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整个国际社会民主运动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主要有两种错误思潮,即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一个从右的方面背叛马克思主义,一个则从“左”的方面加以否定。但是,长时期来,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我们只看到右的背叛,看不到“左”的危害,只重视列宁同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的斗争,却无视列宁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的论战。这是极其片面的。可以肯定地说,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回避列宁对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的批判,是不可能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理论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派是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初期出现的一个机会主义派别,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它的特点是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鼓吹改良主义。经济派在哲学上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苏联的一些哲学书籍中认为经济派的哲学基础是“经济唯物主义”。敦尼克、米丁等人主编的《哲学史》第五卷认为,俄国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过:“准备无产阶级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进行长期的、顽强的和无情的斗争,去反对机会主义、改良主义、社会沙文主义以及诸如此类的资产阶级影响和思潮。这些影响和思潮是不可避免的”(《列宁全集》第三十卷第243页)。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一个反马克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同民粹主义,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其不朽之作《怎么办》中,深刻剖析和彻底批判了机会主义“经济派”,揭示了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充分肯定了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而“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重温这一基本原理,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粉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经济主义,列宁进行了巨大的理论工作与实践工作。1902年3月发表的《怎么办?》一书,是列宁反对经济主义斗争的一个光辉结晶,为在俄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本文试图就《怎么办?》第一、第二两章的学习,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在评论《水浒》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机会主义的有关论述,以宋江做为历史的镜子,观察投降派的种种表现,总结历史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识别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革命派与投降派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一切投降派都是剥削阶级的“护国派”和“保皇派”,都反对用革命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国家是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总是凭借它在“经济上占统洽地位的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列宁《国家与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列宁《怎么办?》关于思想建党的构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列宁通过揭露俄国社会民主党内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阐明了重视科学革命理论、强化革命理论灌输、创立全俄政治机关报、培养职业革命家队伍对于无产阶级思想建党的重大意义,推动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列宁《怎么办?》中的思想建党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当前思想建党的启示就在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姓马”和“姓党”的辩证统一;坚守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践行“实干”和“严守”的内在统一;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注重“线上”和“线下”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怎么办?》一书系统地批判了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否认政治斗争对无产阶级解放的重要性、忽视向工人运动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必要性等谬论,全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党性原则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实践要求与重大意义等。重温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性原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一书写于1901年秋至1902年2月,1902年3月出版,它是列宁为了解决当时俄国革命运动面临的迫切问题而写的。在这本书中,列宁在揭露批判“经济派”的斗争中,全面论述了建立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关于党的性质、目的、作用、活动的基本原则等一系列观点。这部被称之为奠定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基础的经典著作,是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都是资产阶级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一文中,称其为“右的修正主义”和“左的修正主义”。在我们党内应时刻注意对这两种机会主义倾向的斗争。有什么倾向,就反对什么倾向。在反对一种倾向的时候,注意防止被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当前,清除极左路线的余毒和影响,仍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在民主革命时期,王明推行“左”倾路线给我们革命事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比王明“左”倾路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一九○八年写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里最先提出表现为“革命工团主义”的“来自左面的修正主义”。它否认政治斗争、反对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打着马克思旗号对马克思主义、加以“修正”。列宁在反对右的修正主义的同时,也对来自左面的修正主义密切注视,并进行长期斗争。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集中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理论代表考茨基,同时也批判了  相似文献   

12.
在本世纪初,列宁曾经热情洋溢地写道:“在亚洲,到处都有强大的民主运动在增长,扩大和加强.那里的资产阶级还同人民一起反对反动势力。数万万人民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和自由。”(《列宁选集》第2卷第449—450页)二十世纪的开端是“亚洲的觉醒”,也可以说是“东方的启蒙.”二十世纪中国启蒙运动的主题是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前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月刊对各种机会主义思潮展开了猛烈批判,特别是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和张东荪基尔特社会主义。批判了他们在工人运动中背离无产阶级利益、主张同资产阶级实行阶级妥协的理论和实践,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捍卫了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马克思为了粉碎拉萨尔机会主义者妄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破坏德国无产阶级的团结,分裂德国工人运动的阴谋,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写下了光辉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今天,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我们坚持正确路线,加强革命团结的强大思想武器。正确路线是革命团结的基础,错误路线必然导致分裂主义。哥达纲领充满着拉萨尔机会主义的黑货,反对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国家问题的特点是,它比其它一切问题都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它的命运必然被资产阶级学者弄得最为混乱和复杂,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也是一贯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为了使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正确对待国家问题,列宁从1916年下半年开始。就运用辩证法系统全面地研究马克思和因格斯的国家理论,并在1917年初写下了厚厚一本《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蓝皮笔记。这一研究也为列宁辩证地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做好了充分  相似文献   

16.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它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同为指导当时我党整风运动的基本文献。 一九四二年,全党的政治思想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曾经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危害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三股歪风,已经“不是占全党统治地位的东西”了。但是,过去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机会主义的恶劣影响,还没有来得及  相似文献   

17.
列宁的名著《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下简称《“左派”幼稚病》)写于1920年,那时的俄国处于国内战争后期,列宁在领导俄国共产党人战胜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同时,还以很多精力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时西欧的许多国家,刚刚成立共产党,他们还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不善于结合本国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于是出现了一股“左”倾思潮。列宁洞察了这种思潮的危险性,便以深邃的睿智总结俄国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针对错误思潮涉及的问题作了系统的回答,因而成了革命战略和策略的指南。这部光辉著作对于国际共产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理论界,对灌输的有关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议。我们是否应坚持“灌输”?应怎样坚持?这些问题直到现在还在争论。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讨新形势下的灌输。一“灌输”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1902年3月,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列宁的这段话是针对俄国的机会主义者鼓吹工人运动的“自发论”,不去做艰苦的政治宣传工作而提出来的。他的原意是,工人阶级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后,对新旧社会的转变和过渡以及新社会的特征和发展,仍有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哥达纲领批判》是这一探索的新的里程碑,对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系统批判社会改良主义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急于合并,起草了一个妥协纲领,其中包括许多拉萨尔主义的内容。拉萨尔主义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始祖拉萨尔拼凑起来的一种右倾机会主义“新学说”。它用社会改良取代社会革命,用宗派运动取代阶级运动,甚至将德国工人运动引上同普鲁士封建反动政府…  相似文献   

20.
拉萨尔是一个醉心权势、投机革命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内奸和工贼,是德国工人运动史上机会主义的祖师爷,也是早期国际共运史上臭名昭著的机会主义头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当德国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的时候,他与普鲁士王朝的首相俾斯麦相勾结,抛出了一条鼓吹改良、主张倒退的机会主义路线,妄图使德国的工人运动背离“第一国际”的路线,同国际工人运动隔绝,而效忠普鲁士封建王朝,维护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马克思、恩格斯等同拉萨尔之流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尤其是1875年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给了拉萨尔主义以致命的打击。马克思主义同拉萨尔主义的斗争不仅对于发展德国工人运动,而且对于推进整个国际共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