠的理念引领他们在心学"异端"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深刻地影响了其思想言行以及后来的文风。同时,侠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经由泰州学派之手,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先前的特征,不仅与心学紧密联系,更与儒家、佛家思想交相辉映,在实践层面、思想层面和文学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畏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文学的批评与定位,深刻影响着明代文学的研究与传播.四库馆臣对明代文学复古问题的复杂态度,凸显出清代官方学术在政治约束下的畸态.本文以<四库全书总目>批评视野下的七子派为考察起点,对该著的学术姿态、撰述方法及批评思路进行还原和再认识,通过梳理明人别集提要,解析其中的政治约束和文学观念的逻辑矛盾,以期对"四库学"及明代文学研究进程中的认识局限作具体甄别.  相似文献   
9.
张居正改革失败后 ,其负面作用促就了晚明政派党争和文人结社的进程。即 ,一方面 ,由于受相权膨胀、专制肆行及言路阻塞的束制 ,阁、部之争演变成了党派与宦官势力的角斗 ,言论自由的回拨 ,又催促了党争的激化 ;另一方面 ,严酷的政治环境 ,使许多落魄文人无可奈何 ,只好远离政治旋涡 ,退而结社 ,觞咏酬唱 ,致使晚明文风亦为之大变。  相似文献   
10.
公安派结社始于万历八年,讫于天启初,前后持续40余年,总计达到37例.它汇入到明代文人结社的整个洪流中,大大丰富了明代文人结社的内容,对于公安派的形成、发展以及文学思想的传播、文学影响的扩大等皆有深刻的影响.公安派结社经历了由兴到衰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恰恰反映了公安派兴衰演变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