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西晋时期,国家设置将军和都督诸军事.西晋国家使都督诸军事的设置与将军号结合起来.实际都督诸军事是将军的兼任职.西晋国家依据都督诸军事的“都督”、“监”、“督”三等级确定兼职将军的品级,因而,将军的品级可以体现出都督诸军事的等级差别.在都督诸军事任职期间,西晋国家能够迁转他们所领的将军号,其目的是要进一步加重都督诸军事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2.
《卷二·高帝纪下》(建元元年)六月……辛巳,罢荆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34页,下同)议:此“罢荆州刺史”,义殊不可解,盖荆州南朝大镇,不可便罢也。考建元元年刺荆州者先后有萧嶷及萧映,本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记萧嶷于宋末“仍徙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据《宋书·顺帝纪》,时在明三年(即建元元年)正月甲辰。萧嶷本传又云其建元时“迁侍中、尚书令、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持节如故。……会北虏动,上思为经略。……复以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  相似文献   

3.
张蓓蓓 《云梦学刊》2010,31(1):92-94
梁元帝萧绎是南朝最著名的藏书家,生前累计聚书约十四万卷。他在位期间,梁秘书省、文德殿及东宫藏书之富,可以说是空前的,并且其藏书兼具多、广、善三个特点。萧绎所著《金楼子·著书》篇实系其为自著或命人代撰之书所开列的一篇目录。这篇目录对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萧绎的文献学成就还体现在对古籍的校勘、考证及注释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读通鉴论》卷十七,以下引文未注出处的同此)王船山在论梁元帝萧绎焚书时这样说。公元554年冬,西魏发兵攻打梁的首都江陵。城破,萧绎投降,被杀。魏兵入城时,萧绎焚毁所藏古今图书十四万卷;自叹“读书万卷,犹有今日”。王船山指出,萧绎自取灭亡,“未尝非读书之故”;因为他的读书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无异,“玩物丧志”,“读书止以导淫”。王船山认为,读书必须有志,无志而读书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5.
《卷二十一·文惠太子传》 "升明三年,太祖将受禅……出太子为持节、都督雍梁二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左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相似文献   

6.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二十年 )秋七月癸丑 ,以杨文德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 ,封武都王。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5年 6月版 ,第 4 8页 )按 :“征西将军” ,《通鉴》卷 12 4作“征西大将军”。今考之《宋书·氏胡传》云今岁 :“文德自号使持节、都督秦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三州收、平羌校尉、仇池公 ,遣露板驰告朝廷。……朝廷诏曰 :‘杨文德志气果到 ,文武兼全 ,……可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 ,封武都王。”见杨文德自号为征西大将军 ,奉表归宋 ,故文帝乃因其自号而号之…  相似文献   

7.
梁元帝萧绎虽然也是一代帝王,但综观他的一生,他在文化上的成就远大于他在政治上的成绩,所以论萧绎,首先应肯定他是一位学者,然后才能视他为一代帝王.作为学者的萧绎比作为帝王的萧绎在历史上更有地位.  相似文献   

8.
梁元帝萧绎虽然也是一代帝王,但综观他的一生,他在文化上的成就婆大于他在政治上的成绩,所以论萧绎,首先应肯定他是一位学者,然后才能视他为一代帝王。作为学者的萧绎比作为帝王的萧绎在历史上更有地位.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18,(6)
都督府在北宋、南宋都存在,而且在宋金战争中,曾经发挥过未可忽视的作用。两宋都督府有显著不同的职能,北宋为州格与虚衔,南宋为宰执兼领的统一前线诸路军马指挥的军事统帅机构。对两宋都督府的三重职能进行比较研究可知:其一,北宋都督在地方行政区划上,它既是六等州格都督州、节度州、防御州、团练州、军事州的最高一等;又是五等府京府、陪京府、都督府、次府、余府中的一等。其二,与州、府相联,北宋所设都督,有大都督、中都督、小都督之别,其实这时都督为亲王、宰执遥领之虚衔,无实职。其三,南宋初期,因宋金战争形势严峻,于是有宰执兼领都督诸路军马之置,发挥了战时区域最高军事指挥的职能。自绍兴后,都督诸路兵马府的设置,贯穿南宋七朝中的六朝(唯光宗朝例外),逢战必设,成为常态。通过两宋都督府的比较,得出结论:北宋大都督、中都督、都督之设,是沿隋唐诸路总管府、都督府之制,与州郡建置相联,属"都督州建官"体制,非统兵作战体制。而南宋以宰执兼都督诸路军马,传谕皇帝调动军队部署的旨意,节制前线诸大将,统一号令,保障军队供给,以便宜行事,属统帅作战体制。  相似文献   

10.
南朝征讨都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时期,国家为了适应征伐战争的需要,一般都设置征讨都督来统帅出征的军队。这种征讨都督在当时国家的都督体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战争的不断发生、朝代更迭频繁以及军事制度的诸方面较之东晋时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此,南朝的征讨都督的设置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点:南朝国家以多种方式设置征讨都督。南朝征讨都督的等级区分,是承袭东晋的制度而来,可是与东晋比较,却出现了一些变化。南朝国家征讨都督的军事惩罚权较之东晋时期明显地提高。但是,南朝征讨都督是为了征讨作战而设置的,因而,一般在征讨作战结束后,国家自然也就撤消对征讨都督的任命。正因为如此,征讨都督所具有的权力就不是长期的,在南朝,都督诸州军事到他所辖的都督区外作战,不是他担任都督诸州军事所具有的权力,而是他担任征讨都督所具有的权力。因此,担任征讨都督是都督诸州军事到其所辖的都督区外进行作战的前提。都督诸州军事与征讨都督任职之间具有这种关系,自然就使南朝国家的地区防卫和征讨作战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北魏时期,都督诸州军事是当时国家实施的重要制度。这一制度在北魏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考察都督诸州军事制度实行的状况,对认识北魏在地方的统治和军事防卫特点都是必要的。本文拟对北魏都督诸州军事的设置特点、都督诸州军事的职掌及其与将军、侍中、散骑常侍、行台的关系诸问题作一些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时间及特点 (一)都督诸州军事始设的时间北魏王朝是道武帝拓拔NB06E于塞北创建的。在北魏王朝建立后,不断向塞南用兵,其国家控制的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北…  相似文献   

12.
邱少平 《北方论丛》2005,(4):101-102
魏晋军事辖区长官有三种不同的称呼,即都督诸军、监诸军(或称监军)和督诸军.三者虽无质的区别,但也有不同之处.其区别在于,资历重者为都督诸军,资历轻者为监诸军、督诸军.  相似文献   

13.
《性自命出》所论述的主题是"道"。这个"道"因为其可"道",故为"人道"。此"人道"始自"人情"出自"天道",终于"义"回复于"天道"。"道"此"道"之方为"教",圣人设教,制礼作乐,终成其"治道"。故《性自命出》之"道"在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乃是圣人之治道。至于简文中所出现的对"心、性、情"等的论述皆是服务于此"道",从对"道"的论述上来说,相比于传世文献,《性自命出》并无多少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卷二·高帝纪下》建元元年……九月,乙巳,以新除尚书令、骠骑将军豫章王嶷为荆、湘二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35页,下同)议:本卷上文记是年四月“戊戌,以荆州刺史嶷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南史·齐本纪上》、《通鉴》卷一三五亦皆记豫章王嶷时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又考之本书萧嶷本传云:“太祖即位……迁侍中、尚书令、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持节如故。……复以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持节、侍中、将军、开府如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发现,《中庸》与《性自命出》有许多共同点,在“性”的解释方面也是如此.它们对“性”都作“可善可不善”解,且都肯定有向善发展的可能.但两者也有不同,笔者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庸》讲“诚”,而《性自命出》则无.虽然说《性自命出》讲信(“信,情之方也”),且“诚”也有“诚信”之意,但“诚”在《中庸》中不仅仅是“诚信”,更主要是上升到一种本体的高度.整体现之,《性自命出》还没有达到如此的高度.如果说《性自命出》也是子思所作,那么《性自命出》是早于《中庸》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卷六·明帝纪》“建武元年冬十月……平北将军王广之为江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85页,下同)按:本书《王广之传》:“延兴元年,以广之为持节、督豫州郢州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平西将军、豫州刺史。……高宗诛害诸王,遣广之征安陆王子敬于江阳,给鼓吹一部。事平,仍改授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记王广之为江州刺史前之军号为平西将军。又考之本书《海陵王纪》载延兴元年九月,“遣平西将军王广之诛南兖州刺史安陆王子敬”,《武十七王·晋安王子懋传》亦载延兴元年,“遣平西将军王广之南北…  相似文献   

17.
宫体赋初探     
宫体赋初探张丽“宫体”之谓,始自萧梁,虽是指萧纲、萧绎、徐扌离父子、庾肩吾父子等人创作的“辞藻艳发”、“伤于轻靡”(《南史·简文纪》)的淫艳侧丽之诗,然而“宫体所传,且变朝野”(《南史·帝纪论》),“哀思之音,遂移风俗”(魏征《梁论》),时人蜂拥相从...  相似文献   

18.
沈约在齐梁时以诗名,与任昉享有“沈诗任笔”之誉。梁元帝萧绎说:“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眺、何逊。”可见沈约一生写作了许多好诗。沈约诗作到底有多少?可从他诗文的结集与散佚情况推知。《梁书》和《南史》的《沈约传》都记载有“文集一百卷”,《隋书·经籍志》连目录作一百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宫体诗”就很容易让人回忆起萧纳或“质徐”,但对作为梁代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萧绎来说,他的身影似乎并不会那么清晰地显现出来。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烟尘中的南朝旧地,看看萧绎是如何介入的,由此,我们将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关干“宫体”的明确记录最早见于《梁书》,一是{梁书·简文帝记}}中的“(高祖)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瘤,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一是《梁书·徐掩传})中的/搞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在这里萧纲、徐招作为代表人物出现了,他…  相似文献   

20.
王猛,字景略,公元325年出生于魏郡邺城(安阳市北)一个小商人家庭。357年,苻坚即秦王位,王猛开始参预前秦政权,累迁咸阳内史、侍中、中书令、京兆尹、尚书令、太子太傅、司徒、丞相,并领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都督中外诸军事等官职,掌握了前秦的军政大权,直到375年7月病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